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1月8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自治區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自治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五年工作的回顧

      1998年以來,自治區第九屆人民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在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認真貫徹中央擴大內需的方針、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團結和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克服各種困難,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實現了“九五”計劃的總體目標,西部大開發取得重要進展,完成了本屆政府的各項工作任務。過去的五年,是自治區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與時俱進,繼往開來的五年;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五年;是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資源配置,加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五年;是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投資力度大,重點建設項目多,基礎設施條件和投資環境不斷改善的五年;也是全區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五年。是新疆發展最好的歷史時期之一。

      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結構調整取得成效

      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預計2002年全區國內生産總值1598億元,比1997年的1050億元增長45.3%,年均增長7.8%,其中第一産業增長4.5%,第二産業增長8%,第三産業增長9.9%;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由1997年的5904元增加到8322元。三次産業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26.7:39.3:34.0調整為2002年的19.1:42.0:38.9。全口徑財政收入212億元,比1997年的110億元增長93%,年均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812億元,比1997年的447億元增長81.7%,年均增長12.7%。外貿進出口總額25.1億美元,比1997年的14.5億美元增長73.5%,年均增長11.7%。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加強了水利、農村道路和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2002年農業增加值305億元,比1997年增長24.6%。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特色經濟作物佔總播面積的50%,比1997年提高5.5個百分點。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商品棉生産基地。以番茄、紅花、枸杞等為代表的紅色産業發展較快。畜牧業佔大農業的比重由1997年的19.4%上升為28.2%,林果總面積由274萬畝擴大到582萬畝,成為近兩年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農業産業化進程加快,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32家。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産生活條件,五年共解決了67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完成“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實施了新階段扶貧開發。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由1997年的19個增加到22個。

      工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加快了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累計完成限額以上技術改造項目290多項。石油、天然氣、銅、鉀鹽等礦産資源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石油化學工業得到長足發展,已初步形成我國西部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工基地。原油、天然氣、機制糖、紗等産品産量已躍居全國前列。特色工業發展較快,番茄製品、啤酒花、石材、傢具等産品形成一定優勢。預計2002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73億元,比1997年增長40.5%,年均增長7.0%。培育和組建了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國有企業改革脫困三年目標基本實現。

      服務業結構不斷改善。傳統服務業得到提升,資訊、金融、證券、旅遊、房地産開發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流通業出現新趨勢,大型超市、連鎖店、專賣店不斷涌現,現代化的電子商務、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正在興起。新建了一批輻射全疆的商品批發交易市場,制定了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促進了居民消費。旅遊業發展迅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一些地區的支柱産業,五年共接待國內遊客350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50億元;接待海外遊客123萬人次,創匯4.6億美元。先後成功舉辦了中國國內旅遊交易會和“新疆風情萬里行—首屆新疆旅遊節”。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查處了經濟領域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經濟秩序明顯好轉。

      二、固定資産投資快速增長,重點建設成就顯著

      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183億元,比前五年增加87%。建設吐—烏—大高等級公路、烏—奎高速公路、南疆鐵路庫—喀段、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烏魯瓦提水利樞紐、三大油田勘探開發、塔城鐵廠溝電廠擴建、農村電網改造、新疆光纜幹線擴容改造、新疆第二齣疆光纜、烏魯木齊第二長途電信樞紐、獨山子乙烯改擴建、澤普石化廠化肥擴建、烏魯木齊污水處理、塔裏木農業灌溉和環保二期、新疆棉花基地、糧食儲備庫等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重點項目64個,其中已建成投産38個。五年新增鐵路970公里,幹線公路1256公里,發電裝機容量145萬千瓦,原油生産能力1407萬噸。建成高速公路506公里,結束了我區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舉國關注的西氣東輸工程如期開工。這些大型骨幹項目的完成和生産能力的實現,為新疆今後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西部大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推動了經濟持續增長

      根據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結合新疆實際制定了西部大開發規劃,出臺了招商引資、稅收、土地和礦産資源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清理了與世貿組織規則、市場經濟體制和西部大開發不相適應的各類規章和政策性文件,撤銷合併了一批行政審批項目,規範了政府行為,強化了服務意識,改善了投資環境。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科技教育快速發展,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三年累計投入資金2128億元,開工建設了一批關係自治區長遠發展的重點建設項目,辦成了一些多年想辦而沒有力量辦的大事。

      加強了生態建設和保護。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速生豐産林基地建設等生態工程進展順利,累計完成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45萬畝,退耕還林還草247萬畝,山區更新造林235萬畝。目前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26個,總面積20.4萬平方公里。塔裏木河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啟動,先後4次從博斯騰湖向下游調水10.5億立方米,獲得良好的生態效果。重視做好國土資源保護工作,耕地、礦産、森林、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成效顯著。

      天山北坡經濟帶迅速發展。採取突出重點、扶優扶強、加快融合發展等一系列措施,吸引國內外資金參與天山北坡經濟帶的開發建設,出現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競爭能力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目前天山北坡經濟帶經濟總量已佔全區國內生産總值的50%左右,並以每年12%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長,帶動了相關地區的經濟發展。

