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1月16日在海南省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海南省省長汪嘯風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請省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回顧

    1998年以來,本屆政府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省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團結拼搏,不斷創新,勝利完成了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一)國民經濟走出低谷期,實現了持續穩步增長。據統計,2002年全省完成國內生産總值623.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已連續五年高於全國增長幅度。經濟效益和品質不斷改善,經濟運作穩定在景氣區間。全省2002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2.03億元,五年年均增長10.5%;財政支付能力明顯增強,在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的情況下,地方財政總支出從1997年的 48.48億元提高到2002年的98.73億元,凈增50.25億元。我們勝利完成了“九五計劃,“十五”計劃開局良好。

    優勢産業發展勢頭強勁。積極實施“一省兩地”産業發展戰略,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加快了三次産業發展。堅持發展“訂單農業”、“科技農業”和“綠色農業”,按照比較效益最大化和生態平衡的原則調整農業結構,農業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長9.6%,增長速度相當於全國的2倍以上。成功主辦了五屆“冬交會”,農貨銷售網路明顯擴大,2002年農産品出島銷售總量達307萬噸,比 1997年增長3.7倍,其中水産品總量五年翻一番。我們始終堅持“不污染環境、不破壞資源、不搞低水準重復建設”的原則發展現代工業,做大了總量,盤活了存量,提高了品質。工業增加值 2002年登上百億元新臺階,五年年均增長10.7%。汽車、醫藥、油氣化工、農産品加工等主要産品規模成倍增長,發展前景喜人。工業經濟效益在深化改革中明顯上揚。旅遊業繼續走旺,五年年均接待國內外遊客突破千萬人次,旅遊收入年均增長9.1%。全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完畢,培育了亞龍灣、南山、博鰲水城等旅遊名牌景點,開發了中國海南島歡樂節、三亞首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等一大批遊客喜愛的旅遊活動。新出臺的《海南省旅遊條例》得以實施,旅遊服務品質在整頓和改革中明顯提高。“資訊智慧島建設邁出可喜步伐,以通信、軟體和網路服務為主導的資訊産業年均增長17.8%。

    重點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我們爭取到中央國債和國家預算內建設資金78.68億元,帶動了銀行貸款、社會投資的持續增長。五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998.7億元。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投資效益繼續提高,投資品質明顯改善。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投資繼續擴大,對熱帶高效農業、現代工業和海島旅遊業等優勢産業的投資大幅度增加。隨著環島高速公路全線貫通,海文高速公路竣工,目前已有70%的市縣通了高速公路。公路建設品質、成本控制和施工速度都邁上了新的臺階。我國第一條跨海鐵路開通,海口美蘭機場投入運營後效益倍增。投資 10.7億元的農村電網改造一期工程圓滿完成。全省鄉鎮通電率已達100%,行政村通電率提高到98.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基本實現同網同價,農村生活用電價格降低50.3%。水利設施建設加快,五年擴大和改善農田灌溉面積98.6萬畝。通信基礎設施處於全國領先水準。城鎮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觀。博鰲亞洲論壇主體工程、中海油天然氣化肥廠、三亞國際客運碼頭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著力解決經濟泡沫遺留問題,處置積壓房地産和化解地方金融風險效果明顯。目前已盤活閒置建設用地1.6萬多公頃,佔能處置總量的88%;銷售和出租積壓商品房236萬平方米,佔積壓總量的54.4%;75%的停緩建工程申報了處置方案,其中恢復建設和作其他處理的面積佔42%。政府土地儲備制度全面建立,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程度大幅度提高。金融秩序明顯好轉,金融資産品質在整合中得到提高,金融形勢平穩發展。

    (二)體制創新不斷加快,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以優化資本結構和轉換經營機制為重點的國企改革深入開展,三年脫困目標基本實現。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實施國企兼併、破産和債轉股項目33項,減輕企業債務負擔40多億元。2002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體效益從1997年虧損5.6億元轉變為盈利11.7億元。燃氣股份、海南高速、興業聚酯、第一投資、美蘭機場上市成功,從證券市場募集資金43.25億元人民幣和8.58億港元。海航、海汽、富島化肥、椰島股份、海南捲煙等一批企業在資産重組中迅速崛起。國有商貿企業改革力度加大,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農墾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多種所有制經濟長足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繼續上升。

