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實現資訊時代現代化的目標與程度

    在操作層面上,發展中國家一般將自己的發展水準同當代居前列的發達國家進行有效的比較:在理性認同的基礎上,二者之間的差距經常被認為是實現現代化所應走的方向並形成相對的階段目標。由於發達國家本身也在不斷追求自己的現代化進程,也在一步步地向著絕對的現代化目標邁進,因此當代的發展中國家,實質上只能是在動態地追趕發達國家的進程中去實現自己的現代化要求。鄧小平同志提出,到21世紀50年代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的提法,就是在具體把握相對的現代化目標函數中,指明瞭追趕的方向和相應的數量標識。我們把“可操作的現代化目標”作為現實的評價標準或設計標準。在本書中,中國與現在的中等發達國家和與50年後的中等發達國家相比,是判斷中國實現現代化程度的基本衡量尺度。而50年後的中等發達國家水準,應被視為我國在下一階段的(可操作的)現代化目標。

    何謂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是中國在未來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基本問題。關於中等發達國家的界定,我們列出當代全部的發達國家的名單,依照以下8個大類,即人口發展指標、經濟發展指標、社會發展指標、生活品質指標、教育水準指標、創新能力指標、資訊化程度指標和生態化程度指標,將每個國家的指標平均值填入,然後將所有列入名單的國家逐項指標進行總平均,將這八個大項的“總平均集合”作為當代發達國家的平均水準,去代表我們所定義的“中等發達國家”水準。該定義從嚴格的統計意義上去分析,仍然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從實用的角度出發,比前述兩種具有更多的優點,而且避免了人為的、主觀的諸多弊病,似乎具有更大的合理性。下面我們採取此種界定,去對中國的“現代化水準”同步地與“世界中等發達國家”進行對比,其間的差距是我們要實現現代化的差距(表6.1~表6.9)。當然,我們必須再一次提醒的是: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準,隨著時間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每年的、同步的、動態式的比較才是對中國實現現代化程度的真正度量。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統計分析表明,在2000年,除開世界資訊化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外,中國對當代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的達到程度為0.42(即42%),尚有58個百分點需要追趕。

    表6.10的最右一欄是按照中國科學院創新現代化指標,中國各地區在1998年距離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的“差距”。

    


    中國網 2003年1月2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