      四、各項改革穩步推進,開放型經濟不斷發展

      以國企改革為主的各項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183家國有及國有控股的大中型企業絕大部分進行了公司制改革。稽查特派員試點工作取得進展。一大批國有企業實施資産重組,促進了生産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優化了資本結構。採取聯合、兼併、租賃、承包、出售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資本市場初步形成,目前上市公司23家,資産總額超過330億元。糧食、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取得突破。組建了一批大型骨幹流通企業,商業企業改制面90%以上。加大所有制結構調整力度,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目前全區註冊個體工商戶43.6萬戶,從業人員66.5萬人,分別比1997年增長29.4%和30%;私營企業註冊2.8萬戶,從業人員36萬人,分別增長1.7倍和1.9倍;2002年上繳稅金25.8億元,佔全區稅收的14%。財政管理改革取得成效,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推行了政府採購和統發工資制度,部門預算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積極推進科技教育體制改革,促進了科技教育與經濟的緊密結合。金融、稅收、住房、文化、衛生等各項改革都取得了較大進展。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基本形成,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

      就業再就業工作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進展。五年實現142萬人次就業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兩個確保”得到鞏固,累計為37.9萬下崗職工發放基本生活保障費23.6億元,籌集養老保險統籌金145億元,確保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費和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補發了企業歷年拖欠的2.3億元養老金。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基本建立,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逐步擴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對外開放水準不斷提高。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合作規模繼續擴大,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大經貿格局基本形成。五年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98.4億美元,比前五年增長57.7%,其中邊境貿易額53.9億美元,佔進出口總額的55.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3億美元,吸引了36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來我區投資。加強了橫向經濟聯合和技術協作,累計簽訂經濟技術協作項目合同353億元,引進外省到位資金81億元。成功舉辦了每年一屆的“烏洽會”,五年對外貿易總成交額69.1億美元,國內貿易和經濟技術開發合作成交額1073.3億元。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穩步發展,對外開放城市投資環境逐步改善。口岸建設和管理得到加強,通關能力不斷提高,全區口岸年過貨量650萬噸,其中阿拉山口口岸年過貨量達到580萬噸,居全國鐵路口岸第二。

      五、堅持實施科教興新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科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五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176項,獲國家和自治區獎勵的501項,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準。獲專利授權3203件。實施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自治區重點項目1307項,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的轉化,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教育事業邁上新臺階,中小學辦學條件改善,“兩基”工作進展順利。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取得進展,重新組建了一批重點大學,新疆大學211工程進入實質性階段。高校毛入學率由1997年的9%上升到14.8%。

      計劃生育、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績。全面落實計劃生育“三為主”方針,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下降到16.3‰和10.9‰。依法加強了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完成城市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3.5億元,建成一批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和集中供熱工程。通過實施“一控雙達標”和“13211”環保行動計劃,實現了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階段性目標,重點工業污染企業的主要污染物基本達標排放。已建成煙塵控制區63個,環境噪聲達標區40個。烏魯木齊市治理大氣污染的“藍天工程”進展順利,空氣品質有所改善。

      文化藝術、衛生體育等事業再創佳績。實施了“絲綢之路邊疆文化長廊”、創建“文化建設先進縣”等重點文化工程。創作演出了一批反映時代精神、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部分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大型民族歌舞《我們新疆好地方》等藝術精品受到國內外觀眾好評。重視做好對十二木卡姆等民族傳統文化遺産和優秀民間藝術的挖掘整理,加強了文物保護工作。加大了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1.3%和90.9%,比1997年提高8.5和12.1個百分點。醫療衛生條件日益改善,加強了重點傳染病、地方病的監測和防治工作。大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省區。成功舉辦了自治區第九屆運動會和兩屆民運會。五年累計在國際國內比賽中獲64枚金牌、61枚銀牌和58枚銅牌。完成了3條鄰省省界和22條地州界的勘界任務,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審計、統計、檔案、品質監督、氣象水文、地震監測、外事僑務、殘疾人和老齡事業、語言文字以及其他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成績。

      六、努力為群眾辦實事,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九屆政府確定的為群眾辦實事項目如期完成。累計投入農村防病改水資金11.8億元,解決了434萬人和1035萬頭牲畜的飲水問題。新建鄉村廣播電視收轉站1658個,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和“西新工程”一、二階段目標,結束了通電鄉村不能聽廣播看電視的歷史。完成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投資2500萬元,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建成縣計劃生育指導站17個。實施“視覺第一中國行動新疆光明工程”,使近4萬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新改建縣鄉道路6788公里。新增通電鄉75個,全部鄉實現了通電。烏魯木齊管道天然氣工程、石油液化氣供應、經濟適用住房和教師住房建設都取得了進展。重視和關心困難群眾的生活,五年共安排救災款6.2億元,安置災民17.3萬人次。補發了1993年工資改革以來欠發職工個人的工資。認真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復轉軍人安置、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土地草場糾紛等問題。

