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1月11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自治區主席 烏雲其木格     

    各位代表:

      本屆政府從1998年1月就職,到現在已經五年了,任期即將結束。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自治區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

      自治區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跨世紀的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本屆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經受住了亞洲金融危機、有效需求不足和罕見的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嚴峻考驗,圓滿完成了自治區九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新成就。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五年來,全區上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經濟總體實力上了一個新臺階。2002年全區國內生産總值預計達到1732億元,比1997年增長59.2%,年均增長9.8%,高於全國平均水準;財政總收入達到201億元,增加89.7億元,年均增長12.5%;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完成2375億元,年均遞增17.6%;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達到1720億元和1645億元,分別增長103.6%和4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01億元,年均增長10.3%,物價總水準保持穩定。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成效,三次産業比重由29.3:38.8:31.9,調整為21.5:42.1:36.4。農村牧區經濟全面發展,第一産業增加值達到372億元,年均增長3.3%,糧食産量穩定在140億公斤左右,肉類、禽蛋類和奶類總産量分別比1997年增長22.3%、30%和148.3%。農牧業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優質、專用、特色、綠色農畜産品比重明顯上升。農牧業産業化進程加快,一批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輻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571億元,年均增長11.3%。主要工業品産量穩步增長,農畜産品加工業、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快速發展,七個全國馳名商標産品的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迅速提高。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冶金、化工、建材等傳統産業通過改組改造得到優化提升。五年累計完成更新改造投資335億元,以包鋼、包鋁、內蒙古一機集團為代表的大型骨幹企業實現了技術升級,産品品質和科技含量明顯提高。稀土、新材料、生物技術、電子等高新技術産業得到較快發展。重點工業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一大批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等重點工程建成投産,加速了工業化進程。第三産業快速發展,在傳統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新興服務業迅速成長。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五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177.2萬人次,年均增長17.5%,旅遊收入228.7億元,年均增長36.5%。

      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國有企業改革和脫困“三年兩大目標”任務如期完成,企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全區已有590戶國有企業進行了規範的公司制改革,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78%。一批大公司、大集團迅速崛起,有14戶企業進入國家520強,20戶企業股票上市,融資163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全區登記在冊的個體戶和私營企業分別達到80.2萬戶和3.4萬戶,從業人員分別達到165.7萬人和43.7萬人。農村牧區改革不斷深化,土地延包、草牧場“雙權一制”得到有效落實。農村牧區稅費改革進展順利,農牧民平均減負45%。政府機構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積極成效,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區直行政機關人員精簡了47%,盟市以下精簡了21.6%,行政審批事項減少43.5%。城鎮住房制度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等不斷深化。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交流有新的發展。五年累計利用外資23.8億美元,引進國內資金累計達700多億元。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局良好,已有260多家企業在國外投資設廠。對外貿易保持較快增長,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9.7億美元,年均增長21.4%。

      西部大開發取得重大進展,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我區固定資産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累計爭取中央預算內和國債資金253億元。全社會投入生態建設資金104.1億元,重點實施了生態建設七大工程,累計退耕還林還草和宜林荒山植樹1326萬畝,治理荒漠化面積6780萬畝。水利建設爭取國家投資43.4億元,加固江河堤防2986公里,實施了尼爾基、綽勒等10項大中型水利項目和紅山、三盛公等26座病險水庫、樞紐加固工程,建設了河套等14個大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新增農田灌溉面積1020萬畝,解決了282萬人、822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問題。公路建設累計投資304.8億元,先後建成了呼包、包東高速公路和20多條重點公路,完成了11條旗縣通油路等工程,開工建設了110國道呼市至北京高速公路和貫穿東西的大通道,全區公路總里程達到7.2萬公里,比1997年增加2.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鐵路重點建設了包蘭復線包頭至石嘴山段、準格爾至東勝鐵路一期工程、錫林浩特至桑根達賚鐵路。民航擴建了呼市白塔機場和錫林浩特機場,開工建設了烏海機場。電信五年新增固定電話用戶201萬戶,新增行動電話用戶276萬戶。電力累計投資260億元,新增裝機容量345萬千瓦,總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全區城市電網改造投資20億元,農村電網改造投資79億元,極大地改善了城鄉居民的用電條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150億元,道路、供水、供熱、供氣和垃圾處理等設施得到改善。包頭、呼市、通遼等城市面貌有了較大改觀,包頭市還被授予“聯合國人居獎”。

