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美國地處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濱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灣,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洲西北部,夏威夷州位於中太平洋北部,總面積937.2614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680萬公里。美國具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其勞動生産率、國內生産總值和對外貿易額均居世界首位,有較為完善的國民經濟宏觀調控體制。美國是實行現代資本主義制度最成功國家。美國以其廣袤富饒的土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移民國家的開放度與吸納力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後起之秀。兩次世界大戰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崛起,為美國通向世界強國之路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符合世界強國十項指標的國家。

    人力資源是美經濟稱雄世界的最重要基礎。1990年美國人口總數為24972萬人,低於中國、印度、前蘇聯,居第四位;2000年人口達到27639萬人。

     美國是一個資源大國,不論是土地資源,還是礦産資源,都非常豐富,為美國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東部地區氣候濕潤,以林地和耕地為主;中部是平原地區,宜於耕種,耕地面積幾乎佔60%;南部屬亞熱帶氣候,農産品十分豐富。美國的森林資源和水力資源也很豐富。美國陸地約1/3是森林地帶。木材, 脂和其他森林産品是美國幾個最基本的工業原料。“國家森林”的建立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2000年,森林覆蓋率為31.4%,排在俄羅斯、巴西、加拿大之後,居第4位;除少數資源需要進口外,其他均自給有餘。美國豐富的金屬礦及其礦藏可以滿足各種基礎工業的需要。美國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全國森林面積為205萬平方公里;草地與同土牧場佔全國總面積的28%;水利蘊藏量約一億三千萬瓦;美國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

    農業生産總值約佔國民生産總值的1.7%。美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化國家,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發達國家。美國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現有可耕地約1.52億公頃, 牧場5.6億公頃。美國農業人口雖然逐年下降,現只有600余萬人以農為業, 但美國的農作物産量卻在增加。農産品是美國主要的出口貨物。美國現在有漁民25萬左右, 年漁業收入價值幾十億美元。美國農業是典型的現代化農業。從40年代開始, 美國農業已實現機械化,普遍使用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戰後以來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目前農業機械已經飽和, 正在進行技術改造和更新換代,生物學,遺傳學,化學的科技成果被廣泛地應用到農業生産中去。生産組織形成了地區專業化,經營專業化和農工商聯合體。現代化的農業創建了極高的勞動生産率,使美國各類農畜産品的産量都大大超出了國內市場的最大需求量。美國每年都要向海外市場輸出大量農産品,以解決國內農産品過剩和彌補外貿逆差。因此, 美國農産品的生産和銷售情況對世界農産品影響很大,世界市場的變化也對美國農業生産有著巨大影響。美國的畜牧業主要包括飼養牛、羊、豬、火雞等,其中以養牛為主。牛的存欄數為1億頭以上,居世界前列。除牛之外, 每年豬的存欄數達5000萬至6000萬頭。美國畜牧業的機械化程度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從60年代開始,主要畜牧品種的飼養由傳統的放牧形式轉變為向大型工廠化發展。美國農作物以玉米、小麥、大豆、棉花為主,其次為煙草、馬鈴薯、燕麥、稻米、柑桔、甜菜。

     美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工業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3以上。美國工業高度發達,部類齊全,集中和壟斷程度都很高。汽車、鋼鐵和建築業被稱為美國經濟三大支柱。60年代後原子能、電子電腦、高分子合成和宇航工業崛起。80年代以來,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資訊技術、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新興工業逐漸成為主導産業,科研機構與工業部門更加密切的合作,使産品更新換代日益迅速,利用高科技改造傳統産業也取得巨大成效。近25年來服務業發展迅速,服務業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50%多,從事服務業的人數超過勞動力的50%。美國人在服務業方面的花費已超過其年收入的40%。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金融業成為服務業中快速增長的部門,其他服務行業包括批發業、零售業、能源、通訊和交通。據美國商務部發表的《2000年數字經濟報告》,資訊技術在美國經濟中的重要性持續增強,已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對實際GDP增長的貢獻接近l/3。1992-1999年,IT設備和軟體方面的投資從1980億美元增加到4070美元,佔總設備投資的比重從 44%上升到46%,2000年IT産業産值佔總體經濟的比重已從 1994年的 6.3%增加到8.3%。 2000年快速發展的IT産業增長勢頭明顯放慢,網路公司股票普遍下跌,IT産業已進入調整期。