    政府機構、財政體制等項改革全面推進。省政府工作機構和行政編制分別精簡15.8%和38%,市縣政府行政編制精簡20%,鄉鎮建制減少35%,轉變政府職能出現新的起色。部門財政預算改革、政府採購、會計集中委派制在全省推開,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非稅收入徵繳管理改革進展順利。農村稅費改革完成了試點和全省的基礎性工作。第二輪土地承包基本完成,土地流轉清理整頓成效顯著。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藥品集中採購和醫藥分開核算管理改革,縣鄉村衛生管理一體化試點得到國家衛生部充分肯定。科技、教育等領域的改革都取得了一批新的成果。

    對外開放有新的發展。博鰲亞洲論壇已成為第一個落戶中國的定期定址的國際會議組織,大大提高了海南的國際知名度,並産生了促進海南發展的“博鰲效應。喜來登、馬自達、中海油、中遠發展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進駐海南。對21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團隊實行了免簽證入境。利用外資品質提高,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 41.29億美元,出口總額40.57億美元,本地産品出口比重已提高到60%。洋浦開發區投資環境明顯改善,招商引資有新的突破,區內財政收入增幅位於全省之首。對外交流活躍,新結省市級國際友好地區6個。瓊臺農業合作繼續推進。

    (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生態環境繼續改善。科技工作堅持“創新+産業化的路子,五年共組織實施國家“火炬計劃”、“星火計劃等科技創新項目147個,設立5個省重點實驗室、24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4個企業博士後工作站,認定省高新技術企業101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基本鞏固了“兩基”成果,普通高中、高校在校生規模均擴大1倍以上,中等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取得新的進展,社會力量辦學快速推進。五年來,全省多渠道投入9.27億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改造中小學危房63.64萬平方米,新建校舍143.58萬平方米。城鄉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重心下移,目標管理責任制得到落實,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97年的13.56‰降至9.48‰。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和體育事業進一步發展。《達達瑟》等5部海南地方民族劇目和一批文化廣電出版精品獲國家獎項,競技體育實現全運會金牌和亞運會銀牌零的突破,橫渡瓊州海峽大賽成為國際品牌。

    維護社會穩定、整頓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加強。普法工作深入開展。針對突出治安問題,開展了打黑除惡、治爆緝槍、禁毒禁賭、掃黃打非等一系列專項鬥爭。特別是本屆政府開始實施創建“無毒島”計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擁護和支援。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和信訪老案,並強化防範性管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打擊走私、偷騙逃稅、制假販假和非法傳銷,市場經濟秩序繼續好轉。

    1999年我省在全國率先作出建設生態省的決定。認真實施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污染治理、國土海洋資源環境保護得到加強,“一控雙達標”目標如期實現;五年新增造林面積16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3.3%;綜合整治城鄉環境,先後創建全國衛生城市4個、全國園林城市2個,建成文明生態村664個。全省生態環境品質繼續保持全國一流水準。

    “雙擁”工作深入開展,各項優撫政策全面落實。軍警民共建、婦女兒童保護、司法民政調解、民族宗教事務等各項工作都有新的進步。

    (四)群眾利益得到保護,人民生活水準逐年提高。2002年全省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6790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按國家新口徑達2420元,按可比口徑年均增長6.1%和5.9%。全省財政供養人員先後5次增加工資和養老金,近60萬人受益。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應保盡保。五年籌集資金71億元,基本保證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參保離退休職工養老金足額發放。城鎮從業人員養老、醫療、失業和工傷保險穩步推進。本屆政府公開承諾為民辦好事、辦實事61件,基本得到落實。農村衛生戶廁、飲用衛生水覆蓋率大幅提高。全省共完成少數民族地區民房改造7萬多戶,受益人口達37萬多人。減災救災工作明顯加強,保證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促進了災區的穩定和發展。

    加大中部地區開發力度,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為重點,加快了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軍警民齊心協力向貧困宣戰,組織141個省直單位聯手扶貧,多方籌措扶貧資金13億多元,幫助貧困地區改善基本生産生活條件。五年共有41萬人解決溫飽問題,貧困人口減至7.3萬人,超額完成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任務。