      科教興區戰略全面實施,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科技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五年來,全區共取得自治區級科研成果1966項,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709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獎9項。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全區建立企業技術中心50戶,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1個,高新技術孵化基地3處。教育投入明顯增加,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有所改善。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基礎教育進一步加強。全區先後實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高校擴招、中小學危房改造、職業教育和現代遠端教育網路等項目,完成了內蒙古大學“211”一期工程。全區“兩基”達標旗縣達到74個,“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69.9%,比1997年提高42.1個百分點,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9%,普通高校在校學生比1997年增長2倍。文化、衛生、體育和廣播影視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全區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89.2%和84.9%,一批文藝作品在全國獲獎。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預期目標之內。城鄉居民健康水準進一步提高,藥品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順利,地方病和疾病防控體系不斷加強。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保持全國中上游水準。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城市環境品質有了一定改觀。土地管理、民政優撫、勞動人事、新聞出版、社會科學、氣象、地震、人防、地礦、統計、檔案、文物保護、無線電管理、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工作等取得了新成績。

      城鄉居民收入有較大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總體達到小康。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3944元增加到6034元,年均增長8.9%;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1780元增加到2088元,年均增長3.2%。居民消費水準和生活品質明顯提高,城鄉居民每人平均住房面積有所增加,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得到加強,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控制在4%以內,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基本做到按時足額發放,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96.7%和63.8%,有64萬城鎮低保對象納入保障範圍。積極開展抗災救濟工作,有效解決了災區群眾的生産生活困難。扶貧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局面進一步鞏固。全區上下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講”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成效顯著,公民思想覺悟和道德水準不斷提高,涌現出以廷巴特爾為代表的一批先進模範人物。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得到加強,軍警民共建和“雙擁”工作深入開展。黨的民族政策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進一步鞏固。

      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各級政府認真執行人大決議,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加強與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聯繫。積極推進依法行政,五年共制定政府規章39件,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制定地方性法規41件,接受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20次,向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作專題報告58次。勤政廉政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政務公開、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實現了制度化。普法教育廣泛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力度加大,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和“法輪功”邪教組織,“嚴打”,專項鬥爭取得新成效,隱蔽戰線的鬥爭得到加強,治理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2002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按照自治區第七次黨代會確定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經濟運作呈現出三次産業共同發展、投資消費雙重拉動、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態勢。全區國內生産總值預計比上年增長12.1%,是五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明顯提高,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增長60%,虧損下降2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比上年提高10個點。工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力度明顯加大,全年工業技改投資80億元,增長67%;重點工業項目進展順利,有146項開工建設,56項建成投産。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到715億元,增長44%,拉動經濟增長5.6個百分點。生態建設投資30億元,在西部省市區中居首位,完成退耕還林還草367萬畝,宜林荒山植樹608萬畝,治理荒漠化面積2800萬畝。公路建設投資100億元,是自治區歷史上投資最多的一年,新增黑色公路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1公里。電力建設步伐加快,新增電力裝機容量73萬千瓦。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全年投資達45億元,增長28.6%,城鎮化水準有了新的提高。招商引資和對外貿易成效顯著,引進國內資金225億元,直接利用外資2.1億美元;外貿出口總額達到13.7億美元,增長20%。財政和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全區財政總收入比上年增加33.2億元,增長19.8%,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5.8%。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我區經濟發展較快、建設力度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在比較困難的情況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離不開兄弟省市區和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援和幫助,更離不開全區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和辛勤勞動。在這裡,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人民,向所有為內蒙古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的同志們,向海內外關心和支援本屆政府工作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前進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有:經濟發展總體水準還比較低,經濟結構不合理和經濟體制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基礎設施仍比較薄弱,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招商引資的環境不夠寬鬆,利用外資水準低;就業和再就業形勢嚴峻,城鄉居民收入水準不高,一些群眾生活還很困難;思想觀念還不夠解放,政府職能轉變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要求,不少地方和部門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有些腐敗現象還比較突出。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繼續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 我們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對自治區現代化建設的規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第一,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加快發展,特別是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和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必須打破陳舊思想觀念的束縛,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創新意識、發展意識,善於把中央的宏觀決策與內蒙古的實際結合起來,把創新精神與求實態度結合起來,以思想觀念的創新推動實踐的創新,不斷開創自治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第二,必須始終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對於我區這樣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無論是解決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還是縮小同發達地區的差距,都需要加快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把發展生産力作為根本任務,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必須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第三,必須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加快我區發展的必由之路。要不斷深化市場經濟取向的各項改革,革除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要通過優化投資環境,努力擴大對外開放,有效借助外力發展自己,在改革開放中走出一條加快發展的新路。