      城鄉居民消費水準提高,生活品質明顯改善。預計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276元,比1997年增加241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年均增長9.0%;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861元,比1997年增加35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年均增長4.8%。反映城鎮和農村居民生活水準的恩格爾系數分別下降到35%和49%。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居住面積15.8平方米,農村每人平均居住面積18.6平方米。完成牧民定居半定居4萬多戶,使全區76%的牧民實現了定居半定居。2002年末全區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120億元,每人平均5970元,分別比1997年增加444億元和2035元。城鄉居民家庭高檔電器和耐用消費品普及率顯著提高。每百人擁有固定和行動電話分別由1997年的5.5部和0.4部,增加到17.7部和9.5部。

      七、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成效,社會政治大局保持穩定

      堅持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為目標,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為主要內容,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各族幹部群眾的思想道德水準。鞏固發展了軍政軍民團結,一批縣(市)先後被命名為全國及自治區“雙擁”模範城(縣)。

      開展了民族團結教育月和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爭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活動,“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尊重、攜手共進、共同繁榮的局面。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依法加強了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認真貫徹中央關於維護新疆穩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高度重視並做好維護穩定工作,嚴厲打擊境內外民族分裂主義骨幹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宗教極端勢力為首分子,以及法輪功等邪教組織及其他敵對勢力的各種破壞活動,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了我區的社會政治大局穩定。

      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不斷完善。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常委會的監督,認真執行自治區人大的各項決議,加強與自治區政協、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和人民團體的聯繫。五年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32件,制定發佈政府行政規章33件。辦理全國和自治區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7762件。堅持依法行政,開展了行業糾風和治理“三亂”工作。狠抓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加大了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力度。

      八、履行屯墾戍邊的歷史使命,兵團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穩步發展

      兵團廣大幹部職工緊緊圍繞“發展壯大兵團,致富職工群眾”的工作目標,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預計2002年國內生産總值222億元,比1997年增長62.7%,年均增長10.2%。結構調整成效顯現,特色農業發展迅速,初步形成棉花種植、園藝、畜牧業“三足鼎立”的格局。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龍頭企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增強。固定資産投資力度加大。對外貿易步伐加快,石河子經濟開發區快速發展。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職工生活水準明顯提高,預計職工年均工資收入7760元,比1997年增加2310元,年均增長7.3%。兵地融合經濟進一步發展。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為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和社會穩定、鞏固邊防安全做出了新的貢獻。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02年,我們認真貫徹中央一系列方針政策和自治區黨委各項部署,克服種種困難,全面完成了年初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預計國內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産業增長5.0%,第二産業增長8.4%,第三産業增長9.6%,整個經濟運作情況好于預期。農業生産形勢良好。加快了結構調整步伐,種植業繼續向特色、優質和高效方向發展,畜牧業和林果業成為結構調整的亮點,農業産業化進程加快。戰勝了多種自然災害,奪得農業豐收。預計糧食産量871萬噸,增長9.4%;棉花總産150萬噸,下降4.5%;肉類總産105萬噸,增長8.2%。工業生産穩步增長。深化國企改革,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和市場開拓力度,努力擴大特色産品規模,預計工業增加值增長8.6%,原油産量超過2000萬噸,發電量、鋼材、水泥等主要工業産品産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交通運輸穩步發展,預計鐵路貨物發送量比上年增長5.7%,公路貨運量增長4.0%,民航旅客運輸量增長15.9%,郵電業務總量增長38.4%。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15%,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增長24.2%,更新改造投資增長6.3%。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獨山子乙烯改擴建、新疆電信東環及北環光纜等7個項目建成投産;新疆優質棉基地建設、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等7個項目實現單項和部分投産目標;新開工建設了吉林臺一級水電站、阿舍勒銅礦採選工程等6個項目。消費品市場穩中趨升,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2.5億元,增長8.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99.6%。對外貿易大幅增長,預計外貿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41.7%,其中出口總額12.0億美元,增長79.5%;實際利用外資1.6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財政收入增長較快,預計地方財政收入134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15.8%。金融信貸結構進一步調整,加大了對經濟建設的支援。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推廣先進適用科學技術,促進了傳統産業的改造升級和新興産業的形成。增加了教育投入,“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和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進展順利。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比上年增長9.5%,研究生招生增長31.2%。30萬人實現就業再就業,三條保障線和“兩個確保”繼續鞏固,48萬人納入“低保”範圍。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15.0%,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實現了增加150元的目標。計劃生育、環境保護、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區各族人民辛勤勞動,團結奮鬥,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第九屆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工人、農牧民、農墾職工、知識分子、幹部、社會各界人士,向支援我們工作的中央駐疆單位、駐疆部隊、武警官兵、人民警察以及所有關心、支援新疆建設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五年的工作實踐中,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第一,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經濟發展戰略。發展是硬道理,做好新疆工作,歸根到底是要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圍繞發展問題,堅持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科教興新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深化對區情和市場經濟的認識,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探索並不斷完善了符合新疆實際的發展路子。

      第二,堅持深化改革,努力擴大開放。改革開放是新疆發展的強大動力。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大膽探索,勇於創新,積極穩妥地推進各項改革,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産力。堅持對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有效地拓展了經濟的發展空間。