    (五)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狠抓職能轉變,加強了政府作風建設。廣泛深入開展“行政優質服務年”、“轉變作風年等項活動,出臺了改進行政作風、加強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的十項措施。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取消行政審批事項615項。推行政務公開,實行“陽光作業”。加強立法工作,起草法規、頒布規章103件,清理法規規章235件。認真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98件,政協委員提案1323件,提高了政府的決策管理水準。

    堅持標本兼治、糾建並舉,加強了政府系統的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成效明顯,解決公路“三亂”、減輕農民負擔等工作多次得到中央肯定。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力度加大,嚴肅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加強制度管理,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工作穩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基本得到落實,審計、監察等行政監督進一步強化。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我們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拓進取,迎難而上,戰勝了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克服了經濟泡沫後遺症的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和轉機。近五年,是我省生産力快速發展、經濟品質明顯提高的時期,是先進文化繁榮、城鄉面貌發生明顯變化的時期,也是社會穩定、老百姓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努力奮鬥的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瓊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人民警察,向所有關愛海南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要繼續前進,就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費預期不強,出口增長乏力;經濟結構仍不合理,第二産業比重明顯偏低,缺少穩定的骨幹財源,中部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滯後;經濟體制特色不明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快;社會保障和社會共濟能力不強,就業壓力加大,城鄉部分群眾生活仍然比較困難;人才結構性短缺,科技創新能力較弱;政府職能轉變與改革和發展的要求仍有差距,發展軟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回顧五年工作歷程,我們深深體會到:必須堅持執政為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加快發展先進生産力的基礎上,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保證人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必須堅持正確的産業發展方針,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從海南省情出發,不斷完善“一省兩地”産業發展方針,把特色鮮明的優勢産業做大做強。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全力推進生態省建設。必須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提高開放水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衝破一切束縛經濟特區發展的思想禁錮,革除一切影響經濟特區發展的體制弊端,把擴大開放作為海南發展的主旋律。必須堅持夯實基礎,把經濟工作做實。經濟工作切忌浮躁,更不能急功近利、搞“花架子”,要真抓實幹,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品質、效益相統一。必須堅持營造良好的發展軟環境,增創海南發展新優勢。努力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誠信規範的市場環境、安全文明的社會環境,構建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平臺。

    二、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和總體要求

    本世紀頭二十年是海南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按照黨的十六大精神,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多,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産業結構趨向合理,工業化和城鎮化水準大幅度躍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特色充分體現。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充分,家庭財産普遍增加,人民生活品質居全國前列。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更加完善,人民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保障。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醫療保健體系比較完善,各民族的國民素質明顯提高,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綜合生態環境品質保持全國一流水準。

    今後五年,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將進入新的階段。

    ———堅持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加快國民經濟發展。初步預測,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經濟結構調整有新的突破,現代工業明顯壯大,爭取 2007年全省三次産業比例趨近於3:3:4。城鎮化水準進一步提高,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開始減緩。緊緊圍繞優化産業結構和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進一步擴大固定資産投資規模,爭取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五年累計達到1500億元左右。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體制創新、科技創新成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堅持在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同步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準。到2007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分別達到和超過全國平均水準。進一步制定落實扶持就業、再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將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在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同時,逐步解決農村合作醫療、孤寡老人養老、貧困兒童助學等問題。

    ———堅持在黨的領導下,逐步完善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體系。擴大基層民主,推進村民自治,發展社區民主,落實企業民主管理制度,維護廣大人民依法享有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廣泛權力。健全制度,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行政有機統一起來。

    ———堅持以提高國民素質為重點,建立健全國民教育、科技和文化創新、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三大體系。在鞏固提高“兩基”成果的基礎上,積極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創造條件。普及科學知識、豐富文化生活、增強全民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堅持可持續發展,推進生態省建設。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逐步將海南建成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先進地區。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2003年必須起好步,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産總值增長9%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0%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4.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立足海南省情,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加快實施優勢産業戰略、城市化戰略、科教興瓊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調整經濟結構,擴大有效需求,推進改革開放,優化發展環境,努力形成海南的産業特色、體制特色和環境特色,全面提升經濟整體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讓全省人民得到更多的實惠。