      第四,必須始終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使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要汲取教訓,深刻反思,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關係,合理開發利用各種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嚴格控制人口增長,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第五,必須始終把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民生、執政為民是各級政府的職責。要採取有力措施,下決心解決我區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特別是要高度重視並解決好弱勢群體在生産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廣大群眾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

      第六,必須倍加珍視民族團結、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維護民族團結,保持邊疆穩定,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基本保證。必須始終堅持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進步,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進一步增強各民族的凝聚力、創造力,為改革和發展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二、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和2003年的工作

      今後五年,是我區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重要時期。以黨的十六大召開為標誌,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使我區加快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展望下一個五年的發展,我們充滿了信心。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開發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我區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區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逐步推進和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特殊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潛在優勢必將轉化為現實優勢;我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為加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更為重要的是,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我們已經走上順應時代潮流和符合自治區實際的發展路子。只要我們審時度勢,奮發努力,完全可以發揮後發優勢,逐步縮小差距,儘快趕上全國的發展水準。

      今後五年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自治區第七次黨代會精神,以發展生産力為根本任務,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農牧業産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強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實施科教興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擴大就業,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實現這一總體要求,今後五年,全區上下要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統攬全局,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集中全區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真正把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到調整優化結構、提高品質和效益上來,實現速度與結構、品質、效益相統一,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2010年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全國平均水準奠定基礎。要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國內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以大開放帶動大發展。要堅持執政為民,把關注民生、興區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要堅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自治區成立六十週年。

      200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今年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産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2%,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和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經濟發展,努力增加農牧民收入。要把發展農村牧區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快農牧業結構調整。積極調整農畜産品結構,大力推廣優良品種、特色品種,加快發展優質、專用、無公害農畜産品,加強農畜産品品質安全體系建設,提高農牧業的市場競爭力。加快調整種養業結構,大力發展農區半農區養殖業,突出發展奶牛飼養和牛羊育肥,把內蒙古建成國家重要的綠色畜産品基地。二是要加大科教興農興牧力度。繼續抓好新優品種、節水灌溉技術和科學種養適用技術的推廣普及,搞好農牧民技術培訓,轉變落後的農牧業生産經營方式。三是要加強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要把發展農牧業與保護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加大農牧業基礎設施投入,抓好以水為中心的農田草牧場基本建設,合理開發水資源,大力推廣節水技術,特別是要在國家的支援下,加大草原水利建設的力度。四是要推進農牧業産業化進程。優化區域佈局,繼續抓好一批農畜産品基地建設。積極鼓勵、扶持發展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優勢龍頭加工企業。加強農牧業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農畜産品行銷組織和服務網路建設,充分發揮 農村牧區經紀人的作用,提高農牧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逐步形成農畜産品生産、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産業化經營格局。