      第三,堅持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始終加大固定資産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拉動自治區經濟增長,特別是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積極爭取國家支援,集中力量建設對經濟發展有重大作用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力度,促進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第四,堅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實在在為各族群眾辦實事,努力改善農牧區生産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準,保證人民群眾共用發展成果,極大地調動了各族人民投身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五,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堅決貫徹中央關於維護新疆穩定的各項重大方針政策,高舉各民族團結進步的旗幟,深入開展反分裂鬥爭,堅定不移地維護新疆社會政治大局穩定,為經濟發展創造了穩定的社會環境。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應當看到,經濟和社會生活中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滯後,與內地省區的差距拉大,基礎設施仍不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工業發展速度緩慢,品質效益不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不強;農業産業化程度低,農牧民收入增長緩慢,扶貧任務依然很重;非公有制經濟總量較小,缺乏新的增長點;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城鄉部分居民生活困難,就業再就業壓力加大。此外,政府工作中也有不足,一些部門還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腐敗等現象。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的工作

      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自治區黨委六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確定到2020年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宏偉目標是: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建成全國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紡織工業、食品工業、有色金屬工業和農牧産品加工工業基地,基本實現工業化;城鎮化水準達到50%左右,城鄉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達到全國中等水準;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有較大改善;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市場就業機制;形成比較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國民素質進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力爭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達到7720億元,年均增長9.2%,實現比2000年翻兩番半的目標,全面實現小康。

      今後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科教興新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西部大開發步伐,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大力發展特色經濟,走新型工業化路子,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切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確保社會政治穩定,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開好局。

      今後五年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13.5%;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9%;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5‰以下。

      實現這些宏偉目標,我們有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不少困難。主要有利條件:一是黨的十六大描繪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為我們明確了奮鬥目標,指明瞭前進方向,極大地激發了全區各族人民開發建設新疆的熱情;二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積極推進,國家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援力度,為我區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大有作為的歷史性機遇;三是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符合新疆實際的經濟發展路子,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四是“思穩定、圖發展、奔小康”已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願望,為我區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當然,經濟發展中也存在不少制約因素和困難:世界經濟發展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對我們的挑戰依然存在;經濟結構不合理,市場化程度較低,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經濟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仍比較突出。我們要把困難估計得充分一些,把應對和克服困難的措施想得週全一些,做到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措施。要處理好一個關係:處理好經濟增長速度與結構、品質、效益的關係;實現兩個轉變:在經濟發展上向積極進取、主動參與轉變,在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向深層次加工轉化、高效綜合開發轉變;力爭三個突破,在深化改革上有突破,在擴大開放上有突破,在推進工業化進程上有突破。

      ——調整經濟結構,增強綜合競爭力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把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整個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具有區域優勢的特色種植業、現代畜牧業和林果業。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加快農業向品質效益型轉變。抓緊建立健全農産品品質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發展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産。加快小城鎮和農村住房建設。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力度,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生態建設步伐,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繼續推進新階段扶貧開發,鞏固溫飽成果,努力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推進工業化進程。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提高工業整體效益和市場競爭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符合新疆實際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技術進步為支撐,依託優勢資源,重點發展石油化工工業,做大做強棉紡工業、特色農産品加工業和建築建材業,加快礦業開發和電力工業發展,積極推進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全面提高工業水準。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傳統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以市場化、産業化、社會化為方向,重點發展社區服務、農業綜合服務、資訊諮詢、金融證券、現代流通、房地産和物業管理等。促進服務業的集團化和網路化,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組織形式和服務方式。打破服務行業的壟斷經營,引進競爭機制。積極有序地放開服務業,促進服務業管理體制、企業機制、組織形式以及服務品種的創新,提升我區服務業。重點發展旅遊業,加強旅遊景點和基礎設施建設,開拓旅遊市場,豐富旅遊産品。

      ——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各項改革,注重制度建設和創新。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的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使各種所有制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努力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經濟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建立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權力、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産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依法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全面推開農村稅費改革。加強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按照公共財政的原則,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擴大社會投資準入領域。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繼續推進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項體制改革。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參與國際經濟貿易、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不斷拓展發展空間,推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鼓勵和支援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開展跨國經營,帶動區內商品出口和勞務輸出,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公司和著名品牌。發揮地緣優勢,加快國際商貿中心建設步伐。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參與新疆的開發建設。打破條塊分割和行政區劃界限、所有制界限,開展全方位聯合與協作,融合各方優勢和力量,發展融合經濟。

      ——加快西部大開發步伐,促進可持續發展

      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為今後十年內取得突破性進展奠定堅實基礎。抓好重要河流的治理開發和重點防洪工程建設,健全以公路為主體、鐵路為骨幹、航空和管道相配合的立體交通綜合運輸網,形成結構合理、佈局優化的電力體系。今後五年除已開工的29項續建工程外,安排新開工下坂地水利樞紐、中吉烏鐵路、精—伊鐵路、奎屯—北屯鐵路、阿克蘇—阿圖什公路、艾比湖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吉林臺二級水電站、烏魯木齊—蘭州成品油管道等31個大型重點建設項目。