    三、發展壯大優勢産業,著力提高工業化水準

    發展我省優勢産業,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緊扣優化經濟結構,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等主要目標,不斷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快發展現代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解決我省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整體實力弱等深層次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增加財政收入、推進城鎮化進程、加快一三産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今後五年,在工業效益明顯提高的前提下,力爭工業增加值翻一番。繼續狠抓新增生産能力,集中力量發展油氣化工、農副産品加工、汽車、醫藥、化纖織造等優勢行業。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盤活存量資産,引導社會投資,努力壯大支柱工業。加快中海油東方化工城、洋浦經濟開發區、老城工業開發區、海口保稅區等工業園區建設,改進管理方式,完善配套功能。重視市縣工業,加強領導力量,因地制宜地創辦中小型加工企業。落實工業發展政策,用好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工業的扶持力度。在加快工業發展中,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任何時候也不能動搖。海南農業多年處於高速增長期,在這個基礎上全面振興農村經濟,必須要有新的發展思路。採取城鄉互動、三次産業聯動的新模式,繼續發展“訂單農業”、“科技農業”、“綠色農業”,拓展“品牌農業”,大幅度提高農副産品加工率,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産業,大幅度降低農業從業人口比重。繼續調整農業內部結構,提高水産業、畜牧業和林業比重,建立一批農業産業化生産基地,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和機械化水準。採取凈化農業生産環境,更新農藝,提高種子種苗抗性等措施,擴大無公害農副産品産量。建立健全農産品品質標準體系和檢測認證體系,儘快使海南成為我國無公害農産品的重要産地。完善農副産品分銷系統,扶持加工運銷龍頭企業,培育行業協會等仲介組織和行銷服務資訊網路。加大對農業投入,加強水利、種苗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發展精準農業。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完善和創新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繼續深化農村流通體制、農村信用社和農村稅費等項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全面提升旅遊業和現代服務業。落實旅遊規劃綱要,合理配置、有序開發旅遊資源,建設一流的景點景區;根據遊客需求,突出海南特色,策劃一流的旅遊活動;進一步規範旅遊市場,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供一流的旅遊服務。有針對性地開拓客源市場,以國內遊客為主體,同時發展入境旅遊。吸引境內外旅行社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爭取更多的國際酒店集團進駐海南,培育有競爭力的旅遊企業。繼續發展運輸郵電倉儲、批發零售餐飲、房地産等傳統服務業,積極開發現代航空、物流配送、教育培訓、文化體育、醫療保健、社區服務等新型服務業,改造提升金融、保險、證券業,拓展資本市場,重塑海南金融形象。

    海南是全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漁業資源開發、旅遊資源開發、運輸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有條件跨越式發展海洋經濟。在建成東方1-1天然氣田的同時,爭取海上油田開發有新突破;擴大海洋油氣化工、天然氣發電生産規模,加快天然氣輸送骨幹網向大中城市延伸。增加海洋捕撈、海水養殖生産能力,新建西沙漁業補給基地,擴建三亞、臨高、儋州、陵水、瓊海等漁港,爭取五年實現水産品産量再翻一番。繼續開發西沙旅遊和環島海洋旅遊。挖掘海洋運輸潛力,加強港口建設,逐步把海南建成區域性物資轉机集散地和戰略性物資儲備基地。

    鼓勵在經濟和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資訊技術,以資訊化提升三次産業整體水準。大力發展以資訊技術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産業,積極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智慧化小區建設,加快建設“資訊智慧島。

    四、實施城市化戰略,調整優化區域經濟佈局

    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實施城市化戰略,要與發展壯大優勢産業緊密結合,走産業興市的路子。産業支撐是城鎮化的基礎,有了強大的産業支撐,城鎮才會成為各生産要素集聚的平臺,才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才會出現持續發展的生機。因此,必須加快發展城鎮經濟的主體産業,爭取五年後全省非農産業比重達到70%以上。實施城市化戰略,要強化經營城市觀念,在科學規劃、嚴格管理的基礎上,運用市場機制,變城市資源為城市建設資本。要打破城市資源部門所有、部門經營的格局,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城市資源的配置作用。經營好建設用地,建立政府土地儲備制度,創新城市基礎公用設施運營體制和城市公共設施的投融資體制,多方籌措資金,提高投資效益,加快城鎮建設步伐。實施城市化戰略,要與調整優化區域經濟佈局緊密結合。按照“南北帶動,兩翼推進,發展周邊,扶持中間”的總體要求,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調整行政區劃或擴大中等城市部分管理職能,優化區域經濟規劃,加快區域經濟發展。

