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委員:經濟發展要惠及農民 農村義務教育應免費

    我國經濟一枝獨秀,2002年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國內生産總值突破了1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財政收入達1.7萬億元,經濟增長速度高達8%。我國經濟的穩健發展與世界經濟不景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們在看到經濟繁榮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的經濟增長尚未較好地惠及廣大農民。根據農業部的統計,在1997至2001年間,農民從土地獲得的收入對農民純收入的貢獻率為-6.2%,如果沒有非農業收入,農民的生活就難以改善。而流入到城市的農民大多數從事無勞動用工合同、缺乏必需的社會保障的零工,很難獲得穩定的收益保障。20世紀90年代以後,農民儲蓄佔全社會居民儲蓄的比例逐年下降,約每5年下降5個百分點,每人平均存款不過數千元。農民正成為不能充分共用經濟繁榮成果的階層。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農村有很大的困難,是經濟增長尚未惠及農民的又一具體表現。農村尤其是貧困農村收入少、負擔重,小學、初中所需的除學費以外的雜項費用,也會給學生家庭帶來較大困難,影響了農民生活,農村學生輟學之事時有發生。農村整體文化水準較低,農村還有文盲,加大農村教育扶持任重道遠。

    黨的十六大提出今後二十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如果農村整體文化水準較低,還有文盲,就不可能是全面小康。

    我們高興地看到,2003年1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農村工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把“三農”問題放在了城鄉關係、全面小康的大背景下來考慮,展示了我國必須走上城鄉統籌的發展之路的施政理念。會議提出“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聯繫到十六大部署的繼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可以説,沒有農村的教育普及就沒有全國的教育普及。

    毋庸諱言,我們目前對農村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投入還很不足,農村普通小學、初中,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和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均大幅低於全國普通小學和普通初中的生均水準。這種狀況急需改變。

    寧波市于2002年在國內率先分步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對經濟欠發達鄉(鎮)的小學生、初中生實行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助政策,並積極探索推廣免費義務教育。寧波市的這一政策目前在國內尚屬領先,可以説是為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扶持力度帶了個好頭。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于2003年春季新學期開始,率先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全免費。此舉在全國也為數不多,廬山對義務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加大投入,令人欽佩。

    其他地方應向寧波市和九江市廬山學習,一些地方連續幾年沒有達到《教育法》規定的教育投入增長要求的情況必須改變。如果僅注重修高速公路、蓋大廈等硬體設施建設,是短視行為;如果只顧自己坐高檔車,住高檔賓館,而轄下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難普及,時至21世紀的今日,還有文盲不斷出現,那對當地官員簡直是恥辱,何談建設小康社會取得成效!

    地方要努力。目前我國縣鄉兩級財政近半數赤字,教育和衛生支出又佔兩級財政支出的60%以上,貧困地區甚至到70%以上,在這樣的狀況下,要真正形成一種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忽視農村的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推進改革,完善政策。具體到扶持農村實施免費義務教育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財政體制和規範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九年義務教育是全國性的公共産品,中央財政予以投入,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內容和基本任務。中央財政應加大對農村免費義務教育的轉移支付,扶貧扶到點子上,把這方面做到了,少給或不給其他方面的扶貧款,地方上也是可以接受的。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免費,是減輕農民負擔的重要舉措,是對農村加強扶持的根本之計。

    有關方面做出過設想,解決這一問題並不困難。報載,據估算,義務教育支出每年約需300億元左右,如果以全國每人平均收入為基礎,按收入多少加以分類,對發達地區適當相應扣減,還不需300億元,而農村義務教育則能獲得有力支援。約300億元經費,只佔2002年國內生産總值的0.3%,佔當年財政收入的1.76%。

    為此建議:

    1.調整政府公共政策,加大中央財政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轉移支付,實施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制度。

    2.對發達地區適當扣減教育方面的轉移支付,以激勵當地自行增加投入,將資金重點傾斜于欠發達地區貧困農村義務教育。

    3.如全部實施有困難,可分步進行,先對農村普通小學實施免費教育,積極創造條件後再對農村普通初中實施免費教育。

    採取上述舉措,《教育法》“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民生産總值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和《義務教育法》“國家對經濟困難地區實施義務教育的經費,予以補助”的規定,可得到貫徹落實,這是依法治國的正確舉措。只有讓農民具體享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成果,並惠及農村受教育程度提高,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才可真正實現,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才能明顯提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才能順利實現。

    中國網2003年3月1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