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爭今年內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國際公約》

中國文化部部長孫家正30日透露,中國正積極啟動相關法律程式,力爭在今年內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國際公約》。

正在此間出席第28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的孫家正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政府一直積極參與國際關於文化遺産保護的組織和活動。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到本次會議之前,中國已有29項遺産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古琴和崑曲則被列為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

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國際公約》,對語言、歌曲、手工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作出了必要規定。

據孫家正介紹,只要有30個國家簽約加入,這一公約將自動生效。中國積極參與了這一公約的發起活動,目前正加緊啟動國內的相關法律程式,依法進行簽約手續,力爭在今年內加入這一公約、並成為這一公約的發起國之一。

非物質文化遺産又稱口述或無形遺産,是相對於有形遺産即可傳承的物質遺産而言。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它是指"來自某一文化社區的全部創作,這些創作以傳統為根據,由某一群體或一些個體所表達,並被認為是符合社區期望的作為其文化和社會特性的表達形式,其準則和價值通過模倣或其他方式口頭相傳",包括各種類型的民族傳統和民間知識,各種語言,口頭文學,風俗習慣,民族民間的音樂、舞蹈、禮儀、手工藝、傳統醫學、建築術以及其他藝術。

根據1972年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的有關精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1979年實施了《世界遺産名錄》項目,極大地促進了世界各國對物質遺産的保護工作,但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的工作卻相對滯後。(全曉書劉剛)

新華網江蘇頻道 2004年7月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