      (二)走具有我區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提升工業化水準。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準確把握工業化的時代特徵,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一是優化産業結構。做大做強新興特色産業,大力發展能源産業,積極培育高新技術産業,加快發展稀土、生物制藥、蒙藥、新材料、資訊等産業,廣泛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冶金、機械、化工、建材及農畜産品加工等傳統産業。要加大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力度。積極爭取國債資金,支援重點行業和骨幹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制定相應政策,鼓勵企業擴大技改投入。積極推進企業資訊化建設,高度重視高層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培養使用,穩定技術工人隊伍。二是要加快企業重組步伐,做大做強優勢企業和優勢産業。以現有20戶重點大企業集團為基礎,逐步形成一批主業突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核心競爭力、市場佔有率高、帶動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認真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採取多種形式,放開搞活中小企業。加快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著力培育優勢中小企業群體,努力提高企業的社會化協作水準。三是以重大項目建設為切入點,進一步擴大工業經濟總量。要以市場為導向,切實抓好重點項目的儲備、論證、立項實施和達産達效工作,精心選擇一批既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又能形成産業優勢和地方特色的工業項目。加快以能源為主的基礎産業開發,抓好托電一、二期、達電三期等項目建設,爭取開工建設正藍電廠、岱海電廠、海電三期項目,做好通遼電廠三期、伊敏電廠二期等重點電源項目的前期工作,實施縣城電網改造工程,加快神華集團煤制油項目建設和蘇裏格氣田開發,完成長慶至呼和浩特天然氣輸氣管道工程和相關城市配氣工程建設,加快天然氣化工大項目前期工作。

      (三)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儘快編制各類服務業專題發展規劃,針對不同行業和領域,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努力促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大力發展交通運輸、商貿流通等傳統服務業,積極推廣連鎖經營、物流配送、代理制、電子商務等現代經營方式,加快培育商品市場和生産要素市場,努力提高服務業的市場化、社會化和産業化水準。要適應城鎮化發展的要求,大力推進社區建設,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諮詢和文化教育等新興服務業。

      依託我區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認真搞好旅遊規劃,切實改善旅遊基礎設施,加強行業管理,加快開發草原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等精品項目,儘快形成品牌、特色和規模,努力提升旅遊産業水準,使之成為我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優化大中小城鎮的産業和佈局結構,依託産業集聚,搞活城鎮經濟,擴大城鎮規模。進一步深化土地、戶籍、投融資等制度改革,促進各種産業要素向城鎮集中。繼續抓好城市道路、供水、供熱、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城鎮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統籌規劃,綜合配套,特別是要高起點、高水準地搞好大中城市的擴容提質,加快呼和浩特和包頭市的建設步伐,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四)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進一步加快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這兩年已經取得積極進展,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完成退耕還林還草和宜林荒山植樹994萬畝,退牧還草5000萬畝。要把生態建設與推進産業化進程、調整農牧業結構、增加農牧民收入結合起來,統籌兼顧。要在繼續抓好在建重點工程建設的同時,抓住國家啟動西部地區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的機遇,加大對天然草原的保護和建設力度,因地制宜,解決農牧民的生計問題,達到發展生産、提高生活水準的目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繼續以公路建設為重點,加快國道110線我區境內高速公路、東西大通道和縣際公路等工程建設。鐵路要力爭開工建設呼和浩特至準格爾鐵路,做好集寧至張家口鐵路的前期工作。民航要建設完成烏海機場,開工建設滿洲裏機場,做好阿爾山和鄂爾多斯機場建設前期工作。加快河套灌區節水改造、人畜飲水工程等在建項目,力爭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00萬畝。高度重視地質礦産勘探,認真做好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加強項目管理,健全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合同制和監理制。千方百計拓寬融資渠道,積極鼓勵和吸引社會投資。在擴大投資需求的同時,努力擴大消費需求,進一步完善鼓勵和引導消費的各項政策措施,改善消費環境,增加消費需求。

