美國控制伊拉克石油圖個啥

    美伊戰爭尚在進行,但華盛頓已經越來越少地提及當初發動戰爭的理由,即“解除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取而代之的理由是“解放伊拉克人民”和“爭取伊拉克的自由”。

    迄今,美軍在伊拉克並未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已經發現的“可疑化學物質”最後證明是普通的殺蟲劑。在美國政府看來,能最後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當然好,發現不了也沒關係,因為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9日説,伊拉克可能已將這類武器“轉移到國外”。只要目的達到,理由隨便怎麼扔掉都可以。

    不少明眼人指出,美國發動戰爭的真實目的以其説是查繳武器不如説是控制石油。確實,美國石油消費量居世界之首,伊拉克石油儲量則佔世界第二,假如在巴格達建立了親美政權,對於保障美國石油供應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布希總統和切尼副總統都出身於石油世家。有評論説,他們盯著伊拉克石油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除了高額利潤外,還有更深層次的戰略圖謀。美國以深度調查報道著稱的《母親瓊斯》雜誌指出,布希政府考慮的除了美國本國的石油供應外,更重要的是試圖通過控制石油資源來實現其不可告人的戰略意圖。石油對於歐洲、日本和東亞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至關重要。控制了海灣地區的石油就等於把握住了全世界的能源生命線,阻止潛在競爭對手獲得這項重要的戰略資源,從而達到建立全球霸權的政治目的。

    曾在70年代石油危機前後擔任美國駐科威特、伊拉克公使和沙烏地阿拉伯大使的退休職業外交官埃金斯説,布希的對伊政策實際上是一項30年前確定的戰略逐步演變的結果。當時的國務卿基辛格曾幕後策劃組織一批智囊人士鼓吹“拿下阿拉伯石油”。在這面旗幟之下,一些鷹派右翼迅速結合且實力不斷擴大,到布希政府時已佔據了白宮、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的一些關鍵職位,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基於此,在美國決策層中,控制伊拉克油田既是一項長遠的政治經濟策略,也成為一股政治勢力揮舞的旗幡。

    文章指出,為達到控制海灣石油的目的,美國自70年代起逐步在海灣積累軍事力量,布希的對伊政策就建立在這些步驟的基礎之上。在阿富汗戰爭中,美國不僅加強了海灣周邊的軍事存在,而且在中亞建立了軍事基地,使美國的軍事勢力從地中海延伸至亞洲腹地。推翻薩達姆政權可能就是這個拼圖遊戲中的其中一塊。

    美國罕布希爾學院國際政治學教授克雷爾在其所著《資源戰》一書中指出:“在控制伊拉克的過程中,石油作為力量之源的份量超過了它作為燃料的份量……控制了海灣,就等於控制了歐洲、日本和中國,等於讓我們的手握住了水龍頭。”恐怕這才是美國發動對伊戰爭的真實意圖。(譚新木)

    新華網 2003年04月1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