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現代化的目標函數

    跨越式發展戰略是後發國家最有效的發展模式,但此類發展模式必須警惕超出發展階段去憑空跳躍。跨越式發展戰略説明瞭發展的非等距性,發展階段性説明瞭發展的譜係性和發展過程的規律性。我們可以去避免發達國家走過的彎路,吸取他們的教訓,儘量採取現行的高新技術去提高我們的發展水準和促進産業升級,從而加快我們的發展速度(所謂的跨越發展和發揮後發優勢),但是逾越發展階段的想法和做法,將必然會給發展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現代化進程所規定的“高度”或“水準”,即所謂的現代化目標函數,從理論上可以簡略地區分為兩大類型:

    (1) 絕對的現代化目標,也稱現代化的“理想目標”。這是全人類發展所追求的最高目標,也是一種對現代化進程的極限描述。在大多數學者的心目中,只有當“人與自然”的關係達到完美的平衡;只有當“人與人”的關係達到充分的和諧;只有當物質、能量、資訊和愉悅人的精神食糧完全滿足人類的“理想慾望”;只有當人類文明進化到可以對自身行為有效地實施自律、自控並達到理性自覺時,這種絕對的現代化目標才可能被實現。

    (2)相對的現代化目標,也稱現代化的“階段目標”。這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在自身的發展中,逐漸逼近某個時段(期)目標的進程。例如,在工業化時代,實現工業化、城市化是其最主要的標誌;例如,在資訊化時代,除了實現工業化、城市化以外,資訊化水準、競爭力水準、集約化水準、生態化水準、經濟全球化水準、社會公平化水準、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準等是其基本的標誌。這類現代化的目標是相對的、動態的,隨著歷史發展的進程將會不斷添加新的內容,最終匯集到絕對現代化目標的大海之中。

    在中國目前實施的現代化戰略中,依照相對的現代化目標,有必要進一步對其做出可操作性的分解。在操作層面上,以承認人類發展進程的統一序列譜作為基本前提,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一般首先將本國的發展水準同當代居前列的發達國家進行有效的比較。在理性認同並保持自身文化形態的基礎上,後進者與先進者之間存在的“差距”,通常被認為是當代實現現代化所應走的方向,並據此形成可操作的相對階段目標。由於發達國家本身也在不停頓地追求更高的現代化水準,也仍在一步步地朝著絕對的現代化目標邁進,因此,發展中國家實質上都是處在動態追趕發達國家的進程中,去實現自己的相對現代化目標。鄧小平同志提出,到21世紀50年代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的提法,就是在具體把握相對的現代化目標函數中,指明瞭追趕的方向、相應的時間標識和具體的內容標識。

    在中國現代化目標函數的討論和現代化戰略的設計中,一般均把“可操作的相對現代化目標”作為現實的評價標準或設計標準。在一套充分合理的指標體系規範下,首先全面比較中國與當代中等發達國家的定性狀況和定量狀況,找到雙方目前存在的“綜合差距”,其次要進一步找到雙方各自發展的“綜合速度”,最後還要在可預見的未來時段中,考慮到雙方可能出現影響差距和速度的“綜合變數”,三者的集合表達最終才有可能計算出國家或地區實現現代化的“追擊時間表”。追擊中等發達國家的時間表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後每隔一個規定時段(如3年),依照新的數據組合與新的綜合變數,再次重復計算出新的結果,並納入到動態監測的週期系列中,據此不斷地修正國家或地區現代化進程的“追擊時間表”,最終形成比較精確的判別標準序列,作為國家掌握現代化進程的基本依據和動態評估各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的程度。這種對現代化進程持續迴圈修正的“追擊過程”,應當成為判斷中國在未來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有效度量。

    中國網 2003年1月2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