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英國位於歐洲西部。東、南隔北海、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同歐洲大陸相望,距歐洲大陸最窄處僅33公里。目前已經通過地下鐵路與法國相連。海岸線總長11450公里,國土面積24.41萬平方公里。

    英國人口1990年為57.5百萬人,1995年為58.6百萬人,2000年為59.7百萬人。英國人口增長是很慢的,一方面是因為出生率低,另一方面是每年有不少英國人移居海外,主要是到美國以及英國的自治領,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還有一些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沒有出現過由於經濟發展而導致人力資源短缺的情況。

    英國的可耕地面積屬不斷下降之列,1990為6.61百萬公頃,1998年下降到6.27百萬公頃。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只有0.11公頃。森林面積雖不斷增加,但森林面積佔陸地面積的比例1988年只有9.78%。礦産資源中,煤炭儲量為1900億噸,原油儲量為7.l億噸,天然氣儲量為6300億立方米。水能儲量為612864萬億焦耳。除了煤和石油接近自給之外,有色金屬絕大部分依賴進口。鐵礦石的儲量為28.6億噸,但多為貧鐵礦。

    農業。英國農業在世界上不佔顯著地位,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比較低。但是,在雄厚的工業技術基礎上,在比較完善的農業科研、教育和推廣體系的支援下,已發展成為先進的現代化農業國。英國具有優越的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和現代化的農耕技術,其勞動生産率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從而保證了農業部門每年為全國提供全部糧食需求的2/3,以及所需産品的4/5。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並不突出,呈逐年縮小的趨勢。英國農業部門一直受到較高程度的國家于預,特別是歐盟共同農業政策的保護。1992年共同農業政策實行改革後,英國農業仍從改革中受益不淺,但是英國政府始終要求歐盟減少共同農業政策的開支,並要求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市場價格促進農業的發展。目前英政府強調實行穩定農業地區政策的重要性,大力支援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推行繁榮農業經濟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的政策。英國的畜牧業包括養牛、養羊、養豬和養禽等生産部門。按産值排列,養牛業最大,其産值超過其他部門的總和,其次是養禽業、養豬業和養羊業。90年代以來,畜牧業結構變化的明顯趨勢是牛、羊、禽比例提高,豬的地位略有下降。

    工業。 英國工業生産自1994年復蘇後出現持續增長勢頭。全部工業生産指數從1994年的104.4上升到1997年的1l9.4(1990)年為基數100)。但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別下降到102.7和103.4。1996年,製造業産值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22%,1997年和1998年分別下降20.5%和19.7%,1999年進一步下降到18.8%(按現價計算),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第五位。1999年就業人數大約400萬人,佔總就業人數的14.7%,總資本投資從1998年的201億英鎊下降到1999年的l69.2億英鎊。儘管英國的製造業部門對其經濟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有少數部門的製造業公司居於世界大公司之列,例如化學、醫藥、食品、運輸設備等部門的製造業公司的生産率和營利率在經合組織國家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並且成為英國出口創造貿易盈餘的渠道。

    英國是世界第五大電子工業國,電機工業生産的一系列産品,諸如動力設備、電纜、變壓器、開頭齒輪、照明和電氣設施産品、供熱設備、通風裝置和空調設備等。英國的電氣、電子生産廠商的産品在世界市場上具有較好的聲譽和較強的競爭力。英國的航空航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法國,居西方世界的第三位。英國宇航公司又是世界上主要的軍火製造和銷售商之一。英國是歐洲第三大化學工業國,是傳統的基本化工産品,諸如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塑膠和肥料的主要生産國。基本化學和醫藥是英國化學工業的最大部門。化學工業已成為英國製造業中惟一最大的出口創匯部門。英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醫藥出口國,佔發達世界醫藥出口市場13%的份額。英國有300多家醫藥公司和研究機構,其中包括21家大型跨國公司,佔有70%的産量和僱員。1998年和1999年,醫藥出口持平,總額分別為63億英鎊,主要海外市場是西歐、北美和日本。全國的醫藥研究與開發投資大約對億英鎊,相當於佔英國工業總研究與開發投資的23%左右。

