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啟元委員:構建石油戰略儲備體系迫在眉睫

    石油作為一種關乎國家經濟安全的戰備資源,素有“工業血液”之稱。當前,中國面臨的石油形勢出現了新的變化。一是2001年以來國際石油市場再次重現了暴跌暴漲的反覆波動。2001年11月,國際油價跌到了18美元/桶左右的水準,與上年同期最高位價格相比跌了一半。而到2002年9月底和12月中旬,油價再次升破30美元/桶的高位。國際市場價格的暴跌暴漲給中國的經濟穩定運作帶來重大影響。二是“911”事件後,美國藉口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不僅軍事打擊伊拉克的行動已是箭在弦上,而且已經公開提出要“對所有支援恐怖主義的國家和政府實施軍事打擊”。前期中國參與海外勘探開發的一些重要項目及資産相當多集中于中亞等敏感國家或地區,急劇變化的國際形勢對中國石油安全及石油戰略已構成新的威脅。

    一、全球備戰備荒

    由於屢屢受到石油危機的打擊,許多國家不得不開始考慮石油的“備戰備荒”問題。美國動作最快。這個石油産量不到世界石油産量的10%,而石油消費卻佔世界總消費量的1/4的國家,花了近10年時間打造石油儲備體系,其中包括頒布 《能源政策和儲備法》、實施戰備石油儲備計劃、在墨西哥海灣和德克薩斯州以及路易斯安那州建立49個煉油廠,在墨西哥海灣開發500多個可供儲備的岩穴等。目前美國能源部已開始將戰備石油的儲備由原來的5.5億桶增至7億桶,而達個儲備量足可美國維持100天的緊急狀態。

    在亞洲國家中,當屬日本最為積極。它除了新潟縣有極少量的石油外,99.7%是從國外進口,其中80%以上來自中東。自從上世紀70年代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就開始重視石油儲備量。日本成功地建立了“兩級儲備模式”,即政府儲備和企業義務儲備,政府儲備主要以原油為主,企業義務儲備以原油和成品油相混合。當前日本的石油儲備量,已達9000萬千升,其中政府儲備約5000萬千升,分佈在全國10個油庫儲存;社會油庫約4000萬千升。這兩項儲備相當於160天的使用量。

    從上世紀70年代起,歐洲考慮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減少對進口石油、天然氣的依賴。英國、德國、法國等不少國家建立了大量的戰略石油儲備和商業石油庫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油價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近期鋻於美國與伊拉克之間劍撥弩張的局勢,歐盟委員

    會負責能源事務的委員洛約拉德帕拉西奧建議歐盟增加石油儲備,將儲備量從目前的可供使用90天提高到120天,並希望歐盟儘快建立天然氣儲備。時下,世界各國都在增加石油儲備。據最近公佈的數字表明,經合組織在美國、日本、德國已經儲存了38億桶石油,在

    外部完全停止石油供應的情況下,可使用114天。經合組織約石油儲備在戰爭期間使用時,將以每桶3一5美元的補償價格出售給用油單位,這將使戰爭給經濟帶來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二、我國石油供應前景嚴峻

    中國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産國。1999年,我國原油産量為1.602億噸,較1998年下降0.1%;2000年,全國原油産量為1.6億噸,同比基本持平;2001年,全國原油生産緩慢增長,年産量為1.64億噸,比2000年增長1.33%;2002年,我國原油産量可望同比增長2%左右,原油年産量有可能達1.68億噸。在過去的10年裏,原油産出年均增長率僅為1.8%;與此同時,伴隨我國經濟的連年穩定增長,石油消費平均增長速度達到4.9%。中國近年來是世界石油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我國從1983年開始使用進口原油,當年進口量為905萬噸。近年來進口更呈顯增長態勢。1999年4381萬噸,增長384%;2000年7900萬噸,同比增長80%,超過一半是從海灣地區進口的。2001年中國石油進口量為6500萬噸,可以説,如果在今後的10~15年內沒有重大發現和重大技術突破,我國原油將嚴重供不應求。到2015年,我國將有一半原油需要進口。2020年,中國對國際石油的依賴將從目前的20%左右上升到40%左右。可令人擔憂的是,中國至今還沒有一個完備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目前中國石化企業的石油庫存量只能維持7天,遠遠低於美、日兩國100多天的庫存水準。

    多年來,我國石油工業在 “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方針指引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大慶、勝利、遼河成為中國最大的三個油田,此外還有大港、中原、江漢等油田。經過多年的開採,這些油田要麼進入了開發的中後期,要麼已經接近枯竭。雖然採用了新技術,但要

