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對世界遺産重在保護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的世界遺産到今天依然魅力四射。泰姬陵、阿格拉古堡、科納拉克太陽神廟等,都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古跡,繼續告訴著你印度的昨天。到目前,印度入選《世界遺産名錄》的自然遺産或文化遺産有24處,是亞洲國家中世界遺産分佈比較集中的國家之一。

多年來,印度文物保護部門秉承“保護為先”的原則,鼓勵民眾參與,採取科學方法,在盡可能保護古跡原物的基礎上,積累了一些有益經驗。

民眾參與

印度文物保護部門根據1932年“對古建築殘跡的修復,不論多麼簡單,第一責任不是修舊如新,而是保護殘跡”的原則,號召民眾加入到保護文物古跡的行列。 “人民的參與是最好的保障”是印度文物界對外宣傳的一句口號。為了讓民眾直接參加到保護印度豐富的遺産資源行動中來,印度政府規定,每年的4月18日為“世界遺産日”,5月18日為“博物館日”,11月19日至25日為“世界遺産周”。

每當這些特殊日子到來時,印度文物部門就大力宣傳,激發民眾對本國文化遺産的興趣。同時,博物館也會舉辦專門的活動,比如免費參觀,文化遺産知識問答,不定期組織展覽和其他相關活動,提高民眾保護民族文化遺産的意識。此外,印度還在大學開設專門的考古教育課程,印度歷史文化教育課程等,培養年輕一代對本國歷史文化的興趣。

為了爭取讓更多的古跡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産名錄,政府和文物部門積極配合,發起拆除古跡周圍非法建築的行動,得到民眾支援,一些貧民窟的居民主動讓出了所佔地盤。

2003年,印度某些商人打算在著名的印度世界文化遺産泰姬陵附近修建大型購物中心,引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注。教科文組織發出了“摘牌警告”,印度舉國震動。在公眾壓力下,當地政府被迫取消了購物中心的建設計劃。

如果你到印度各地參觀就會發現,這裡基本上看不到在古跡上亂寫亂畫的現象。印度的古跡一般面積都比較大,但除了少量獲准經營旅遊紀念品的商店和食品店之外,古跡周圍沒有店舖氾濫的情況。

多方籌資

印度在1996年成立“國家文化基金會”。國內外團體和公眾在免稅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這個基金會向特定或普通的遺産項目提供資金或捐贈。為避免官僚主義和貪污挪用,所有通過基金會提供的款項都專款專用,或者由非官方途徑使用。

除了通過基金會籌集資金外,印度還鼓勵本國私人企業參與遺産資源的保護和修復工作。2002年,印度考古研究所、北方邦政府與印度最大的私人企業“塔塔集團”和“泰姬旅店集團”簽訂了維修和發展泰姬陵的諒解備忘錄。這是印度文物界第一次利用私人企業資金。許多文物單位準備傚法,單是北方邦就有36個古跡準備讓私人企業介入。

此外,印度還在保護本國世界遺産的工作中爭取國際合作。自1977年成為聯合國世界遺産委員會成員以來,印度一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保護工作的積極支援者,並與“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國際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聯合會”、“國際文化遺産保護和修復研究中心”等國際機構緊密合作。

專業保護

談到保護遺産資源,不得不提印度考古研究所。這是一個有著143年曆史的專門機構,致力於考察、挖掘、保存和保護印度的文物古跡。

成立於1861年的印度考古研究所是印度旅遊和文化部的下屬機構。從成立至今,研究所已發展成一個大型組織,擁有從基層到管理層的組織有序的工作團隊。目前,研究所已有5個分支機構,分別是主管部門、項目部門、挖掘部門、科學部門和碑文部門,照看著印度5000多處從史前到19世紀的歷史古跡和建築。

研究所曾在1920年重組,本著展現印度古代文明的宗旨,積極投入到探索和發掘新遺址的工作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所的工作量大增,工作人員越來越感到應該把保護古代遺址、古董和博物館展品的工作放在堅實的科學基礎之上。為此,研究所于1917年設立了一個化學處理處,任命專門的化學家負責博物館展品和其他文物的化學處理和保存工作。1937年,化學處理處開始了對古建築的大型化學處理保護工作。由於年代久遠,著名的埃勒凡塔石窟內的雕塑發生腐爛。在化學專家的精心處理下,取得了驚人的保護修復效果。經他們的努力,印度考古界成功地應對了不同情況下不同原因造成的問題。

此外,印度考古研究所還承擔培養考古工作人員的重任。研究所下設的考古學院提供學期兩年的研究生教育課程,並頒發畢業證書。這是印度唯一一家授予廣泛考古訓練課程的學院。年輕的考古工作人員在這裡將接受從實際應用到理論指導的考古領域知識培訓,使得遺産資源的保護工作一代代延續下去。( 劉軍)

新華網  2004年6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