    做強做美海口、三亞市,努力實現南北帶動;積極培育中等城市,努力實現兩翼推進。海口市要以行政區劃調整為契機,抓緊調整和優化總體發展規劃,充分發揮省會城市“兩地一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醫藥、機電、飲料食品等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提升和壯大瓊北工業基地;積極發展資訊、運輸、貿易、金融、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儘快形成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的集散地;創新和引進先進文化,健全民主政治制度,使海口成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三亞市是帶動我省南部發展的重要城市。重點加快舊城區改造,努力打造旅遊精品城市;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適度擴大城市規模,大力發展以濱海休閒度假為特色的旅遊業,帶動相關交通運輸、通信、房地産、工藝品加工、觀光農業等産業,把三亞建成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東西兩線以瓊海、儋州等基礎條件較好的地方為依託,儘快培育成為中等城市,增強全省城市經濟的支撐點。充分發揮東西部各自的特色優勢,發展壯大“東部黃金海岸經濟帶和“西部工業走廊,使其産生較強的兩翼推進效應。繼續提升以縣城為重點的小城市功能,加快小城鎮建設,積極穩妥地提高城鎮化水準。

    我省中部多為少數民族自治地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市縣,必須繼續支援中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緊緊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特色經濟,實施公路改造、水利建設、電力、通信、林業、教育設施和城鎮基礎設施等重點工程,繼續組織更大規模的聯手扶貧開發,加大對貧困市縣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重點幫助智力開發和提高自我發展能力。中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要組織廣大幹部群眾自力更生,開發新思路,落實新舉措,奪取新成果。

    五、實施科教興瓊戰略,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按照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要求,積極推進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為加快海南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

    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産力的重要作用,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堅持走“創新+産業化”的發展道路。加快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強以應用型研究為主的科技攻關和推廣,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廣泛應用先進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産業,推進優勢産業發展,不斷提高科學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重組科研機構,合理配置資源,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放寬技術入股條件,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增加科技投入,建立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多方參與的科技風險投資機制和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加快海口國家高新技術工業園、海口保稅區和儋州國家農業科技園等科技園區建設,全面提升園區功能,吸引人才和資金,充分發揮“孵化器作用,開發新成果,輸出新産品,衍生新企業。繼續做好科普工作,提高國民科技素質。

    發展教育事業,開發人才資源,是加快海南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措施。發展教育要堅持教育創新,注重素質教育,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健康素質全面提高。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切實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問題。擴大高中階段教育特別是中等專業技術教育的規模,有條件的高校適當擴大招生人數。注重發展成人繼續教育。有計劃地安排任職教師補習進修,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引導和扶持社會力量辦學,以新的模式建設三亞學院,積累經驗,發展教育産業。堅持教育與人才資源開發相結合,優化教育佈局和學科專業結構,更新教材、教學方法和考試製度,全面提高教育綜合水準。堅持引智與融資並重的原則,辦好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和各類創業園區,為引進人才和挖掘現有人才潛力創造條件。擴建人才市場,通過人才柔性流動,大量吸納能夠帶動農民致富的科技人才和能工巧匠、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人才,以及各類高素質的適用人才。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營造激勵人們幹事業、出成果的社會氛圍。

    加快發展文化、體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繁榮文學藝術創作、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社會科學研究,培育壯大文化體育産業。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機制。加大對文化體育基礎設施投入,建設省文化體育公園和社區、農村的文化體育場所。進一步完善城鎮醫療康復和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努力提高醫療救護水準。繼續推廣縣鄉村醫療衛生管理一體化改革,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要內容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著力解決農民有醫生看病和有錢看病的問題。加強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和管理,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水準。維護殘疾人、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加強各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抓好國防動員工作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建設,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和軍民共建活動。

    六、推進生態省建設,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優越的生態環境,是海南加快發展的重要資本。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是我省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最基本的任務。認真實施《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建設一批生態功能保護區,切實加強對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生物物種資源、海洋和漁業等重點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發展生態産業,保證必須資源的永續利用。生態産業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綠色産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生態工業和與此相配套的環保産業,提高綠色GDP比重。正確把握林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度,努力發展大林業産業,擴大珍稀貴重用材林、經濟林、漿紙林生産,全面啟動海邊、路邊、城邊的“三邊防護林”工程,提高森林覆蓋率。嚴格控制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量,鞏固“一控雙達標”成果。抓好中部山區國家生態功能保護區和海洋功能區的規劃實施,切實加強各類生態示範點建設,充分發揮其示範帶動效應。