      正確處理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同人口、資源和環境的關係,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加快地質勘查步伐,堅持保護優先,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種資源。全面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程。有計劃地推行草場劃區輪牧、休牧和禁牧制度,逐步恢復草原生態功能。有序有償、合理開發、節約利用土地,有效保護基本農田。抓好兩大盆地邊緣沙漠化防治和塔裏木河流域、艾比湖、博斯騰湖的綜合治理,遏制重點地區、敏感地區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減輕乾旱、風沙、鹽鹼和污染的危害。實施以烏魯木齊為重點的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推進天然氣氣化工程。

      加快發展天山北坡經濟帶,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用足用好國家優惠政策,依託有實力的企業,培植特色産業群,支援一批重點骨幹企業迅速壯大規模,增強實力,促進産業結構升級,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輻射和帶動全疆經濟發展。繼續扶持貧困地區,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開髮式扶貧,不斷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産和生活條件。支援其他地區依託資源、區位的比較優勢和已形成的競爭優勢,發展各具特色、充滿活力的區域經濟。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加強養老、失業、醫療、低保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強化各項社會保險費的徵繳和管理,加大財政對社會保障資金的支援力度。城鎮要將所有從業者全部納入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並全部實現社會化發放和社會化管理。加強失業保險的擴面徵繳,積極穩妥地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制度。全面落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工作。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就業環境,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和各種服務業,發揮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活躍市場等方面的作用。引導全社會轉變擇業觀念,推行靈活就業形式,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健全就業服務體系,開展就業援助活動。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各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規範分配秩序,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準。

      ——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和文明行業建設,加強國防教育,深入開展“雙擁”和軍民共建活動。抓緊、抓好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組織科技、文化和衛生“三下鄉”,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良好氛圍。加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政治穩定。

      推進科技和教育創新。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産力的決定性作用,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圍繞優勢資源轉換的關鍵技術,安排項目計劃和組織科技攻關,力爭在重點學科和優勢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發展各類教育,鼓勵多種形式的社會辦學,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強化繼續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形成。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堅持“兩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援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積極發展衛生體育事業,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準。

    2003年的工作

      做好今年的工作,保持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對於全面完成第十屆政府的工作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自治區黨委六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堅持擴大內需方針,繼續貫徹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準,依靠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積極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實現速度和結構、品質、效益相統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切實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準,保持社會穩定。

      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産總值1745億元,增長9%,其中第一産業增長4%,第二産業增長10.3%,第三産業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148.5億元,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934億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0.6億元,增長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1%;外貿進出口總額27.6億美元,增長10%;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加15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4.48‰以內。

      一、積極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實現農業增加值增長4%。以市場為導向,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在保持糧食生産穩定的基礎上,優化種植業結構,擴大高效經濟作物和草料作物種植面積,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棉花生産要在提高單産、提高品質、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上下功夫,種植面積穩定在1400萬畝左右,總産保持在3000萬擔。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抓好畜産品的開發和加工轉化,提高畜牧業産值在農業總産值中的比重。繼續擴大林果業規模,實現新增優質果樹面積100萬畝。

      落實扶持政策,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從財政稅收、國債項目和銀行貸款等方面對重點龍頭企業給予支援,儘快培育一批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帶動農民增收的龍頭企業,促進農村二三産業發展和農産品生産基地建設。探索和建立有利於龍頭企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利益聯結機制和風險共擔機制,通過合同、訂單等形式,形成穩定的購銷關係,提高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加快建設和完善農産品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及時向廣大農戶發佈農産品價格資訊和市場需求資訊。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組織、農民經紀人和農村專業協會的作用,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大力開展勞務創收。把組織農民勞務輸出作為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實行專人負責,引導農民向非農産業和城鎮轉移,組織農民參與當地水利、鄉村道路、電網改造、城鎮建設、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基礎設施和生態項目建設,從事建築、運輸、餐飲等二三産業,力爭農村勞務輸出人數和勞務收入有較大增長。

      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和小城鎮建設步伐。增加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支援鄉村道路、農村電網改造、人畜飲水、草場圍欄等項目建設。加強重點水庫除險加固和防洪工程建設,抓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推廣節水新技術,全面開展量水到戶工作,促進節約用水。把小城鎮建設同引導鄉鎮企業合理聚集、完善農村市場體系和農村服務業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小城鎮對增加農村就業、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鄉鎮企業要加快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體制創新,不斷提高發展水準。

      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切實保護好農民利益。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尊重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和生産經營自主權,按照依法、自願和有償的原則,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管理,防止發生損害農民利益、侵犯農民經營自主權的行為。堅決執行中央“一項制度、八項禁止”的規定,認真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重點對反映強烈的農村中小學收費、農村用水用電亂收費、農民建房亂收費等進行專項治理。全面實施農村稅費改革,完善配套政策,使廣大農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切實做好扶貧工作,堅持開髮式扶貧和“進村入戶”的方針,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和社會幫扶力度,落實責任制,因地制宜地扶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經濟,支援貧困農牧民發展生産脫貧致富,力爭解決19萬特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圓滿完成三年解決44萬特困人口溫飽問題的階段性任務。