      (五)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增強經濟增長的活力。要拓寬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空間,取消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歧視和限制,在市場準入、籌融資、土地徵用、人才招聘等方面,對各種所有制經濟一視同仁。鼓勵各种經濟成份的投資者參與改造國有企業,投資開發基礎設施、能源、礦産資源等重大項目。逐步取消一些産業的國有壟斷,形成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和共同發展的局面。支援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科技型、外向型經濟。加大對非公有制企業開展對外加工貿易和對外合作業務的扶持力度,使其在國家合資合作基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基金、援外優惠貸款和外貿發展基金等方面充分享受優惠政策。鼓勵公民合法致富,依法保護私人財産。

      (六)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不斷深化國有大中型企業規範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中小企業股份制改造步伐,實現産權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根據國家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穩步推進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依法穩定農村牧區土地承包和草牧場承包關係,不斷完善土地、草牧場合理流轉制度。鞏固稅費改革成果,減輕農牧民負擔。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保護農牧民利益。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積極推行“一廳式”、“一站式”服務,努力建設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要繼續做好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的各項應對工作,充分行使權利,認真履行義務,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大對外宣傳力度,不斷擴大我區的對外影響。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擴大開放領域。按照新頒布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合理引導外資投向,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抓緊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和法規,鼓勵和引導國內外資金投向基礎設施、基礎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造、重組。支援區內企業與跨國公司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鼓勵外資收購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和法人股。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大公司、大集團的交流與合作,通過收購、兼併、資産重組和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做大做強我區優勢企業。逐步擴大服務領域,積極引進金融、保險、商貿、旅遊等方面有信譽的境外企業,促進我區服務業發展。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援我區大中型企業跨國、跨地區開展加工貿易、資源開發、生産經營、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認真落實國家鼓勵出口的各項政策,全面實施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調整出口産品結構,大力發展加工貿易,保持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切實抓好滿洲裏口岸“大通關”試點建設,努力把滿洲裏建設成為功能完善、通關便利的國際經貿大通道。

      積極營造大開放、大發展的良好環境。認真開展“投資環境建設年”活動,集中力量抓好投資環境建設。繼續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和商業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深入開展各種專項整治鬥爭,加強誠信教育,努力營造公平競爭、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

      (七)做好財稅金融工作,增強宏觀調控能力。按照建立公共財政框架的要求,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強化財政職能。抓好財源建設,大力培植新的稅收增長點。堅持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徵管,堵塞各種漏洞,依法打擊各種偷稅、逃稅、抗稅、騙稅行為,提高稅收徵管水準。.對稅收優惠到期的要及時恢復徵稅,嚴禁地方和部門擅自出臺減免稅政策。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和國家的轉移支付資金,切實加強對專項資金特別是國債資金使用的管理和監督。堅持依法理財,加強支出管理。大力推進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部門預算和綜合財政預算,加強對財政預算執行和專項資金的審計,提高財政預算的科學性和執行效率。逐步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促進財政支出的規範化、法制化。進一步完善政府採購制度,擴大採購範圍和種類,加強監督制約機制。調整優化支出結構,除法律和政策規定需增加的重點支出外,其他各項支出實行零增長。重點保工資、保運轉,特別是要增加社會保障、扶貧解困等方面的支出,依照法定比例提高教育、科技、農牧業和公共需求等支出。今年國家將出臺增資政策,自治區要繼續採取增加薪酬的措施,各地要提前做好預算安排。努力做好節支工作,壓縮會議費、招待費和考察費,嚴禁搞脫離實際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全面推行預算外資金管理制度改革,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規範非稅收入收繳程式。堅決懲治財會工作中的弄虛做假行為,確保會計資訊的真實可靠,維護財經法紀的嚴肅性。

      圍繞創建金融安全區的目標,積極支援金融部門深化改革,加強金融監管,優化信貸資産結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以建立企業信用評級和考核體系為突破口,努力建設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信用環境。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建立地方金融機構風險準備金,處理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與支援地方經濟建設的關係。加大金融對農牧業、中小企業和城鎮再就業的支援力度。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引進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創造條件組建地方性商業銀行,加快保險業的改革與發展,完善社會化的保障體系。大力發展和規範證券市場,努力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重。

