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之後世界難民形勢的變化
李小麗

    (節選)

    發生“911事件”之後的一年裏,世界難民形勢起伏發展,總體依然十分嚴峻。阿富汗周邊國家及地區再次遭遇難民潮襲擊,中東地區難民問題久拖未決,矛盾日益激化,歐洲、非洲傳統熱點地區衝突有所緩和,難民回流人數增多,多數地區舊有的難民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1、美國出兵推翻塔利班政權,反恐軍事行動再次導致阿富汗爆發大規模難民潮

    阿富汗在冷戰時期曾是大國爭奪勢力範圍的角鬥場,曾經引發了大規模的難民危機。連年的內戰使這個中亞國家四分五裂,廢墟遍野,饑民成災,一度被國際社會所“遺忘”,成為宗教激進分子和國家分裂主義等極端勢力立足的樂園。國內極不穩定的政治局勢,使流落在其他國家的大批難民不敢貿然回家,僅長期滯留在巴基斯坦的難民就有200萬人,在伊朗有150萬人。

    美國紐約“911事件”發生後,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將長期居住在阿富汗的沙烏地阿拉伯富商本拉丹列為頭號嫌疑犯,認定本拉丹是“911”恐怖襲擊的幕後指使者。美國總統布希發誓要對本拉丹領導的基地組織和支援本拉丹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進行軍事打擊。這一舉動立即在阿富汗國內引起了強烈反映,“911事件”後一週內,就有10000余名阿富汗難民逃往巴基斯坦,5000余人滯留在巴阿邊境地區的難民營。聯合國難民署2001年9月19日發表報告,顯示阿富汗境內約有600萬人完全依賴外界提供的各種援助為生,在國際救援組織人員緊急撤出阿富汗、救援飛機被塔利班當局禁飛後,阿富汗難民的生存狀況日益惡化,面臨嚴重危機。2001年10月7日,美國對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軍事打擊正式開始,阿富汗再次出現大批難民逃亡的人流,原本已非常嚴峻的阿富汗難民問題雪上加霜,情況更加嚴重。隨著戰事的發展,美英空軍對阿富汗首都及主要城市實施了一輪猛于一輪的空襲造成了更大規模的難民逃亡。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發言人彼德凱斯勒2001年12月13日在喀布爾公佈,自美國開始對坎大哈地區進行猛烈空襲以來,一週內每天至少有2000多人逃離坎大哈前往巴基斯坦,還有一些市民向北逃往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根據聯合國有關機構的調查,有數據顯示,從2001年10月至11月,在喀布爾、馬扎裏沙裏夫、昆士都、賈拉拉巴德和坎大哈等城市中,有50-70%的居民都逃至外地躲避戰火,總人數約有100萬。美國打擊塔利班政權,僅派出了人數有限的陸軍特種作戰部隊參加戰鬥,地面軍事進攻主要依靠由少數民族組成、獲得西方支援的北方聯盟打前鋒。由於阿富汗內戰各派之間民族、教派矛盾異常複雜,許多普圖什族人由於害怕異族士兵的燒殺搶掠,也被迫加入了逃難的行列。據不完全統計,從美軍軍事打擊塔利班開始到阿富汗新過渡政府成立,其間約有數十萬人逃入巴基斯坦、伊朗等鄰國,100多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

    以卡爾扎伊為領導的阿富汗新政權成立以後,在國際部隊的維持之下,阿富汗的局勢逐漸向穩定方向發展,阿境內又一次出現大規模的難民返鄉潮。2002年3月,在阿富汗政府和其他國際人道組織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聯合國難民署在阿富汗全國設立了30個辦公地點和22個救援物資分發點,開始執行一項全年至少幫助125萬阿富汗難民返回自己的家園的安置計劃,目前這項共同實施的援助計劃已取得了空前的成績,大量的難民在領取聯合國人道主義救援機構分發的生活物品和現金後,乘坐聯合國難民署提供的車輛返回國內,巴基斯坦境內的一個難民營曾創下1天動用361輛運輸車輛,遣返4700名阿富汗難民的紀錄。聯合國難民署駐阿富汗辦事處2002年9月22日公佈的新聞通報,宣佈已有近150萬難民從巴基斯坦歸國,20萬難民從伊朗返回,近1萬難民從中亞各國回國,其中,大約有62萬難民回到了首都喀布爾。另有消息説,美國的軍事打擊行動結束以來,還有60萬阿富汗國內的“流離失所者”也返回了自己的家園,其中20萬人是經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組織安排的。

