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不要過分誇大“擴招”給大學畢業生帶來的就業壓力

    高校擴招後第一屆畢業生將於今年7月走向就業崗位,與去年相比,今年全國比去年增加了67萬名大學畢業生,增幅達到了46%,大學畢業生就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但是“擴招”、並不等於“就業難”。針對目前社會上對擴招後第一屆畢業生就業的憂慮,全國人大代表、蘭州大學校長李發伸和全國人大代表、西北師範大學校長王利民呼籲,不要過分誇大“擴招”給大學畢業生就業帶來的壓力。

    王利民代表: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水準比較低,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18歲——25歲青年在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和此年齡段所有學生的比例)尚未達到15%,這是中國人力資源素質落後,國家教育水準欠發達的表現。人力資源發展水準滯後制約了經濟發展水準,可以説,高校擴招適應了經濟發展要求和個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李發伸代表:1999年,蘭州大學招收本科生2600多人,擴招600多人,“擴招”使更多青年得到受教育的良機。以甘肅為例,通過高校擴招,甘肅省2002年高等考試入學率達到57%,比1996年的高考入學率高出約30%,這説明西部培養人才的能力正在增強。最近,媒體對高校擴招後第一屆畢業生的分配問題報道較多,事實上,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畢業生就業不會有大的影響,關鍵是畢業生和學校如何調整自身,以適應新就業形勢。

    王利民代表:大學生首先要轉變擇業觀念,樹立創業意識。前幾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較好,高素質畢業生普遍集中在中等以上城市待遇高的單位和企業,使得大學生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大部分畢業生,尤其是西部的大學畢業生仍然有“鐵飯碗”意識,而市場經濟的多元結構和有限的就業崗位與之形成尖銳矛盾。校方主張大學畢業生在擇業時由從前就業一步到位的觀念轉為“先就業後發展”,根據自身能力正確定位。高校畢業生不應盲目將擇業方向局限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東、中部地區,一些專業更加適合在西部發展的畢業生應認清自己缺乏工作實踐的缺點,到合適崗位尋求鍛鍊機會。為留在中、東部地區而放棄自身專業的選擇並不可取。

    李發伸代表:大學畢業生在尋找工作崗位的同時,有能力的甚至可以根據國家發展需要自己創辦企業,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而且還能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解決他人就業。

    王利民代表:當前,大學教育結構與社會需求並不完全合拍,尤其是專業構成,如經濟類專業和法學專業、統計專業中的一些課程急需更新。國家的教育結構取決於勞動力結構,教育結構要同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要變革教學內容,改變勞動力結構,使所學專業學生畢業後與社會合拍。學校甚至可以在大學二年級開設“創業與就業教育”課程,從一開始就引導學生關注畢業形勢,尋求就業對策。對暫時不好分配或難分配專業,學校可以採取隔年招生或暫停招生的辦法緩解就業壓力。

    新華社 2003年3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