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委員:農民奔小康“愚公”要“移民”
曉旸

    “愚公移山,子子孫孫去移,但現在最窮的人在山上連媳婦都娶不上,怎麼移?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下山,要‘愚公移民’!”

    著名經濟學家、政協委員厲以寧教授談到農民問題立刻激動了起來,他説,今天在中國,生活在最低貧困線的農民有3000萬人,但是如果按照世界標準,每人平均每天1美元,這個數字可能達到9000萬人,所以農村建設小康任務相當重。

    要脫貧先“移民”

    中國目前61.4%的人口是農民,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後,許多經濟界人士都深刻認識到,農村實現小康關係著這個目標的成敗。據厲教授介紹,在這61.4%的農村人口中,有3000多萬最貧窮的人口都住在山區,要想奔向小康生活,要提高農民的收入,首先得從山上搬下來。

    他舉了一個現實的例子,北京市懷柔縣的喇叭溝門滿族自治鄉,佔地300平方公里土地,擁有8000多人口,過去都住山上,窮得連水都喝不上。後來政府下了大力氣扶貧,把他們強行從山上遷了下來,幫他們蓋房,引導他們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遊經濟,現在家家都有彩電冰箱。所以,下山進行異地開發是個很好的脫貧辦法。

    農民的加與減

    厲教授對增加農民收入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技術的推廣,以及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的重視。而農村自身應該注意發展優勢農業生産,比如蔬菜、水果、茶葉、中草藥等。同時,要注意農村物流産業的發展。談到這裡,厲教授痛心的説,他曾經在山東看到,農民辛辛苦苦的種菜、運菜入境口,獲取微薄的利益,結果日本人使用小包裝,兩三個青椒一盒,運到日本去,把大錢全賺走了!所以,應該對農産品的行銷加以重視。

    對於農民減負問題,厲教授也大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農民稅特産稅,全國加起來400個億,為什麼不能免了?我們一萬多個億的稅收,免掉幾百個億有什麼關係。我認為國家還是應該把特産稅減下去。一共才400多億,減了算了。”厲教授建議,通過減輕農民負擔,可以促進農村消費,以消費拉動經濟,比收稅有效得多。

    小康社會是“雞蛋”

    對小康社會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理解,也許今天擁有一個兩居室、三居室的房子,有穩定的職業就是小康,但明天可能就不只這些要求。但總的説來,厲教授指出,小康社會的構成不應該是金字塔形,少數人在塔尖,多數人生活在貧困線下面,那不是我們社會主義所追求的小康;也不能是倒金字塔型,那樣不現實;最理想的狀態是“雞蛋型”的,兩頭尖,中間大,多數人過上小康生活才是真正的小康社會。

    央視國際 2003年3月0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