    建設生態文化,加強生態教育,增強國民生態意識,把愛惜資源、保護環境化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在全社會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引導群眾使用無公害産品和環保産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制建設,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堅決貫徹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堅持優生優育,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合理調整相關法規和政策,嚴格控制超生和一對夫妻合法生育人數,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措施,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網路,提高服務水準,推動海南計劃生育進入“低生育水準期。認真做好老齡工作,積極發展老齡事業。

    七、推進制度創新,提高開放水準

    加快海南發展,要按照黨的十六大精神,敢於從實際出發,強化經濟特區意識,激發創新銳氣,制定實施改革開放的新舉措,在制度創新和擴大開放等方面走在前列。

    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我省絕大部分國有企業都要改變國有獨資形式,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少數重要企業由政府控股。積極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規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發展大公司、大型企業集團,增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和控制力。絕大部分國有中小企業要逐步改造為非國有企業。繼續調整國有經濟的佈局和結構,自上而下地改革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抓緊籌劃方案,在堅持國家所有的前提下,建立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産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採取“用存量換增量的主要方式,推進國有資産合理流動,加大盤活存量資産的力度,解決政府投入不足的迫切問題,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

    農墾企業改革的主攻目標是創新發展機制。要把單一的國有經濟改造成混合所有制經濟,把競爭力強的國有企業繼續做大,放開一般種植業和中小工商企業的生産經營;引入農村家庭聯産承包制,賦予從事農業自營經濟的農墾職工長期穩定的土地經營使用權;改造企業組織結構,精減機構和冗員,建立新的人事用工制度、財務核算制度和分配製度。與此同時,加速調整産業結構,加速分離企業辦社會的職能,增強農墾企業的發展能力。

    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繼續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加快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的比重和水準,積極扶持一批重點中小企業,引進和造就一批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放寬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領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對外貿易、法律服務、人才招聘等方面一視同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的改革、改組和改造。

    改革分配製度,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保護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認真研究落實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用工資分配政策和稅收杠桿,調整規範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分配關係,注意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準。建立相對穩定的增資機制,清理各種單位補貼,改暗補為明補,堅決取締非法收入。加快形成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獨立於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管理服務規範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相對集中社會保障統籌單位,擴大覆蓋面,加大保費徵繳力度,增強社會共濟能力。鼓勵用人單位為職工建立補充保險或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繼續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住房等保險制度,穩步推進生育保險。發展優撫安置、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事業。

    今後五年,還要加快推進和繼續深化農村改革、政府機構改革、財稅體制和金融體制等項改革。完成這些改革任務,地方政府必須加大責任,把握好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取得改革、發展和穩定相統一的效果。

    不斷擴大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開放度,全面提高開放水準,實現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逐步完成從區域開放向産業開放的轉變,把産業開放的重點放在熱帶高效農業、現代工業、海島旅遊業、海洋資源開發和資訊産業等方面,逐步擴大商業、金融、仲介、電子商務等對外服務貿易。我省對外開放的主要任務是招商引資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招商引資必須與全省産業結構調整方向相吻合,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實行政府招商、企業招商、仲介機構招商相結合,形成招商引資合力,增強招商引資實效。努力擴大進出口貿易,進一步提高海南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高度重視和支援出口生産基地建設,爭取把本地産品出口比例提高到70%以上。培育壯大進出口骨幹企業,加強與國際第三方貿易集團合作。建立省外貿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重點企業擴大出口。加強銀貿、稅貿、關貿、檢貿的協調與合作,落實各項出口優惠政策。實施“大通關工程,優化出入境環境,建立規範便捷的通關口岸。充分利用海南僑鄉優勢,拓寬海外聯誼渠道,辦好第八屆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維護僑胞僑眷合法權益,凝聚僑心,發揮僑力,建設僑鄉。更緊密地加強瓊臺、瓊港、瓊澳合作,擴大合作方式和成果。積極支援博鰲亞洲論壇,增加國際友城活動,充分利用國際會議平臺宣傳海南,不斷擴大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技術文化交流。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營造良好的發展軟環境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海南與內地的政策差異進一步縮小。必須把著眼點從依靠優惠政策為主,轉到以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主上來,爭創加快海南發展的環境新優勢。