    2、沙龍政府推行強硬政策,中東巴勒斯坦難民問題重新激化

    巴勒斯坦難民問題由來已久,自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分治決議、以色列建國以來,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衝突不斷,中東地區先後爆發了四次戰爭。其中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和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産生的難民數量居多,累計約有750萬巴勒斯坦人被驅逐出家園或者被迫逃離猶太人控制區。這些難民大部分聚集在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城市,少部分滯留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難民營內。50多年來,巴勒斯坦難民問題一直未找到解決的有效辦法,成為嚴重阻礙中東和平進程的主要障礙之一。

    在歷次巴以舉行的和平談判過程中,難民問題都是雙方爭論的焦點之一。在難民回歸問題上,巴方提出在歷次以阿戰爭中失去家園的巴難民有權選擇回歸家園或者獲得經濟賠償,而以色列認為巴勒斯坦難民的回歸權對以色列來説是過分的要求,接受難民回歸權要求就意味著抹殺以色列的民族特徵,在這一問題上堅決不肯讓步。聯合國也曾經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試圖協商安排難民重返家園,卻一直遭到以色列的強烈抵制。美國總統克林頓卸任之前曾為以巴衝突進行斡旋調解,結果無功而返,其主要原因除了耶路撒冷的歸屬雙方各不相讓之外,更為棘手的是巴勒斯坦難民問題無法達成一致。歷經50多年之後,巴勒斯坦難民已繁衍到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巴勒斯坦難民返回家園的要求一直沒有放棄。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全世界600多萬巴勒斯坦人中,聚集在中東地區的有360多萬人,其中150萬集中在約旦,130萬集中在約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帶。有三分之一的難民聚集在59個難民營中。

    2001年3月沙龍政府上臺執政以後,大幅修正了工黨政府“以土地換和平”的政策,對巴勒斯坦人採取了一系列強硬措施。一些主張通過軍事手段結束以色列佔領的巴勒斯坦人不斷依託難民營的掩護和難民的支援向以色列發動軍事襲擊。少數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秘密招募志願者、烈士子女和難民後裔在以色列境內針對軍事和平民目標發動自殺性爆炸襲擊。以色列軍隊則在巴勒斯坦自治區內實施報復,武裝搜捕,摧毀房屋,暴力迴圈不斷升級。

    “911”事件後,巴勒斯坦激進組織製造的“人體炸彈”恐怖襲擊事件大幅度上升。以色列借美國在全球打擊恐怖主義之勢,對巴勒斯坦人實行了更為強硬的報復措施。將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定性為“支援恐怖主義活動的實體”,宣佈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為敵人,對巴勒斯坦軍事組織的負責人實行“定點清除”政策,並棄聯合國《日內瓦公約》有關條款于不顧,動用包括武裝直升機和坦克在內的重型武器對巴難民營連續實施報復性襲擊。2002年2月28日淩晨,以色列軍隊首次對約旦河西岸傑寧和拜巴拉塔兩個難民營發動直接攻擊,造成90多名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和難民傷亡。2002年3月28日,在貝魯特舉行召開了第14次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會上通過了一項新的“土地換和平”的倡議,要求以色列遵守聯合國有關決議,從1967年中東戰爭以來佔領的所有阿拉伯領土全面撤軍;承認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公正解決巴勒斯坦難民問題,以換取同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正常化,確保本地區所有國家的安全。以色列對阿拉伯世界的和平建議表示了謹慎的歡迎,但隨後而來的巴勒斯坦人自殺性爆炸襲擊和以色列對傑寧等巴勒斯坦難民營採取和進一步軍事行動,嚴重惡化了十分危險的巴以局勢。沙特和阿拉伯國家提出的中東和平新方案和國際社會為中東和平做出的努力都因此蒙上了一層陰影。2002年3月29日以色列再次對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鎮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以打擊巴“恐怖分子”為由向傑寧難民營發動了大規模軍事報復行動,引起國際社會的震驚和譴責。傑寧是約旦河西岸最北端的巴勒斯坦自治城市,市區東南的難民營中,95%以上的居民是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登記的難民,共收容了13000多名巴勒斯坦難民。以色列一直稱這裡是“巴勒斯坦恐怖主義中心”。以軍動用大量軍隊和重型武器包圍並強行攻佔了傑寧難民營,使用推土機摧毀難民營的建築,造成難民營內大量建築幾乎被夷為平地,難民傷亡慘重。到過傑寧難民營現場的美助理國務卿伯恩斯也不得不承認,難民營中現狀是一場“可怕的慘劇”。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援和工程處2002年4月8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以色列軍隊近來在巴勒斯坦難民營採取的“血腥”的軍事行動,呼籲以色列政府遵守日內瓦公約中保護平民的有關條款,立即停止對巴難民的襲擊,配合國際社會開展人道救援。據媒體報道,2002年3月至5月,以色列軍隊在其“防衛墻”行動中佔領了大量巴控城鎮,摧毀了2800多所難民臨時住房和878所民宅,至少造成1.7萬名巴勒斯坦難民無家可歸,使之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

