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問題出路何在?聽人大代表建言獻策

    今日的中國農村面臨國際和國內市場的雙重擠壓,已處在破産的邊緣。有人提出:“三農”問題是我國目前面臨的最根本的經濟問題。而此次人代會,議案組共收到六七十件有關“三農”問題的議案,而在人代會的各小組討論會上,記者也發現,很多並非農民出身,也不從事農民工作的代表,紛紛為“三農”問題的解決提出了想法和建議。“眾人拾柴火焰高”,在聽取諸多代表的發言後,我們也許能從中發現解決“三農”問題的出路所在。

    三個跳出 城鄉統籌

    楊衛澤代表:解決“三農”問題,要確立以“三個跳出”來統籌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工作思路,即跳出農村,通過城市化和新型工業化繁榮農村;跳出傳統農業,通過農業産業化和發展非農産業發展農業;跳出農民身份的束縛,實現農民非農化和提高農民現代化水準致富農民。

    姚文倉代表:農業發展要跳出農業的圈子,走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工業化的路子。要大力推進農村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的調整,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

    改革戶籍制度 加快城鎮化進程

    王太元代表:解決戶籍制度的關鍵,不在戶口本身,而在社會管理形態的變革。必須將附在戶口上的教育、就業、醫療、社會保障等條件逐一去掉,還戶籍一個清白。

    毛達如代表:戶籍僅僅是一個居住的證明,而現行的戶籍制度將其與就業、就學、住房、社會保障等結合在一起,甚至我們死了以後,如果沒有當地的戶口,連火葬場都進不了。這顯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還有不少其他的代表認為,只有改革現行的戶籍制度,取消“農村戶口”,取消農村到城市之間戶口轉移的限制,讓全國人民都動起來,這樣,城鄉才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城鄉差別才會逐漸縮小,“三農”問題也才能得到解決。

    協調發展 教育為本

    關潤堯:富裕農民不能丟了“腦袋”,農村從貧困走向富裕時,一定要以先進文化促進經濟發展,再以經濟實力來發展先進文化。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靠沒有文化的農民是萬萬不行的。

    王昭耀代表:圍繞推進農村小康建設主體,應把協調發展作為基本原則,即堅持城鄉協調、區域協調、經濟與社會協調、人與自然協調。同時要把加強對農民的教育、提升農村人力資本作為農村小康建設的根本支撐。

    林玉權代表:應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將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納入農業基礎性工程,以迅速提高農業科技轉化率和農民素質。

    取消農業稅 減輕農民負擔

    阮崇武代表:農業稅和農業特産稅,數額不大,可以轉移到銷售、消費環節上收取,不在生産環節上收會更合理,減少稅收成本,避免不規範。這樣做對財政影響不大,但對改善農民生活,減輕農民負擔方面作用不小。

    楊聖明代表: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方面,建議實行農用工業生産資料的退稅制,同時農村義務教育的學費全部免收,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負擔。

    制定法律 保護進城農民工權益

    姜德明代表:《農民工權益保護法》應儘早提上議事日程,取消對農民進城務工的所有不合理限制,支援和鼓勵外出農民工資源有償轉讓承包土地使用權。明確用人單位必須以法定貨幣形式向農民工按時足額發放工資。

    王元成代表:要加強對流動青年的法制教育,使外來務工青年學法、懂法,使其成為知法、守法並能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勞動者。同時,各級政府要加大對侵害流動青年權益行為的打擊力度,並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通過司法監督和法律援助,保障外來務工青年不受歧視、不受排斥、不受虐待,與當地人同工同酬、平等對待。

    我們的政府一直都在強調"三農"問題關乎國計民生,是重中之重,這僅僅是從輿論上使其得到了重視,而真正要解決問題,還需從實際入手。正如代表建言所談:立法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改革戶籍縮小城鄉差異,發展教育提高農村素質,取消農業稅減輕農民負擔……從政策的制定到執行,都需將農民及農村利益切實的考慮進去,以平等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三農"問題。畢竟,沒有農民的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不過是句空談。(楊潔)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1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