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家透視政府機構改革

     昨天上午,中國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王忠禹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就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方案向全體人大代表作了説明,提請各位代表審議。王忠禹説,經過改革,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設置28個。

    今天的法制日報刊登文章,介紹了一些法學專家對此次政府機構改革的看法,指出此舉將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回看1998大改革

    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共進行過大大小小近20次機構改革和調整。改革開放20多年來,先後進行了4次大的機構改革,尤其是1998年開始的政府機構改革,撤銷了經濟專業管理機構,並使各部委以及各級政府部門、軍警與所辦企業脫鉤。據中央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的統計,5年間全國各級黨政群機關行政編制共精簡115萬名,國務院組成部門由40個減少到29個,各級地方政府機構都有大幅縮減。

    這次改革基本改變了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行政管理體制和組織機構,並逐步形成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行政管理體制框架。

    “本屆政府的改革是成功的。”去年兩會期間,朱鎔基總理面對中外記者,如是評價。

    新變化提出新要求

    儘管1998改革影響深遠,成效顯著,但仍屬過渡性質。誠如時任國務院秘書長的羅幹所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在建立過程中,按完善的市場經濟的要求改革政府機構,實現一步到位是難以做到的”。

    而其中最突出的一點,莫過於一種“裁員後遺症”的蔓延———自中央部委到省級一些單位,機構改革結束後,人手不夠,不得不從下屬單位借人幫助工作。

    “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一個:政府職能沒有轉變到位。政府仍在‘越位’,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在一些非經濟領域,政府部門的職責仍沒分清,仍然管得過多過細。”人大代表、法學家應松年這樣分析。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開展了大規模的行政審批項目清理。但據專家估算,至少還有超過7000項審批項目可以清理。中國人民大學毛壽龍教授表示,審批項目種類繁多,情況混亂,反映了政府權力過大,對社會生活干預過多的狀況。

    現行行政管理體制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缺陷越來越突出,這要求對政府機構做出更深入的調整。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績效,是未來機構改革必須突破的瓶頸。

    小康社會的政治文明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目標,需要建立相適應的政治文明,需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WTO研究會副會長於安説,還有一個背景就是在全球的競爭環境下,國家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即是制度的競爭。正因為如此,新一輪的政府機構改革只有真正啟動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制度創新。政府機構在制定平等遊戲規則的同時,當好裁判,才有希望成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最大動力。

    十六大報告提出,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這應當被視為這次改革的基本原則。目標則是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和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應松年説,這次改革的重要措施在於,將以市場為取向,減少對企業活動的干預,落實經營自主權,把國有資産的經營權授權給企業。如果改革的預期能得以實現,對於中國經濟參與WTO的競爭,對於中國鄉鎮企業和民間經濟的發展,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年內的機構和五年後的走向

    根據這次方案,國務院將組建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商務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更名為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而人們熟悉的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將成為歷史。

    有關人士指出,這個方案只是政府機構改革計劃的第一步。社會上盛傳的“國家交通委員會”、“國家電信監管委員會”等所謂的八大委員會,沒有出現在“第一批”機構改革中,但相信在下一批改革中“會有動作”。

    此改革非彼改革

    新一屆政府機構轉變政府職能,不可避免地要裁減與職能不相應的職位。據了解,這一結構調整過程將與事業單位的改革結合起來,一部分公務員將轉崗至新成立的執行局等事業單位。

    於安教授分析,與1998年機構改革大裁員相比,今年的機構改革重點不在裁人而在結構調整。目前的狀況是,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同時有些領域卻是空白。其中要害還是政府職能沒有轉變到位。

    應松年在接受採訪時説,即將啟動的政府機構改革不但精簡部門,更強調轉變政府職能。目前政府部委既管政策制定又管執行,權力過大,有些部門在制定政策時因涉及自身利益而存在著偏向性。

    “更徹底的做法是:再度大規模精簡行政機構。目前,中央還有近30個國家部委,從長遠看,其實只要10至20個就足夠了,一些壟斷行業主管部門,就沒必要再存在。”毛壽龍説,砍掉那些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行政機構和部門,不僅順理成章地達到縮編減員目的,節省“運動式”人員分流産生的巨大成本,同時也為理順政府職能奠下基礎。

    社會的很多進步,都是政府改革帶動的,取決於政府政策鬆綁。於安教授最後説。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改革,猶如一場氣勢磅薄的史詩,特定的歷史環境為這史詩提供了無比豐富生動的舞臺,而政府機構改革應該是其中的華彩樂章。(謝遠東)

    中新社2003年3月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