     美國具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其勞動生産率、國內生産總值和對外貿易額均居 世界首位,有較為完善的國民經濟宏觀調控體制。由於受經濟週期和80年代金融過度 膨脹的影響,美國經濟於1990年7月陷入衰退。1991年4月,美國在西方國家中率先走出衰退,但復蘇較為疲軟乏力。90年代美國經濟長期增長得益於冷戰後的和平、知識經濟的優勢、股市繁榮帶來的“財富效應”等各種內外因素。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長期以來美國政府一直推行強勢美元政策,美元兌各主要國家的貨幣匯率不斷上升。但由於日本經濟長期不能脫困,歐元區經濟調整步履維艱,即使美國經濟增長放慢,美元兌歐元和日元均呈現出上升勢頭。但自2000年下半年開始,一些因素開始發生改變,抑制美國經濟增長的因素明顯增加。美國經濟增速雖明顯趨緩,但不存在發生嚴重衰退的危險,宏觀經濟環境仍將保持良好;財政將繼續保持盈餘;繼續保持低通脹;失業率不會明顯上升;美元將繼續保持強勢地位等。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進出口國家,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逆差國。美國商品貿易的主要進口産品是消費品、工業設備和原材料,主要出口産品是資本貨物、汽車及其零部件等。同時,美國也是世界最大的服務貿易國,但服務貿易有較大的順差。美國在軍售、旅遊、交通及其他領域均存在有較大的順差。世界貿易組織公佈的2001年世界貿易統計資料顯示,2001年美國商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9114億美元,仍然居世界首位。德國商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0627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商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7548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法國、英國、中國、加拿大、義大利名列第4至第8位。從服務進出口貿易看,美國也居世界首位,服務進出口貿易總額達4505億美元。名列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還有德國、英國、日本、法國、義大利和加拿大。

    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及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使得美國成為國際貨幣的避風港,美國也因此成為世界第一大資金聚集地。截止到2000年底,外國在美國的資産凈額則達到10242億美元,同時,美國在海外的資産凈額也有5810億美元。

    美國的政府調控能力還是比較強的。美國政府側重對市場運作過程干預調節的體制它強調國家的任務就是對市場運作過程進行干預調節。通過財政、貨幣收入等經濟政策的運用改變市場運作過程中的宏觀經濟變數。美國中央政府支出在1990、1995、2000年這三個年份分別為13045.4億美元、15938.1億美元、18807.4億美元。

     美國的軍事和經濟優勢根本上植根于國家的世界科技領先大國的地位。雖然衡量國家研發的開支在諸多經濟活動跨國界的時代裏日益困難,但是美國仍然盡力繼續遙遙領先。20世紀90年代末的統計數字表明,美國在研發方面的開支約是僅次於它的七個最發達國家的開支之和。充分的高等教育機會,加上廣泛吸收世界優秀人才的移民政策,造成了美國的人才資本優勢。 20世紀,美國在世界上産生很大影響,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雄厚的科技實力。在人類社會踏入新世紀之際,美國“科技快車”仍在全速行進,力主在21世紀續寫出新的篇章。80年代的電腦革命以及90年代的網路革命,美國都是引領世界的急先鋒,從中獲得了最大利益。2000年,資訊業産值佔美國國內生産總值的8%以上,成為無可爭議的主導産業。目前,網際網路突飛猛進影響著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面。電腦、電話、電視的“三網融合”進入了實用推廣階段;電子商務、電子政府、電子教育向縱深發展;量子電腦、DNA電腦、光學電腦的研製也在加緊進行。最近,英特爾公司又推出了運算速度在3G赫茲以上的電腦微處理器晶片,預示著美國資訊技術又在邁向新的臺階。在可知的未來,人類基因研究和奈米技術的突破,將對21世紀的人類産生巨大影響。

     美國基因研究步伐加快,基因技術産業化引人矚目。2000年6月,美國同英日德法中5國科學家聯合繪製出了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曾轟動世界,在破解“人類生命天書”的這一浩大工程中,美國承擔基因組計劃50%,實力雄厚。奈米技術是對分子、原子等微觀世界控制和操作的技術,對21世紀材料科學和微型器件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2000年1月,克林頓總統在“國情咨文”中,將奈米技術列為國家高技術戰略之一,認為這一技術“將主導下一次産業革命”。美國政府已推出“國家奈米技術計劃”,在2001財年撥出近5億美元預算專門發展奈米技術。美國在航空航太技術方面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主導著對宇宙的探測,不斷取得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2000年8月,美國國家航太航空局宣佈,將在2003年再發射2個火星探測器,這一計劃將耗資6億美元。更讓人關注的是,美國與俄羅斯、日本、歐洲、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合作建設的“國際空間站”正在緊鑼密鼓中進行,預定2006年全部建成。