      二、立足優勢,突出重點,促進工業快速發展

      加快工業發展,實現工業增加值525億元,增長10%。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加大改革重組力度,通過行業整合,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聯合、嫁接和改造現有企業,做大做強一批大企業大集團。石油石化工業力爭實現固定資産投資、原油産量和加工量有較大增長,促成一批重點石油石化項目早日開工建設,爭取塔石化項目儘快投産。加快特色農産品加工業發展。紡織工業要重點支援一批産品銷路好、發展前景廣闊的紡織企業加快發展,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提高紡織行業的裝備和技術水準,走高檔次、精品之路。抓住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建設的有利時機,保持建材行業持續發展的勢頭。引進國內外資金,加大地質勘查力度,加速礦業開發。大力發展水電、火電、風電生産,降低供電成本,增加電力供應,促進高耗能産業發展。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規範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繼續實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大企業重組力度,培植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放手進行國有中小企業改制、改組。加快建立信用和擔保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在妥善安置職工的前提下,對虧損嚴重、扭虧無望的國有工業企業實施政策性破産。支援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扶持壯大一批發展潛力大、創新能力強的民營企業,努力實現非公有制經濟的超常規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在投融資、稅收、外貿和土地、能源、水資源等方面採取更加優惠的政策,促使民營經濟上規模、上水準,實現快速有序健康發展。

      推進企業技術進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安排技術改造投資138億元,比上年增長20%。用好用足國債貼息等政策,抓好一批對經濟拉動作用大的技術改造項目。鼓勵大企業集團與各地合作,上一批符合産業政策、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特色項目。推進企業技術創新,組織實施一批技術創新項目,抓好重點新産品的開發和關鍵技術的推廣示範。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重點抓好企業決策、財務資金、品質和資訊化管理。加強對重點行業的專項整治,防止明令禁止的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小煤礦、小水泥、小鋼鐵死灰複燃。高度重視安全生産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

      三、擴大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加強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建設

      繼續加強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的投入力度,安排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934億元。加快傳統産業的升級改造、特色優勢産業、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以及有利於擴大就業和增加居民消費的項目建設。初步安排重點建設項目29項,其中紅雁池第二發電廠一期工程、哈密二電廠三期擴建工程、和田機場、烏魯木齊火車站改擴建等6個項目全部建成投産;新疆油田勘探開發、優質棉基地建設等8個項目單項或部分投産;新疆節水灌溉工程、吉林臺一級水電站、奎—賽高等級公路、國道314線和碩—庫爾勒高速公路、阿舍勒銅礦採選工程、西氣東輸(新疆段)等15個續建項目;安排庫爾勒機場、那拉提機場、精—伊鐵路、昌吉熱電廠擴建工程等10個項目開工建設。

      積極爭取國債投資,努力擴大信貸資金投入規模。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促進企業和民間投資增長。調動各地區、各部門的積極性,加大投入力度,使固定資産投資規模有較大增長。

      加強項目管理,建立目標責任制,落實項目法人責任,把固定資産投資任務落到實處,千方百計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加強在建項目的組織協調,及時解決重點建設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實現年度建設目標。強化國債項目管理和監督,保證工程進度和品質。搞好項目稽查,加強資金管理,確保建設資金不被擠佔挪用。

      重視項目前期工作,多方籌集資金,增加前期費投入,加快下坂地水利樞紐、艾比湖生態綜合治理、瑪納斯發電廠三期擴建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搞好項目儲備。

      四、努力擴大消費,規範市場經濟秩序

      不斷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者的收入,進一步完善鼓勵消費的各項政策措施,引導城鄉居民轉變消費觀念,增強消費意識,挖掘消費潛力。優化消費結構,積極擴展假日經濟、會展經濟和旅遊經濟,培育住房、通訊、汽車等消費熱點,逐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改善消費環境,開拓城鄉市場。充分發揮我區産品的比較優勢,加快建設和完善各類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加強與內地發達地區的經貿合作,千方百計擴大特色優質産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份額。

      大力發展服務業,發揮服務業在擴大消費、增加就業、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放寬準入領域和條件,支援和引導私營、個體企業興辦服務業,促進社區服務、農業綜合開發服務、商貿流通服務等快速發展。進一步擴大服務市場,鼓勵國內外投資者以多種方式參與我區服務業的發展。剝離機關、企事業單位辦社會職能,加快後勤服務社會化。建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制度,更多地吸引銀行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帶動服務業發展。推動流通業態和組織創新,發展連鎖、代理、配送、特許加盟等現代流通組織形式和行銷方式,鼓勵流通企業通過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兼併、收購等多種形式調整結構,提高流通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打破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開放市場。建立健全價格決策聽證制度和專家審價制度,加強教育、醫療、藥品、交通、供水、居住等價格和收費管理,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市場監管,強化行業自律。堅持標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建立健全市場準入制度。下決心抓好“食品放心工程”。開展對集貿市場、加油站、文化、建築、旅遊市場的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活動,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和誠信守法的市場環境。