    轉變政府職能,堅持依法行政,為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建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是推進我省制度創新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真正把政府的職能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創造高效的政務運作機制。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繼續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科學規範部門職能,合理設置機構,優化人員結構;繼續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行為。推進電子政務,提高工作效率,增強社會服務功能。

    繼續抓好地方法規、規章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完善行政執法監督機制,進一步明確和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和行政糾錯制度,提高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積極保護依法行政,嚴肅查處徇私枉法行為。認真清理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積極推進綜合執法改革試點,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抓緊解決多頭執法、職責交叉等突出問題。認真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和行政復議工作。

    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提高地區信用程度,為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依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活動,重點懲治危害群眾健康的偽劣藥品、醫療器械、食品、農資産品等制假售假行為。反對商業及財務欺詐,嚴厲打擊非法傳銷、走私販私、騙稅騙匯和惡意逃廢債務等犯罪活動和偽造票據、做假賬等違法行為。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建築市場、文化市場和旅遊市場秩序,打擊非法轉包、侵權盜版和欺詐遊客的不法行為。狠抓“三亂”專項治理,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依法規範收費秩序,整治查處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主義,創造統一開放、公平透明和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高度重視安全生産,加強安全管理,健全落實安全責任制。

    推進社會信用建設,營造誠信為本、和諧共贏的良好社會風尚。加快制定信用建設的法規、規章,建立企業、仲介機構和個人信用檔案,依法披露信用資訊,強化信用監督,依法懲辦失信違約行為。切實提高各級政府的行政公信度,不斷加強行業自律。重視發揮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

    堅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為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營造和諧、安定、文明的社會環境,是新一屆政府的重要職責。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妥善處置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各種矛盾,及時發現改革發展中出現的各種不穩定因素,區別不同情況,正確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等手段,把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重點打擊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帶黑社會性質的團夥犯罪、毒品犯罪和“兩搶”、盜竊等多發性犯罪,切實保障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加大禁毒工作力度,堅決剷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以強化城市社區、鄉村基層建設為切入點,深入開展群防群治,積極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改進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秩序。

    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提倡“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道德規範,突出抓好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強化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的普及工作,破除愚昧迷信,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開展文明社區、文明生態村、文明誠信企業、文明機關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整頓公共秩序,持久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提高窗口行業服務品質。採取綜合措施,提高城鄉文明程度。

    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必須建立廉潔高效、勤政為民的政府。繼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加強對領導幹部和廣大公務員的勤政廉政教育,防範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努力做到廉潔從政,勤政為民。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加大查處大案要案力度,對任何腐敗分子都必須查處,嚴懲不貸。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繼續推進財政收付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招投標等項制度,實行政務公開和“陽光作業,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堅決克服誤國害民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嚴禁虛報浮誇和弄虛作假。反對奢侈浪費,提倡艱苦奮鬥,埋頭苦幹,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牢記黨的宗旨,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關心困難群眾的生産生活。要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界人士的建議和意見,進一步健全民主決策制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各位代表!今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於順利實現今後五年的各項任務至關重要。我們要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和總體要求,實現“三個新的變化”,加快“兩個推進”,確保“一個穩定”。堅持速度和結構、品質、效益相統一,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從恢復性增長轉向加速性增長的新變化;培育和擴大有效需求,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增強主導産業的競爭能力,努力實現經濟發展依靠外部增長動力為主轉向以經濟內部增長動力為主的新變化;抓緊實施“重點推進工程計劃,在壯大綜合經濟實力的同時,抓好財政增收節支工作,努力實現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新變化。加快推進農村、企業、社保、國有資産管理、地方金融和政府機構等重點改革,努力培育海南經濟的體制特色;加快推進以招商引資、産業開放、增加出口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切實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人居環境,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水準和品質,確保全省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抓住發展機遇期,加快推進海南現代化進程,是全省人民賦予我們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任務。讓我們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大和省第四次黨代會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萬眾一心,奮發圖強,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中國網 2003年1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