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申遺熱:新的“風險投資”?

鮮為人知的平遙、麗江等古鎮在上世紀90年代因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而身價陡增,變成新興旅遊目的地。申報世界遺産遂成熱潮。專家指出,如果理智在熱情中成長,申報世遺將成為推動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特色”投資。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官員郭旃透露,中國目前已有百餘處景觀或古跡被列入申遺“預備清單”。“如果考慮‘凱恩斯決議’一國一年一項的規定,中國的申遺大隊已排到下世紀的門檻。”

眾人共闖獨木橋,風險性顯而易見,然而各地的申報積極性並未因此受挫。安徽古村落的申報成功引來上百個村鎮群起效之,雲南每年投入數百萬元開展申報工作,陜西矢志成為西部遺産大省。

知名度所帶來的旅遊業鉅額收入被普遍看作申遺背後的最大驅動力。山西平遙古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後,第二年的門票收入從申報前的18萬元猛增到500萬元,當年旅遊綜合收入高達4800萬元。同年被列入名錄的雲南麗江2000年旅遊綜合收入達13.44億元,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産業佔了全縣國民生産總值的一半。

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是學者們對申遺動機的主要質疑。然而,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呂舟教授的看法卻十分樂觀。

他説:“申遺熱情值得肯定。不管目的是什麼,其效果都在保護遺産。申報世遺、促進旅遊,首先要作好保護方案。申報過程也是認識提高的過程。”

他以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為例。1994年,國務院調研組對當地政府提出嚴厲批評,要求他們儘快拆除景區周圍上百處違章建築,加強對風化、漏水、崩塌石刻的保護,但地方政府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遲遲不見行動。1998年開始籌備申遺後,當地政府立刻投資1.5億元,拆除不協調建築18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302畝。

“選擇申遺來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雖然風險較大,但是該地區可在申報過程中全面梳理、完善和提升自身形象,並自覺接受國際規則的規範和制約,”呂舟説。

雲南省紅河州哈尼梯田已被列入申遺預備清單。對於當地官員來説,無論最終成功與否,他們都有了寶貴收穫。當地許多産品,如紅河煙、三七、天麻,以及很多風景━━建水古城、燕子洞等原本無名、散亂的資源都被“紅河哈尼梯田”這一概念統一串聯起來。哈尼梯田已成為一棵大樹,身上附有許多美麗的枝條。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俞孔堅指出,申遺不僅提供了按照國際標準來重新審視本地優勢和劣勢、機遇和挑戰的良機,還導入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提高當地居民素質進行了集中速效的培訓。

貴州黃果樹瀑布風景區的申遺之路雖然曲折,卻深得當地民眾支援。12年前,黃果樹首次申請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結果落選。這使當地人首次認識到黃果樹村人口太多太密、周邊生態環境和植被覆蓋較差、以及上游水土流失和污染嚴重等問題。

如今,黃果樹新村正在加緊建設中,黃果樹要尋求解救自己的良方。貴州省申報世界遺産辦公室負責人傅玉良説:“申報世界遺産是一種提升、承諾和責任。申報可以提高廣大民眾的認識。申遺是為了保遺。”

不過,北京大學世界遺産研究中心主任謝凝高教授亦提醒,“申遺”不宜一哄而上,因為成功者畢竟是少數。各地更應學會尊重文化産業獨特的發展規律,找到保護與開發的最佳平衡點。(全曉書)

新華網 2004年6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