      五、加大增收節支力度,加強財政金融工作

      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實現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的目標。強化稅收徵管工作,加大徵收力度,做到應收盡收。認真排查稅源,對重點稅源重點監控,確保各種主體稅種的平穩增長。依法懲治各種偷、逃、騙、抗稅行為,堵塞稅收的跑冒滴漏。強化稅務稽查,嚴厲打擊虛開增值稅發票和做假賬的違法犯罪行為。認真清理稅收優惠政策,嚴禁出臺稅法以外的各種稅收減免緩政策,維護稅法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加大非稅收入的監管力度,確保各項非稅收入及時足額上繳財政。

      積極穩妥推進各項財政改革。進一步擴大部門預算改革試點範圍,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和預算執行的嚴肅性。研究制定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和各項配套制度,全面推行非稅收入管理改革。切實加強預算管理,實行財政綜合預算,硬化預算約束。加大政府採購力度,規範政府採購行為。深化國有資産管理改革,建立國有資産管理機構。建立健全規範的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困難地縣的轉移支付力度。

      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本著“一是吃飯,二要建設”和“量入為出,量力而行”的原則,按照公共財政框架的要求,優化支出結構,壓縮對一般性項目的投資和非生産性支出,集中財力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工資的正常發放和國家政權建設的支出需要,提高社會保障支出的比重,增加對農業、生態等基礎産業和科教、扶貧等方面的投資。強化對財政資金的監督檢查和追蹤問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整頓和規範財經秩序,嚴肅查處坐收坐支、截留挪用財政收入等違法違紀行為。加強對行政性收費、罰沒收入、土地和國有資産收益的管理,堅決取消小金庫。大力壓縮會議、接待、出國考察等費用,堅決反對鋪張浪費,禁止各種脫離實際、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

      完善金融服務,落實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信貸措施,增加信貸規模,充分發揮金融支援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品質,鼓勵金融機構以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支援自治區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改制,加大對民營科技企業、中小企業以及農業的支援力度。建立新型的銀政、銀企關係,增強企業信用意識。加強金融監管,完善內控機制,提高金融資産的運營效率。

      六、發展外經外貿,努力提高開放水準

      推進出口市場、出口商品和貿易方式多元化,大力拓展國際市場,鞏固發展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新型市場。堅持以質取勝,提高出口商品品質和技術含量,增強國際競爭力,保持進出口貿易的持續穩定發展,實現增長10%的預期目標。調整和優化出口商品結構,穩定棉花、番茄醬、棉布、棉紗等大宗産品出口規模,擴大傢具、機電、果醬等特色優勢産品出口。依託地緣優勢,努力發展與中亞、俄羅斯及西亞的經貿合作與交流,做大做強地邊貿易。加大對出口大戶、重點企業政策扶持、協調服務力度,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開展外經貿業務。支援食品、輕工、建材、服務行業到境外投資建廠和石油企業參與周邊國家油氣資源開發,帶動原材料和設備出口。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利用外資規模和水準,吸引國內外資金投資于我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勢産業産品的開發,積極爭取外國政府援助和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樹立大協作觀念,拓展協作領域,重點瞄準國內外強勢企業,進引一批帶動度大的合作項目。辦好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加快設立霍爾果斯保稅區、烏魯木齊出口加工區各項準備工作。辦好第12屆烏洽會,使其逐步成為中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經貿盛會。做好簽約合同的跟蹤落實工作,努力提高合同履約率。

      大力發展旅遊業,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客源市場。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利用好國債資金,加快重點旅遊景點建設。吸引外省區及社會資金參與旅遊設施建設,改善旅遊基礎設施條件,提升旅遊業。加強對名勝古跡、自然景觀、旅遊景點的管理,提高服務品質。加大宣傳促銷力度,不斷提高新疆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辦好新疆風情萬里行旅遊。

      七、積極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認真落實促進就業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産業,廣開就業門路,以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為重點,實現35萬人就業再就業。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和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積極組織勞務派遣,培育和扶持再就業基地,引導和鼓勵形式多樣的靈活就業。搞好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提高從業者的就業能力。重視做好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建立街道、鎮勞動保障工作平臺,開發社區公益性就業崗位。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形成健全的就業服務網路。實施就業援助,幫助困難群體實現就業。加強勞動和保障監察,規範各類企業在招工、裁員、工資分配、保險福利等方面的行為。

