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計民生“農”為首 “三農”成“兩會”高頻詞
孫 傑

    匯聚這兩天來自“兩會”各方面的資訊,記者有著這樣強烈的感受。

    近幾年來,“三農”一直是“兩會”的焦點話題,但在今年的“兩會”上,“關注農業、支援農村、愛護農民”的話題明顯升溫。通過網路搜索引擎,檢索“兩會”開幕以來的新聞報道,“三農”幾乎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

    在代表、委員駐地的召開的分組審議和討論會上,許多代表、委員的發言和建議中,都傳遞了高度關注“三農”的資訊,而且話題內容從以往的一般認識,在向更深層面的具體問題延伸:農業稅能否大幅減免、農村初中和小學教科書能否免費提供、農村扶貧標準能否提高、鄉級醫療衛生機構條件能否再好一些、失去土地的農民如何就業、進城農民工子女入學門檻能否取消、稅費改革後負擔怎樣不反彈、農村貧困戶消費貸款誰來管……

    曾長期從事農村工作的河南代表吳天君認為,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各地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都從自身的實際提出解決“三農”的措施和辦法,可以説,全黨上下現在對農村經濟和農業的關注是空前的。

    儘管來自金融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生銀行行長董文標卻認為,“兩會”關於做好“三農”工作的建議越多越好,越熱越好。這是一個大好事。我國六成多的人口在農村,他們生存狀態如果長期得不到高度的關注和應有的改善,國家的長遠發展就失去了基礎和動力。他説,如果從經濟總量上看,中國的確是一個經濟大國,但徘徊不前的農村經濟和不富裕的7億農民又使得中國距離經濟強國的目標相差甚遠。

    2002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7703元,農村居民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2476元。也就是説,城鎮居民一人的年收入相當於農村居民三人的年收入。

    農業是安定天下的戰略性産業。農民收入不上去,生活不改善,國家就難以長治久安。全社會對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關注和共識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新突破奠定了思想基礎。

    此外,當前,各級政府對解決“三農”的政策支援力度也是空前的。

    朱鎔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本屆政府為解決“三農”問題傾注了極大的精力,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從過去五年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指向看,各級政府主要抓了六個方面的工作: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深化糧棉流通體制改革,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扶貧開發以及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這六項對策的著力點和出發點都是增加農民收入。 

    從這幾年的實際情況看,農業結構調整、農村稅費改革、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等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中,優勢農産品區域佈局規劃的制定和優勢農産品向優勢産區集中,深化了人們對農業比較優勢的認識,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開闢了新的途徑。目前,優質專用小麥的面積冀、魯、豫佔全國一半左右,“雙低”油菜的面積鄂、湘、川、蘇、皖佔全國四分之三,優質專用玉米、優質專用大豆面積東北分別佔全國的41%和63%。再者,黨中央、國務院決定今年在全國範圍內鋪開農村稅費改革。去年,這項改革試點在20個省市自治區開展,且成效有目共睹,最突出的是初步規範了農村稅費關係,初步確立了農村新的稅賦制度框架,試點地區農民減負顯著。此外過去五年僅用於支援農村生産支出和各項事業費就突破4000億元。

    五年來,以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中央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農村改革,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農村經濟體制。這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出現突破提供體制的平臺。

    人們廣泛注意到,提交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審議、討論的政府工作報告和計劃、財政預算報告中關於“三農”的政策措施更加具體,“含金量”也更高了。

    政府工作報告將“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作為今年政府工作的第二條建議,這對保持農村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十分關鍵。在計劃報告中,“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實現今年宏觀預期目標的第一項工作。財政預算報告提出,今年將繼續加大中央財政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援。除國債資金向農村傾斜外,2003年全面推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中央財政擬相應安排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專項轉移支付補助資金305億元。此外,中央財政還將繼續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農村扶貧、良種推廣、農産品品質安全標準體系和監測體系、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等方面的預算安排,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

    回顧改革開放的歷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每一次突破性發展都極大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1998年,中央提出要把擴大內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戰略方針,而擴大內需的重點在農村。從另一個角度看,城鄉差距即是擴大內需潛力。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總經理顏志卿代表説:去年我國民航客運量8594萬人次,但乘飛機旅行的旅客絕大多數是城市居民。如果廣大農民能成為航空客運的重要組成部分,那對民航業的拉動是難以估量的,而交通運輸業對相關産業的拉動又很易見效。因此,做好“三農”是各行各業責無旁貸的責任。

    春天盛會,給希望的田野帶來了更大的希望。人們期待著,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新突破早日出現。

    新華網 2003年3月0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