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淩孚委員:加強長江管理 確保沿江地區及南水北調用水安全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保護好長江水資源和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不僅對長江流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全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雖然目前長江的水質從總體上來看還是好的,但由於沿岸的環境保護沒有與經濟發展同步,使長江的幹流部分河段、次級河流、湖泊污染日趨嚴重,直接影響著長江流域的可持續發展。

    影響長江水質安全的主要隱患有:

    1.內河、湖泊污染嚴重。我們從江蘇省水利廳2001年第四季度水質公報上看到,江蘇省70%以上的河湖水污染嚴重,污染嚴重的V類、劣于V類的河段達46.3%。太湖水系超標率達86.2%,近岸的太湖水質有機污染較重,總磷、氨氮超過地面水Ⅲ類標準,藻類繁殖較快,絕大部分環湖主要河道污染嚴重,水質為V類,梅梁湖、五里湖、竺山湖水質較差,為Ⅳ-V類,屬於富營養水準。淮河水系超標河段達49.4%。南京、無錫、徐州、淮安、連雲港、南通等城市河流污染嚴重,部分河流溶解氧消耗殆盡,河水發黑、發臭,魚蝦絕跡,水質長期處於V --劣于V類。長江沿岸其他城市也有類似情況。

    2.由於水運的便利、便宜和取水、排污的方便使得長江沿岸大大小小的化工開發區和重化工企業較多,危險品運輸船隻和油輪較多,長江幹線每年危險化學品吞吐量為500萬噸,1991-1998年共發生危險化學品翻沉入江事故21起,對長江水質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同時,長江幹線擁有221個港口,11萬多艘船舶,共運量佔我國內河水運總量70%以上。據估計,長江航運的船舶每年艙底水産生污油約6萬噸,因事故一次性排放油量最高可達數千噸。數十萬人常年生活在長江船舶上,其生活污水産生量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垃圾每年産生量達18萬多噸,加劇了長江污染。

    3.由於缺乏全局觀念和統一規劃、協調,長江沿岸城市都從長江取水,又都將污水不加處理或簡單處理後直接、間接排入長江,以致長江既是沿岸各城市的生活、生産用水來源,又是一個特大的污水下水道。又由於大家都是在上游取水,在下游排污,因此出現了許多城市的取水口的上方實際是上游城市排污口的不合理現象。從攀枝花以下至上海的21個城市江段有394個主要排污口,加上沿江污水排放均以岸邊排放為主,而近岸水域相對水深淺、流速低、水體稀釋自凈能力有限,往往使入江的污水在岸邊形成污染帶。據有關資料顯示,

    從攀枝花以下至上海797公里江段中,污染帶長達503公里,其中南京、武漢、上海、岳陽、重慶、鎮江等6個城市污染帶佔總長的72%,而且南京、上海江段因受潮汐影響,污染帶最寬可達1700米以上。

    4.因為地處長江,沿岸群眾的保護水源、節約用水的意識不強。洪澇災害的頻發給人們造成了水多的假像。在長江邊還能沒水吃嗎?這種習慣性認識盲區使人們對長江的水質安全失去警惕,而實際上沿江許多省份水資源並不多。以江蘇為例,江蘇是一個水質型缺水和資源性缺水並存的省份,蘇南地區為水質型缺水,寧鎮揚丘陵地區為季節性缺水,淮北地區為常年性缺水。江蘇每人平均水資源量在全國排在第24位。即使在號稱 “江南水鄉”的蘇州,每人平均年水資源量也僅有315m3,為全國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的1/8。由於缺少節水意識,2000年江蘇萬元産值的用水量為81m3,高於全國78m3的平均水準。13個省轄市城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約為62%,縣 (縣級市)平均為40%左右,主要行業和産品用水量普遍高於北方缺水省份。用水量的增加,使污水的排放增加,加大了對水體的污染。

    由於大部分河流、湖泊污染嚴重,過量開采地下水又造成嚴重的地質災害,許多地區主要是依靠長江水來保障城鄉人民生活用水;沿江地區在治理內河、湖泊污染中,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引長江水來改善水質;同時,長江也是南水北調,解決北方缺水問題的主要水源,因此長江實際上已是我們在水資源方面的最後一道防線,確保這最後一道防線的安全,應成為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密切關心的大事。

    如何保證長江的水質安全呢?我認為,可以從法治、經濟、管理、認識等幾個方面來加強對長江的管理。

    1.長江管理要立法。目前我國有水法,有水污染防治法,但缺少專門針對長江水質安全、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因此建議國家要儘快制定有關保護長江的法規,將長江管理納入法治化的軌道。在法律中要明確規定所有生産、生活污水都必須經過二級以上處理才能排放。對在長江沿岸建立重化工企業要有明確的限制,對在長江航運的危險品船隻、油輪要有明確的安全規定,對發生特大事故,污染長江水源的責任人要有明確的制裁措施,對在長江航行的船舶的污油和垃圾處理也要作出明確要求。

    2.對長江沿岸重化工企業的安全措施和排污要參照國際標準作出明確規定,並制定出萬一發生特大事故緊急搶救方案。同時要未雨綢繆,儘快著手研究和組織萬一長江遭到大面積污染時的治理方案和治理隊伍。

    3.利用經濟和稅收杠桿來促進水資源的合理使用與保護。按照“誰受益,誰付費”、“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有關部門可以規定在非農業生産用水和城鎮居民生活用水的水價中不僅有水費,還要包含污染處理費。要來取有效措施鼓勵二次用水,城市公用綠化、消防等用水希望盡可能使用二次用水。

    4.加快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實行水資源一體化管理。目前許多地方對水資源的管理是多頭管理,水利部門只管防洪抗旱,建設部門只管供水,環保部門只管制定規劃與治污,也就是“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多頭管理的後果是無法對水資源進行合理規劃,綜合利用,結果由於各地對水資源無序開發,粗放使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水資源緊缺和水環境的污染。因此要加快改革現有的水資源管理體制,由一個部門統一負責水環境規劃、防洪抗旱、水資源分配和綜合開發利用、水環境的安全保證、污染治理等有關水資源的所有問題。

    對長江的管理一定要改變目前“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可將長江水利委員會改為長江流域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由中央牽頭,沿江各省、市參加,對全流域水資源、河道進行統一管理和綜合治理。長江沿岸的水廠、污水處理廠的選址,全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全流

    域內對水資源安全構成威脅的産業、企業的立項、選址等都應由該委員會統一進行規劃、協調。

     5.重視對水環境面源污染的治理。我們在調研中感到,在水的污染源中,點源污染已得到大家的重視,並且在治理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目前造成河、湖水質大面積污染的主要是面源污染。面源污染主要有城鎮生活污水,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圍網養殖,禽畜糞便等。因此對面源污染的治理一定要及早提到各級政府的工作日程上來,要規定所有的城鎮都必須建立污水處理廠。國家要通過立法來逐步禁止高毒、高殘留農藥的生産、銷售和使用。同時要採取有效措施培育、促進有機肥産業的發展,要鼓勵肥料生産企業採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將農村的各類養殖場禽畜糞便回收利用加工成有機肥,變廢為寶,使之成為有機農作物生長的主要肥源之一。

    6.提高人們對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認識。針對許多地區領導和群眾重防洪抗旱,輕水資源保護的情況,各級部門、新聞媒介以及學校、社區都要廣泛開展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宣傳,使珍惜每一滴水和我們家園的意識深入人心。

    

     中國網 2003年3月1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