     在軍事方面,2003年美國的國防支出將比排在它後面的15-20位的國家支出的總和還要多。美國擁有絕對的核優勢,世界上佔支配地位的空軍力量,唯一的真正遠洋海軍,以及在全球顯示力量的獨特能力。並且它的軍事優勢在品質方面比在於數量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美國在開發運用先進的軍事通訊技術方面領先於世界,並且已經顯示了協調和處理戰場資訊以及以特殊的精確性打擊遠端目標的能力。此外,在軍事研究和發展上的支出也存在巨大差距。美國在這方面的支出是排在其後6個大國之和的三倍多。看看另一方面,美國目前在軍事研發方面的開支比德國或英國的國防開支總和還要多。美國武器裝備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到"打什麼仗發展什麼武器 "的過程。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2010年聯合構想》中提出:未來美國軍隊要在"確保資訊優勢"的前提下,執行"制敵機動、精確打擊、全維防護、定向後勤"四大基本作戰任務。根據美蘇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諒解備忘錄和1999年1月1日裏斯本議定書宣佈的進攻性戰略核投擲工具的數目,美國的進攻性戰略投擲工具總數(1999年1月1日宣佈的數字)為 :洲際彈道導彈701枚;潛艇發射彈道導彈464枚;戰略轟炸機315架。美國是世界軍費開支最高的國家,2000年達到2814美元,佔世界的37%,遠遠高出第二位的俄羅斯(6%)。美國的軍事人員數1990年218萬人、l995年162萬人、1999年降為149萬人。

     美國既是一個政府干預經濟活動最少的國家,同時,也是政府一直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國家。美國是實行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它與日本等其他發達國家相比較,企業的自由化程度最高。但是,美國企業的自由化程度比較高只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自由化程度高,表明美國企業有較高的自主決策能力,表明美國企業在經濟活動中具有較高的地位,而不代表美國企業可以無約束地從事生産經營活動,不意味著美國經濟是在無規則的狀態下運作的。其實美國是一個最注意保持各種關係相互制衡的國家。在美國建國之初,在當時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正在成為流行的經濟學教義的時候,美國的漢密爾頓等人就在積極主張國家對經濟社會的干預。在美國,企業的經濟活動從來就沒有離開國家的規範與約束。法律的約束在美國經濟活動中是處處存在的。在一般情況下,美國的經濟活動是通過法律規則來規範與約束的。隨著歷史的發展,美國政府擴展了對宏觀經濟進行干預與協調的職能。但這種職能僅限于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僅限于運用財政與貨幣手段調整經濟運作,實現宏觀經濟目標。企業之間及企業同政府之間關係的相互制衡。美國企業和政府保持了一種相互制衡的關係。由於美國經濟活動主要是通過法律手段來進行規範與約束的,因此在美國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形成了一種平等的而且相互制衡的關係。

     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經濟一體化。美國率先將“經濟安全”納入國家安全戰略中,成為美國外交的支柱之一。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美國就開始推動地區性的經濟一體化。在三大地區性的經濟組織中,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合組織是美國一手促成或主導的,而歐盟與美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有極深的淵源。通過推動經濟全球化,美國獲得了巨大利益,把自己的政治和文化觀念、模式推向了全球。但是,美國政府在推行經濟全球化的同時,美國自身經濟的國際化程度並沒有大幅度的增加。據統計,1980年商品和服務的國際貿易在美國國民生産總值中佔19%,到1999年,這一比例為只增加了24%,英國為54%,加拿大為81%,荷蘭為104%,愛爾蘭為157%,新加坡則為254%。美國的國際地位與國際關係隨著美國經濟繁榮的持續和經濟強勢的作用,主導與主宰性愈加突出。因此,美國對外政策具有較大的優勢與靈活性,並形成對外政策的戰略與策略的超前與主導,對全球經濟、國際金融、經貿關係以及國際關係産生重要的影響與引導。美國在國內經濟相關政策略有變化與調整的同時,也愈加注重對外政策的協調與競爭,尤其是“911”事件對美國打擊使其有所思考對外關係與政策。(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撰寫)

    中國網2003年3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