      (八)高度關注民生,努力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準。要積極解決我區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一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和再就業。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援助的方針。加強對就業和再就業的宏觀協調和引導, 努力改善創業環境,廣開就業門路。認真貫徹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健全工作機制,狠抓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和輔業改制,分流安置本企業富餘人員。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就業崗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勞動密集型産業和各類服務業,有效解決擴大就業問題。要引導人們轉變擇業觀念,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二是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做好“兩個確保”和“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工作,穩步推進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過渡。高度重視“低保”工作,切實做到應保盡保,並逐步提高標準。今年中央財政要繼續增加對“兩個確保”、城市低保和再就業的投入,自治區各級財政也要增加這方面的投入。要高度關注弱勢群體的生活,切實做好民政優撫工作,落實扶貧幫困各項政策措施,妥善解決優撫對象和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以及特困群眾的實際困難。三是抓好扶貧開發工作。以改善貧困地區生産生活條件為重點,加快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重點加快老少邊窮地區的“五通”步伐。繼續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紮實推進“千村扶貧開發工程”和“移民扶貧工程”。

      (九)大力實施科教興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科研院所轉軌,推動科研機構進入市場。鼓勵和支援民營科技企業、股份制科技實體和各類科技服務組織的發展。調整優化科技資源,開展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加快關鍵技術的創新和高新技術的産業化,努力實現技術跨越。鼓勵和支援“産學研”聯合,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高校、科研院所為支撐,科技仲介服務組織為紐帶的技術創新體系。做好科技推廣工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要進一步搞好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和北京高新技術孵化基地的建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項目引進力度,充分發揮其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認真做好人才開發和培養工作,制定優惠政策,提供創業環境,用好現有人才、留住區內人才、吸引區外人才。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基礎教育要落實“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繼續搞好二期義務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現代遠端教育網路工程和扶貧助學工程,加快“普九”步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重視解決貧困地區學生失學、輟學問題。高等教育要加強重點院校、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切實解決牧區“兩主一公”學校存在的突出困難。積極發展職業教育,進一步整合和優化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全面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就業準入制度。要進一步鼓勵和扶持民辦教育的發展,在發展中逐步規範。按照教育創新的要求,力爭在教師、校長的資格認定及人事制度改革上,在加強學校管理上,在吸引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上取得新的突破。進一步繁榮發展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加快文化産業發展, 弘揚民族文化,建設文化大區, 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積極推進醫療機構和藥品流通體制改革,特別要加強農村牧區醫療衛生保健工作,推進農村牧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農村牧區衛生投入力度,切實解決農牧民缺醫少藥問題。繼續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準。大力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自然資源,依法保護土地、森林、草原、水資源,加快呼市、包頭、烏海等重點城市大氣污染的治理。大力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準。加強氣象、地震、人防、社會科學、無線電管理和文物保護工作。重視婦女兒童和老齡工作,維護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十)加強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要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教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各族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大的監督,主動加強同人民政協的聯繫,認真辦理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愛國人士的參政議政作用。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堅決反對民族分裂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維護祖國統一。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準。積極穩妥地推進司法改革,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認真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及時化解矛盾糾紛,保持社會穩定。搞好國防教育,支援軍隊建設,完善國防動員體制,加強民兵和預備役部隊建設,做好擁軍優屬工作,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各級政府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形勢,開創新局面,努力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政府。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改進管理方式,創新運作機制,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牢固樹立大局觀念,切實做到令行禁止,確保政令暢通。大力弘揚艱苦奮鬥、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深入基層,體察社情民意。珍惜民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加強勤政廉政建設,強化監察、審計監督和群眾監督,堅決懲治違法亂紀、以權謀私等腐敗行為。

      各位代表!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催人奮進,鼓舞人心。我們要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同心同德,奮發圖強,積極進取,為開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中國網 2003年1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