      繼續鞏固“兩個確保”,認真落實低保政策,完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按照“三個不變”的要求,確保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對協議期滿暫時無法解除勞動關係的下崗職工,運用現有各類籌資渠道繼續予以保障。加大養老保險擴面徵繳力度,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強化失業保險費徵繳,提高失業保險的支撐能力,積極穩妥地做好下崗職工出中心向失業保險並軌工作。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管理措施,落實城鎮職工大額醫療補助、公務員醫療補助、企業職工補充醫療保險等規定,探索困難群體社會醫療救助的有效途徑。規範城市低保工作,將符合條件的65萬人全部納入“低保”範圍,做到應保盡保。建立和完善對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妥善解決城市特殊困難家庭在住房、子女就學、醫療和取暖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八、做好科技教育工作,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促進産業化。培育技術市場,建立科技風險投資和技術産權交易制度,提高智慧財産權創造、保護和運用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重視做好科普工作。堅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並重,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實施人才戰略,建立科學的用人競爭機制和分配激勵機制,加大科技獎勵力度,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留人用人環境。培育人才市場,通過多種形式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實行“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大對教育的投入,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提高教育品質和管理水準。繼續做好大中專招生工作。圍繞學科建設,進行高等院校專業結構調整,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推動素質教育、雙語教學,鞏固兩基成果。加快教育體制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施“校校通”工程,擴大遠端教育網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加大扶貧助學力度,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繼續教育、成人教育,構建終生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完善文化産業政策,促進文化産業發展。支援和保障公益文化事業,加強文化遺産和優秀民間藝術保護。組織實施“精品戰略”和“五個一工程”,繁榮文學藝術創作,努力推出一批在區內外有影響的文藝作品。擴大對外文化交流,拓展國際藝術市場。強化音像製品、娛樂場所特別是網際網路站的管理,打擊制黃販黃、非法出版、盜賣文物的違法犯罪活動。加大廣播電視設備更新改造力度,推進廣播電視網路建設的整合和發展,擴大人口綜合覆蓋率。重視外事僑務、圖書出版、史志編纂、語言文字、檔案管理等工作。關心支援婦女、兒童和老齡事業,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

      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以農牧區和流動人口為重點,加強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和技術服務。完善社會化農村衛生服務網路,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抓好傳染病、地方病防治。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降低醫療費用,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需求。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自治區第十屆運動會。加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和管理。限期整治污染企業和污染源,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推進清潔生産,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完善災害監測和防禦體系,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九、加強民族團結,切實抓好穩定工作

      高舉民族團結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繼續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月”、“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和爭當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活動,強化“三個離不開”的思想觀念,發揚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優良傳統,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

      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保證正常宗教活動有序進行,制止非法宗教活動,抵禦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活動,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犯罪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充分認清反分裂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嚴峻性,貫徹中央關於維護新疆穩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最大限度地團結和依靠各族幹部群眾,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民族分裂主義骨幹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極端勢力為首分子,嚴防境內外“三股勢力”及其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鬥爭,維護社會政治大局穩定,維護祖國統一。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建立適應形勢發展的新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防範和懲治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犯罪活動,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和黑惡勢力,加大緝槍治爆力度,嚴格管理危險化學品。掃除各種社會醜惡現象,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

      高度重視並認真做好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化解工作,特別是做好當前矛盾比較突出的各類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的預防和處理。加強信訪工作,及時了解掌握情況,把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  

      十、增強屯墾戍邊意識,推進生産建設兵團經濟和社會發展

      生産建設兵團是自治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在我區的重要作用,加快發展速度,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增長12%以上。堅持以“發展壯大兵團、致富職工群眾”為工作目標,加大改革力度,深化農牧團場和國有工交建商企業改革,擴大團場職工經營自主權和擴大基層民主,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步伐。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調高調優農業,做大做強工業,拓寬搞活服務業。做大做強紡織、食品、建材和農用節水器材四大支柱行業,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加大技術推廣力度,抓好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推進高新技術産業化工作。擴大對外開放,增強外貿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加強小城鎮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建設好38個小城鎮。做大做強石河子墾區經濟。做好五家渠、阿拉爾、圖木舒克、北屯的建市工作,改善58個邊境團場基礎條件,實施危舊住房改造工程。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加強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各項建設,促進兩個文明共同進步。加快發展兵地融合經濟,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攜手合作,共同發展,為新疆的發展和穩定,為新疆各族人民的團結進步作出貢獻。

      十一、改進政府工作作風,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搞好管理和服務是市場經濟體制對政府的根本要求。全面創新管理體制,進一步優化法制環境、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和輿論環境。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環節,建立管理科學、程式嚴密、制約有效的行政審批制度。規範部門收費行為,嚴格執行收費標準。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堅決制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行為。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提高政府服務水準。按照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系要求,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服務型政府,全面實行政務公開和服務承諾制。改進政府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弘揚艱苦奮鬥精神,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堅決制止作風飄浮、虛報浮誇、欺上瞞下、濫用民力和強迫命令的現象,做到講真話、辦實事、求實效。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密切聯繫群眾,關心群眾疾苦,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擴大基層民主,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和社會聽證制度,完善專家諮詢論證制度,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常委會的監督並認真執行人大決議和決定,充分發揮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作用,加強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的聯繫。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拓展和規範法律服務,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強化執法監督,維護司法公正。

      各級政府和全體公務員必須堅持勤政為民,做到清正廉潔,奉公守法,增強拒腐防變能力。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力度,查處以權謀私、貪污腐化等違法亂紀行為。發揮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的作用,嚴肅工作紀律和財經紀律。加強公務員學習培訓,努力造就一支既勤政務實,又廉潔奉公;既勤勤懇懇履行職責,又善於創造性開展工作;既熟悉行政管理業務,又掌握現代管理技術的高素質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回首過去,我們無愧於歷史;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黨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以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團結依靠全區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勵精圖治,紮實苦幹,為全面完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努力奮鬥!

     中國網 2003年1月2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