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核動力航母一瞥

    在雲集海灣地區的美國航空母艦中,除了“小鷹”號等常規動力航母外,還有“杜魯門”號、“林肯”號、“羅斯福”號、“尼米茲”號等核動力航空母艦。

    1954年9月30日,美國核動力潛艇“大比目魚”號正式服役的消息轟動了全球。人們開始設想將核動力應用於航空母艦。

    儘管當時航空母艦的各種技術性能比二戰期間的航空母艦先進得多,但它仍存在許多致命的缺陷:航母發動機、蒸氣彈射器、飛機升降機和阻攔裝置等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常規動力往往難以滿足需要;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煙囪既佔用了空間,又為敵方攻擊留下了隱患;大量排煙會腐蝕電子設備和天線;淡水的生産受到限制等。核動力無疑為解決這些問題帶來了希望。

    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美國海軍9萬噸級的“企業”號正式建成服役。它克服了上述缺陷,把航空母艦的發展推向一個新高度。為了驗證核動力航母執行全球作戰任務的能力,1964年,美國海軍組成了以“企業”號為主,由“長灘”號和“班布裏奇”號核動力巡洋艦護航的特混艦隊,用64天的時間,在沒有進行任何燃料補給的情況下,以22節的平均航速進行了環球航行。“企業”號以其巨大的動力資源和續航能力實現了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一次歷史性飛躍。由於“企業”號的成功,1964年以後,美國海軍決定不再建造常規動力航空母艦,而全部建造核動力航空母艦。

    與常規動力航母相比,核動力航母顯示出諸多優越性:

    一、核動力這一巨大的動力資源使航母具有更強的機動性。核動力航母可以高速駛往世界任何海域。在最高航速上,核動力航母和常規動力航母難分伯仲,但在連續高速航行能力上,核動力航母卻獨佔鰲頭。因而在地區性危機和衝突中,核動力航母可以迅速奔赴現場,起到不可替代的威懾和實戰的雙重效能。

    二、核動力使航母節省出大量空間和載重噸位。一方面可以裝載更多的航空燃油,以滿足艦載機作戰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大改善了艦員的居住和工作條件。

    三、核動力使航母減少了對基地和後勤支援的依賴。核動力航母更換一次燃料可以連續航行50萬海裏,用不著海外基地的支援。而常規動力航母執行同樣的任務,卻需要事先在世界各地建立燃料補給網。

    繼“企業”號之後,美國又建造了“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該型艦艦長317—332.8米,寬40.08米,標準排水量為8.16萬噸,吃水11.3米,飛行甲板長332.9米,寬76.8米,其動力為兩座核反應爐和4台蒸汽輪機,210兆瓦;航速30節以上,續航能力28萬海裏/30節。“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造價昂貴。以剛服役的“斯坦尼斯”號航母為例,它僅建造就花費了35億美元,而其艦載機又要花費50億美元;同時,前呼後擁的航母編隊開支大約為65億美元。這樣,一個“斯坦尼斯”號航母編隊僅採購費用就高達150億美元。這個編隊服役後,還要支付大量的維持費。大致估算下來,一個“尼米茲”級航母編隊在其30年的服役期內總的維持費用約為180億美元。這樣,對“斯坦尼斯”號而言,從開始建造到退役,共需花費約33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航母的現代化改裝和報廢等費用。

    同其他艦艇相比,“尼米茲”級航母上的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由於有足夠的核能用來淡化海水,其官兵甚至可以沖洗“好萊塢沐浴”(美國水兵將水流如注的沐浴稱為“好萊塢沐浴”,而把常規動力艦艇上限制水量的沐浴稱為“海軍沐浴”)。當然,“尼米茲”級航母最顯著的特點不是它的生活設施,而是其作戰系統。它是目前火力最強大的水面艦艇。“尼米茲”級航母的艦載機聯隊配置最完整。在艦上配備有2個F—14“雄貓”戰鬥機中隊(共20架)、2個F/A—18“大黃蜂”攻擊機中隊(共20架)、1個E—2C“鷹眼”預警機中隊(4架)、1個EA—6B“徘徊者”戰術電子戰中隊(4架)、1個S—3B“北歐海盜”固定翼反潛機中隊(6架)和1個SH—3“海王”或SH—60F反潛直升機中隊等,飛機和直升機總數約有80架。必要時,艦上艦載機總數可以超過100架。這種混合編組使航母具有搜索、警戒和打擊能力,同時,也可為攻擊機和航母戰鬥群本身提供戰鬥掩護。航母的武器除了艦載機,還包括3座八聯裝“海麻雀”近程艦空導彈,用於對付突破巡邏機、護衛艦群的各種對空火力網之後來襲的飛機和反艦導彈;還有3座20毫米火炮,用來打擊突破導彈防禦的低空飛機和掠海飛行的導彈。有了這些防身利器,航母可望確保自身安全。

    經過40多年的發展,目前美國共有9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除“企業”號航母外,其餘8艘均是“尼米茲”級航母,它們分別是“尼米茲”號、“艾森豪威爾”號、“卡爾艾森”號、“羅斯福”號、“林肯”號、“華盛頓”號、“斯坦尼斯”號和“杜魯門”號。自服役以來,“尼米茲”級航母就一直充當美國在全球稱霸的工具。目前在海灣地區,人們又再見它們的身影。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韓慶貴、謝蒲、李智舜供稿)

    《人民日報》 (2003年03月08日第三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