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黃濟人心牽三峽移民
陳超

    目前三峽工程移民工作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三峽移民的生活命運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中國網日前走訪了正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全國政協文化藝術界委員、重慶市作協主席、政協常委黃濟人先生,請他談談三峽移民工作的方方面面和三峽移民的喜怒哀樂。黃委員去年花了4個多月時間,對外遷到11個省市的三峽移民進行跟蹤尋訪調查,先後接觸過1,000多個移民家庭,對移民生活可謂瞭如指掌。

    百萬移民——重慶的立市之本

    黃委員是第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曾參與過對三峽工程議案和設立重慶直轄市議案的審議。據他介紹,當時國家考慮設立重慶直轄市行政區劃的主要依據就是重慶地區要承擔百萬移民任務。原來還有一個方案,就是設立以宜昌市為省會的“三峽省”,當時該“省”已經進入組建階段,三峽省籌委會已成立並掛牌辦公,三峽地區如萬縣(現萬州市)等地的幹部已開始陸續調往宜昌。後來考慮到移民工作的重心不在宜昌市或湖北省,而在重慶地區,於是改弦更張,決定放棄原方案,改設重慶直轄市,這一舉動的目的被稱為為百萬三峽移民找個“法人代表”。可以説沒有百萬移民就沒有重慶直轄市,所以重慶人常説百萬移民是該直轄市的“立市之本”。

    三峽移民按遷入地點可分為“出市”移民和市內安置移民兩類;而市內安置移民又可分為市內外遷移民(遷徙到重慶市轄的江津、永川、合川等地)和“就近後靠”移民。“就近後靠”指就近往海拔高於淹沒線的地方移動,主要針對土地和房子都將被淹沒的“雙淹戶”,這部分居民多分佈在長江兩岸,佔三峽移民的大多數。

    “出市”移民總數近十萬人,他們的搬遷安置工作從2000年8月開始試點,經過2001年和2002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這批移民的遷入地多位於東部沿海,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基本上都比他們的原住地優越。黃委員説到這裡引用了朱鎔基同志説過的一句話:“他們(三峽移民)已經對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們不能再讓他們到新的貧困地方去,要把沿海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安排給他們。”

    故土難捨,新鄰可親

    中國農民自古安土重遷,老人們落葉歸根的意識更是根深蒂固,要讓他們永遠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繁衍的故鄉,自然難捨難分。黃委員在接受採訪時也談到了這一點。他説,很多移民臨走時特意帶上祖墳上的一抔土,留為珍藏。許多老人捨不得走,怕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後生活孤獨,學不會當地話。就是年輕人也不無顧慮,怕自己難以迅速適應遷入地的生活,但當他們想到自己的下一代能有一個比家鄉更好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條件時就釋然了。“為了下一代”是許多移民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話。

    黃委員接著説,可喜的是,各遷入地的地方政府都把接受安置移民當成政治任務,不遺餘力地為移民服務,經常深入移民家庭,對他們體貼入微。當地居民也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新鄰里,對他們關心有加。

    黃委員説到這裡還引用了他在走訪過程中常聽到移民們説的一句話:“當了移民以後,一天到晚都能見到大官。在老家的時候,別説是見到縣長了,就是鎮長也很難見。現在倒好,省長、市長經常到我們家來吃飯。”

    幾家歡喜幾家憂

    黃委員接著又説起了他親眼見到的移民生活。他説:“我的總體印像是移民們生活得不錯;他們的情況有的我想到了,有的沒有想到。”

    黃委員説,移民遷入的省市地區都是國家統一安排分配的,但移民可以選擇自己所要遷入的村子。他們一般通過抓鬮這種方式完成選擇,結果的區別就是有的人要去的村子離鎮上較遠,而有的人要去的村子離鎮上較近。

    遷入地都為移民門蓋好了相當好的住房,特別是上海市,當地政府甚至從地方財政裏支出款項為定居崇明島的移民修建了別墅式住房,屋外的草坪綠草如茵。

    移民的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一般也都得到改善,如遷入浙江的移民中很多人擺脫了在家鄉的農業勞動,就近進了當地的鄉鎮企業打工。遷移到福建的移民中還有人幸運地把新家安在了風光旖旎的鼓浪嶼。

    移民中許多人來自三峽山區,在家鄉生活很困難,不少在貧困線以下,甚至連溫飽問題都還沒解決;多數住的是土墻房子,甚至還有住茅草房的。這部分移民當然對比原來大大改善了的新生活非常滿意。

    黃委員説到這裡饒有興趣地説起了他在尋訪過程中的一樁見聞。他説,有一個移民小夥子,個子很矮,只有一米五幾,其貌不揚,家裏很窮,以前在雲南打了好幾年工也沒攢夠娶老婆的錢,而移民到了山東濰坊以後,生活條件陡然改善,用他自己的話説就是“一來就具備了結婚的條件”!不久果然有個漂亮而且比他個子還高的當地女孩嫁給了他。黃委員説:“我親口問了那個女孩,你為什麼要嫁給他,是不是出於政治原因——因為他是個移民?”而那位姑娘回答説:“不是。我們農村人很實際,他有這麼好的房子、傢具,我為什麼不願意嫁給他?我在我們本地還找不到這樣好的條件呢。”

    據黃委員介紹,也有一批移民因為遷徙而降低了生活水準,比如來自奉節、雲陽的一些臍橙種植戶,原來在家的時候每年光賣臍橙的收入就有好幾萬,搬家當然不能帶上臍橙林,收入自然就比原來少了。還有一些移民本來在庫區經營運輸船或計程車,生意挺紅火,移民後到了一些旅遊和商品經濟還不如遷出地的地區,收入也減少了。

    關鍵在於移民幹部

    黃委員在接受採訪時著重強調了各遷入地移民局、移民辦幹部在移民工作中的作用和貢獻。他説,我接觸到的移民幹部大都對移民工作滿腔熱忱,具有較高的工作水準,他們對穩定移民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們中很多人對移民的關心超越了一個政府官員對百姓的關心,比如有些幹部看到生活困難的移民時,同情之餘自己掏腰包襄助他們。還有很多幹部在工作中受到誤解甚至粗暴阻撓後不但不責怪移民,不灰心,反而愈發熱心地深入移民群眾,了解他們的想法,爭取把自己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取得移民們的滿意。

    黃委員透露,他已建議重慶市政府將那些無微不至關懷三峽移民的移民遷入地幹部列為每年度“為重慶增光獎”的候選人。

    黃委員目前正緊張寫作記錄他走訪外遷三峽移民見聞的《一步三回頭》一書,據他透露,該書將於今年4月份由重慶出版社出版。

    中國網2003年3月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