     英國是西歐最大的能源生産國,也是世界上生産石油、液化天然氣的第九大國和煤炭的主要生産國之一。英國是個能源出口國。原油、液化天然氣、原料、提煉汽油及其製品的出口量達1.14億噸。英國又是最大的能源進口國,相應的産品進口數量亦達到5720萬噸。英國的石油勘探與開採主要被英國石油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等大公司所壟斷。據估計,目前英國已經證實可重新恢復生産的石油儲藏量約有34億噸,而最大限度可能的石油儲藏量約有20.25億噸,天然氣總儲藏量大約在12.9萬億至38萬億立方米之間。英國採煤業歷史悠久,是西歐最大的生産國之一。但隨著北海油、氣田的開發和世界煤炭市場價格的不斷下跌,特別是出於環境保護的需要,英國煤炭工業日益趨於衰落,大部分礦井已被關閉,剩下部分礦場也于1994年起逐步出售給私人經營管理。紡織工業(包括棉、毛、人造纖維、服裝、鞋襪)在英國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英國金融業高度發達,倫敦與紐約和東京並列,是世界上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英國金融業中心坐落在面積只有1平方公里的倫敦金融城內。此外,愛丁堡是歐洲六大金融中心之一(專營機構投資資金管理),其他人等的金融中心有曼徹斯特、加的夫、利物浦、利茲和格拉斯哥。1997年英國工黨政府執政以來,宣佈了一系列加強、簡化和改革金融管制計劃,井建立金融服務管理局。

    英國從歷史上來説就是進出口貿易大國,長期處於壟斷地位。英國是食品和工業原料的凈進口國,但又是石油、化工産品、醫藥、汽車、機械和各種機器設備的凈出口國。英國還是運輸、起重、傳輸等電子控制和自動化設備及系統重要生産和出口國之一。隨著英國的工業生産被其他一些國家趕上並超過,其壟斷地位也不復存在。但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原因,英國的進出口貿易比它工業生産落後於其他國家的幅度為小,到現在為止,英國在世界貿易中仍保持一定的優勢地位。英國的國際儲備總額由1990年的431.45億美元,1998年為388.3億美元,2000年增加到481.93億美元。英國的國內生産總值1990為9755億美元,2000年增加到14043億美元。

    1999年,英國的科研經費為167億英鎊,佔國民總産值的1.83%,其中英國政府的財政支出佔29%,這些投資90%以上用於研發方面。為鼓勵企業和研究機構開展創新,英國政府還建立了許多用於創新的專項基金和專項計劃。如:“高等教育創新基金”、“科學企業挑戰基金”、“大學挑戰基金”、“公共領域開發基金”、“聯繫計劃”、“智慧計劃”、“法拉第夥伴關係”等。這些專項基金和專項計劃有的側重為大學的科技創新和科技轉化提供種子資金,有的側重增強大學的商業化和企業化能力,還有的側重鼓勵産學結合,為實現創新産品的商品化提供支援。現在英國許多大學和中小企業的創新資金,都是從政府撥款中獲得的,對提高大學和企業的創新能力起了重要作用。英國教育科技雖有很強的實力,但長期以來,在科技轉化和創新上卻落後於美、日等國。為改變這一狀況, 2000年英國貿工部通過《優點與機會——21世紀的科技與創新政策》白皮書,其核心內容是以大量政府投資鞏固和提升英國國際科技競爭力和國民教育水準。這標誌著英國將科技與教育提到了最優先的戰略高度。根據科技白皮書的內容,2003年以前英將把從事科學和工程專業的研究生的工資提高23%,科學家的工資將有更大幅度的提高。此外,每年還要以5000萬英鎊支援地區高科技創新計劃,並向電子技術、奈米技術和生物工程投資2.5億英鎊。1990年,英國研究與開發開支佔GDP的比重2.2%,1997年保持為1.81%,居世界第5位。高技術産品佔出口額由1990年345億美元提高到2000年的726億美元,增長了一倍。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表明瞭英國能以較少的兵力,通過與美國聯盟和聯合英聯邦各國的力量,戰勝當時兵力和武器裝備較英國更為強大的德國。就軍事人員數量來説,由於殖民體系的瓦解,撤消或減少了很多海外駐軍,1990年減少到29.35萬人。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低於美國、聯邦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只比日本略微多一點。1990年,英國的核發射裝置停留在64個,這不僅低於美國和前蘇聯,而且低於法國的水準。英國現役部隊21.38萬人。英國成為歐盟國家中惟一維持高國防預算的國家。在2001至2002年度,英國軍費支出高達236億英鎊,佔國民生産總值的2.5%以上,而這一數字在今後幾年內還會有所增加。另據統計,最近3年間,英國用於軍隊裝備現代化的支出增加了10%。由於英國軍事實力的增強,英國在歐洲防務問題上的立場也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以前,英國一直主張歐洲的防務應由美國主導的北約來負責,但近年來,英國則更強調歐洲防務應由歐洲來負責的説法。

     雖然英國的經濟地位在不斷下降,但它長期殖民統治積累的經驗和手腕使它仍能保持一定的重要地位。在外交史上,英國是個很善於結盟、借力、搞平衡的國家,也是個在潮流之前善於退卻的國家。新中國建立後,英國是首先與新中國發展外交聯繫的西方國家。(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撰寫)

    中國網2003年3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