    保持長期穩定高産已十分困難。

    90年代起,中國大西北的五大盆地成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戰略接替區。這五大盆地是內蒙古的鄂爾多斯、青海的柴達木、新疆的準葛爾、塔裏木和吐(魯番)一哈(密)。估計中國油氣資源一半的蘊藏在這裡。預計2010年,新疆可年産5000萬噸原油,成為中國最大的油氣生産基地。四川、陜西也不斷發現頗具規模的油氣田。西藏也發現油氣顯示。

    但中國西北地區氣候惡劣,地質情況複雜,生態環境脆弱。打井費用昂貴,有時投資上億元人民幣得到的只是一個 “幹窟窿”,而且交通、電訊等基礎設施落後。油氣開發需要更多的技術和資金投入,油氣資源多在大西北,而中國能源消耗大戶在大東南,龐大數量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氣使鐵路運輸不堪負重。用管道運輸,不論管道修建,還是建成後的運管,都成本不菲。對珠江三角洲的用戶來説。用東南亞的油氣更划算。

    另一個嚴峻的現實是,中國石油接替資源量和後備可採儲量日趨緊張。根據2002年中國油氣資源評估報告,中國的石油資源量應大於1021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為38萬億立方米。但陸上石油平均探明程度僅為28%,天然氣平均探明程度只有6%,遠低於世界平均探明率,中西部地區探明率更低。與許多國家相比,中國近海油氣資源勘探還處於開發初期。

    石油安全問題不解決,將會制約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目前中國每人平均GDP僅l000美元,剛進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還需50年中國才能基本實現現代化。沒有足夠的能源保障,現代化只能成為一句空話。

    三、未雨綢繆,建立中國石油戰略儲備體系

    隨著中國石油進口量的迅猛增加,有必要考慮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作為保障石油供應的手段之一。它是國家整個能源安全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沒有戰略性石油儲備的現狀,與中國作為石油消費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符。就目前我國現有原油、成品油儲罐多屬生産

    和流通的配套設施,難以發揮儲備功能。

    為此建議:加強對即將組建的國家能源委員會的領導,在國務院直接領導下負責中國石油戰略體系的建設,由中央政府直接投資、擁有和控制,作為應付由於突發事件造成進口石油供應大量減少甚至中斷的應急和威懾手段。與此同時,以法律形式規定並以優惠政策鼓勵石油相關企業在正常的週轉庫存外,建立和增加相應的商業儲備,作為戰略性石油儲備的重要補充。對於石油戰略儲備,必須整體規劃,分區實施。並迅速建立全社會石油庫存統計體系,出臺一系列法規及配套設施,尤其是準備石油儲備法草案,以確保戰略石油儲備在動用時能發揮出預想的效果。

    按照我國原油進口的依賴程度,專家預測,採取90天進口原油的儲備量比較理想。如果達到90天的凈進口量,儲備總量大概在3500萬噸左右。在這一總框架下,可考慮採取2:1比例,國家承擔60天儲備,民間承擔30大儲備。

    而要完成上述這樣一個安全儲備量,大約需要建15個500萬噸的石油戰略儲備庫。在石油的儲備方式上,美國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可以借鑒,但由於我國地理條件與美國有很大差異,在具體操作上,還要考慮很多因素。比如美國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是把石油儲藏在墨西哥海灣一帶的岩穴裏,這種方式成本較低而且易於保持油品的品質,但是要受到地理條件、交通狀況的限制,並不適用於所有國家。因而在使用何種儲備方式上,我國還需要進行系統的研究。

    石油儲備是穩定供求關係,平抑油價、應對突發事件、保障國民經濟安全的有效手段。日、美等石油消費大國經歷了幾次石油危機的打擊之後,經過20年的努力,都建立了國家石油儲備體系。目前美國不僅現有的石油庫存戰略儲備5.69億桶,而且在國內封閉了許多

    油井,作為生産戰略儲備,同時還在國外搶佔石油資源,有的雖已勘探開發,但並不馬上生産,而是作為戰略儲備封存起來,以備急用。巴西、南非、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儲備體系。而我國至今尚未建立這種儲備體系,一旦遇到突發事件,處境將十分

    被動。未來20年,國際油價將呈上升趨勢,建立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刻不容緩。

    總之,儘快建立我國石油戰略儲備,可確保石油供應安全和在國際問題上的主動權,使中國的能源優質化進程和能源供應能夠得到長期保障,同時大幅度提高中國能源産業的經濟效益和經濟競爭力。

    中國網 2003-03-12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