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流動與工資決定市場化的發展趨勢

    加快勞動力流動與工資決定的市場化進程是中國整個市場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加入WTO後,中國政府將按照所做承諾履行國際義務,繼續一如既往地推進這方面的改革。今後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化將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趨勢。

    1.城鄉間、地區間的勞動力市場將日益融合為一個統一的全國大市場,勞動力將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

    建立統一的城鄉勞動力市場,不僅是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大量剩餘勞動力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落後地區流向發達地區將有利於抑制城市初級勞動力市場上工資成本的上升,保持中國製造業産品在世界貿易領域裏的競爭力,有利於發揮城市的聚集效應,保證消費總量的穩定增長和消費水準的持續升級換代,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當前發展情況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實現城鄉勞動力市場整合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與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有關的社會保障、住房、戶籍等方面的改革大大深入,與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和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法規措施得到貫徹落實,目前,城鄉居民的各種補貼已經大部分取消,覆蓋城鎮所有單位和各類職工、獨立於企業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已基本建立,有些城市開始為進城民工提供一定的社會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所規定的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和實現,職業培訓、安全衛生等制度日益完善。總的看,隨著中國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國實現勞動力自由流動的基礎條件將不斷加強,一個充滿生機、統一的全國勞動力市場將趨於完善,這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持久的活力和不竭的動力。

    2.國家宏觀調控下的工資市場化決定機制將佔據主導地位,工資將比較準確地反映勞動力供需狀況和崗位效能要求

    建立國家宏觀調控下的工資市場化決定機制,通過勞資雙方的談判決定工資水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重要表現,也是在中國勞動力市場長期供大於求的情況下有效防範職工合法權益遭到侵犯的重要保證。目前,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普遍採用勞動集體談判決定工資水準,政府通過制定和發佈工資指導線指導集體談判,決定工資增長水準,宏觀調控工資增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為保證宏觀經濟目標的實現,也必須依據社會經濟發展水準和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及其他經濟社會指標來確定工資增長水準,通過制定和發佈工資指導線,為企業自主分配和集體談判決定工資水準提供客觀的依據和標準,使市場經濟條件下工資微觀決策的分散化得到宏觀調控,使工資微觀決策和宏觀決策協調和統一。1999年,中國開始推行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指導政策,並在88個城市試行。從目前的運作情況看,各地關於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發佈情況基本上反映了當地勞動力市場主要職業及工種工資水準和崗位技能要求,其中,上海發展最快,到2001年底,發佈職位數達到627個。今後,中國將繼續總結經驗,推廣試點,建立起以中心城市為依託、覆蓋面廣、多層次發佈的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這將是中國工資市場化改革的發展趨勢。

    3.中國勞動力市場和工資水準將與國際接軌

    這種接軌指的是中國勞動力市場和工資水準將與國際勞動力市場和工資水準相互影響,並呈現出同步變動的趨勢。雖然勞動力不能在國家間進行直接的自由流動,但通過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勞動力可以間接流動和配置,從而在某一個産業或行業形成能基本反映全球性的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和工資水準。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國際資本尤其是産業資本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將根據各國勞動力供求及工資水準的相對差異,選擇合適的投資地區。加入WTO後,中國將更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投資環境將大為改善,將繼續成為國際資本投資的熱點地區,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勞動力也將根據中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位置得到更有效配置,這就使中國勞動力的供求狀況及工資水準基本能夠反映出世界各地的相對工資水準和勞動力供求狀況,並與國際市場相互聯繫、相互影響。一方面,中國龐大的勞動力大軍、相對低廉的工資成本、能夠勝任現代産業技術要求的較高的勞動者文化素質,將影響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和國際資本投資方面,影響全球某些産業特別是勞動力密集型産業的勞動力供求狀況,加劇國際間的勞動崗位競爭,形成能夠反映國際勞動力供求狀況的工資水準。另一方面,隨著世界産業結構的調整、國際間産業的不斷轉移和國家間動態比較優勢的不斷更替,其他地區的勞動力供求狀況、勞動者素質和工資水準對中國也會産生一定的影響,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和工資變化將和國際市場日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供稿)

    中國網2003年4月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