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世界文化遺産:中美聯合保護莫高窟進展順利

在莫高窟昏暗的洞窟和狹窄的棧道上,經常能看到一些金髮碧眼的專家和黃皮膚同事共同工作的身影,為了保護敦煌遺産,中美兩國的專家已經在這裡進行了10多年的長期合作。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李最雄説,近年來,中美雙方主要在兩個領域展開了合作,一是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以莫高窟85窟為主的壁畫保護研究;二是1998年啟動的敦煌壁畫數字化拍攝和洞窟虛擬漫遊製作。

以85窟為主的壁畫保護研究是敦煌研究院與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之間開展的國際合作,目前進行的聯合保護已經進入第五個階段。由於是一個綜合保護項目,經過15年的努力,雙方除在壁畫顏色監測、病害防治和壁畫修復上取得顯著成果之外,還在莫高窟窟區與洞窟環境監測、風沙防治、薄頂洞窟加固、洞窟裂隙位移監測、防塵網實驗等方面進行了相關研究。

李最雄説,這一合作項目的前期工作已經得到了相關專家的肯定,特別是前三個階段的合作結束之後,1994年,由海內外6名專家組成的評估組對項目進行了實地評估,專家們認為,這是國際合作的典範,不但解決了莫高窟本身保護中的諸多難題,而且為絲綢之路其他類似石窟的保護提供了技術借鑒。

壁畫數字化拍攝和洞窟虛擬漫遊製作是中美兩國專家為敦煌藝術的永久保存和再現而開展的一項高科技保護項目,該項目由敦煌研究院與美國梅隆基金會、美國西北大學共同開展。項目從1998年啟動以來,通過數期密切合作,雙方已經完成了莫高窟22個典型洞窟(包括安西榆林窟)完整的平面圖像數字檔案拍攝和42個洞窟的虛擬漫遊建設。

專家們認為,通過壁畫數字化拍攝和洞窟虛擬漫遊,建立敦煌石窟文物電子檔案,無論對保護還是研究都具有開創意義,這一技術不但為永久性、高精度保存悠久燦爛的敦煌石窟藝術找到了可靠途徑,而且為其他瀕危古遺址的貯存和再現創造了機遇。

作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為豐富的石窟長廊和文化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已經有1600多年曆史,至今保存有洞窟735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並有藏經洞出土的約50000件文獻分散在世界各地。1979年正式開放以來,先後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萬人次遊客參觀了莫高窟。(記者王艷明)

新華網 2004年6月2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