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設計思路

    (1)應用系統科學、複雜性科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交叉的原理和方法,構建現代化研究的總體框架,獨立地提出了研究現代化的系統學方向,區別於世界三大領域及各種流派的研究思路。

    (2)揭示出現代化進程中三大本質要點,即現代化的“動力要素”、現代化的“品質要素”、現代化的“公平要素”。

    (3)從人類統一進化的整體觀點出發,給出現代化的總體表述和嚴格定義,由此確定全世界人類實現現代化的絕對目標,不同國家不同時段(期)實現現代化的相對目標,以及達到某種現代化水準的可操作目標。

    (4)應用“各態歷經學説”(ergodic hypothesis)和“時空耦合理論”,經過對全世界133個國家和地區的統計分析,提出辨識現代化程度的三大主流判據(第一級別)和五項輔助判據(第二級別),經過進一步的定量組合,在宏觀上判別了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現代化進程中的差距、態位、方向和速度。

    (5)在綜合分析自1960年以來國際上對現代化進行衡量的八種指標體系後,獨立地設計了由3個大組、8個指數、45個基礎變數組成的中國現代化指標體系,即設計出了工業化水準指數、資訊化水準指數、競爭力水準指數、城市化水準指數、集約化水準指數、生態化水準指數、公平化水準指數、全球化水準指數,包括了經濟增長、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社會有序程度、生活品質的總體表達,應用“數量差距、速度差距、可估訂正”的三維模型,相對地評估出中國及各省、市、自治區同當代世界中等發達國家在實施嚴格比較後的現代化程度與現代化水準。

    (6)在對中國的現代化進行戰略評估時,發現代表“動力、品質、公平”的現代化三大本質要素中,目前(2001年)中國均處於宏觀判據“倒U形”曲線的左側,尚未通過“倒U形”曲線的頂端臨界,只有實現了這種“倒U形”的右側轉移,才能從宏觀上、整體上和戰略上正式判定進入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現代化軌道。

    (7)仔細地規定了什麼是“基本實現現代化”及什麼是“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準”,進行了中國與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的數量對比(現代化進程的數量差距,中國處於後進)、速度對比(現代化進程的速度差距,中國處於先進)、發展變數對比(也稱現代化進程的可估訂正,如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加入WTO、中國申辦奧運成功等對國家發展的促進,而日本的經濟衰退、美國新經濟的泡沫、美國911事件等對他們發展的制約等)。理論解釋和統計分析均表明,中國的現代化具有極為典型的“二元性”特徵,即在實現“工業化時代”目標的同時,疊加了“資訊化時代”的更高的現代化目標,基本否定了現在我國不少地區和城市應用傳統的、靜態的、預設的、無法體現與時俱進的現代化品格、不能與世界中等發達國家進行真實比較的英克爾斯體系(傳統工業化時代的現代化標準)或英克爾斯標準的變種去設計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和現代化目標,因此,造成了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混亂認識,並且造成了制定或評估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多重誤區。例如,應用英克爾斯標準,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整體的“現代化實現程度”已經達到0.763,表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已經超過3/4的路程,但是如同2000年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相比(共分8個大組比較),則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整體的“現代化實現程度”只有0.404,表示中國的現代化路程尚未走過一半。上述二者的計算結果相差35個百分點以上。這充分説明,英克爾斯指標只是傳統工業社會的標準,不僅起點低,而且未包括資訊社會所必須包括的新的現代化內容,它從根本上已經無法適應21世紀衡量現代化內容的客觀現實。

    (8)在世界上獨立地設計了“差距-速度-變數(噪聲)”的非線形三維預測模型,較完整地體現了現代化進程是動態的、與時俱進的、雙向互動的、內涵統一的品格。

    (9)應當著重指出在中國實現現代化的“二元性”特徵和具有雙重任務(工業化與資訊化)的艱巨性,既不能超越發展階段,又必鬚髮揮後發優勢實施跨越發展,在未來的50年時間內完成世界中等發達國家在過去100年間走過的發展歷程。

    中國網 2003年1月2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