    3、民族矛盾趨於和緩,非洲和歐洲巴爾幹地區呈現難民回流態勢

    經歷了多年的戰亂之後,非洲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謀和平、求發展的勢頭,民族矛盾趨於緩和,部族仇殺日漸平息,和平與穩定成為今日非洲的主流。儘管在一些地區局勢並不十分穩定,少數幾個國家,如賴比瑞亞、蒲隆地和象牙海岸等國家出現了新的衝突,有的還出現了新的難民潮,但在原先民族衝突和國內戰亂較為激烈、發生過大規模難民潮的中非、西非等地區,多數國家不同程度地顯現出和平的跡象。在國際社會和聯合難民署的幫助下,大批在外躲避戰火的難民陸續紛紛踏上返鄉的歸程。在獅子山,2002年 月,內戰雙方作出了妥協,在1.74萬名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人員的嚴密監督下,和平地舉行了總統和議會選舉,隨著戰鬥的平息,累計已有16.2萬難民從幾內亞等周邊國家返回了家園。在安哥拉,反政府軍隊領導人若納斯薩文比被政府軍擊斃後,政府與安盟反政府武裝于2002年4月正式簽署了停火協議,安哥拉國內400萬流離失所者和在國外的近50萬難民已陸續開始返回家鄉。厄利垂亞在爭取國家獨立和爭奪領土的邊境衝突中有總計達到16萬人的難民逃往蘇丹,一些人在外已經流亡30多年。2002年4月,衣索比亞和厄立特立亞的邊界爭端出現了和平解決的希望,兩國正式簽署了邊境劃界規則。聯合國難民署耗資2600萬美元採取的大規模遣返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迄今已有48700多名難民回到了厄利垂亞。在剛果,由政府主導、持續了53天的剛果(金)全國政治對話會議在南非太陽城結束。2002年4月19日,除反政府武裝民盟和少數幾個政黨外,與會的剛果政府代表與“解放剛果運動”及其他反對黨派、民間團體有代表簽署了關於國家過渡時期政治體制和機構的協議。國家局勢的穩定加速了流亡鄰國40萬難民的回國速度。蒲隆地國內戰火雖然並未完全熄滅,自2001年11月建立過渡政府後,從坦尚尼亞西部難民營回國的難民人員也在增多。目前滯留在坦西部地區卡蓋拉和基戈馬兩個難民營裏的蒲隆地難民約有35萬人,聯合國難民署正以每星期安排運送約1000人的速度遣返蒲隆地難民。

    歐洲巴爾幹地區的難民危機主要源於民族、宗教矛盾,大國的干預加重了危機的程度。隨著地區內和平勢力的增長和大國國際戰略的變化,各種矛盾的鬥爭趨向於達到平衡。從馬其頓敵對雙方在西方大國和北約的監督之下簽訂和平協議後至今,歐洲巴爾幹地區一年來的局勢基本處於一種相對平穩的態勢,原先塞族與阿族、其他少數民族之間相互敵視的情況趨於緩和。波黑政治形勢出現的好轉為解決波黑難民問題帶來了新的希望,國內安全環境的改善促使滯留各地的難民返鄉人數大幅度增加。波黑地區返回家園的難民人數大幅度增加。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1992年至1995年波黑戰爭期間逃離家園的難民總數約有180萬人左右,戰爭結束至今已有88萬難民返回了故鄉。僅在2002年上半年,返回家園的難民人數與上一年同比就增長了40%。馬其頓議會在2002年3月通過了赦免原阿族“民族解放軍”人員的法令,為國家克服安全危機實現和平創造了條件。在國際社會的幫助下,馬其頓難民遣返和國內重建工作進展順利。目前,2001年國內衝突造成的17萬難民和流離失所者已有15.5萬人重返家園。2002年7月,地區政治形勢發展又有了新的突破,波黑三國首腦在薩拉熱窩實現了歷史上第一次會晤,波黑主席團成員貝爾基奇、克裏扎諾維奇和拉迪希奇同南聯盟總統科什圖尼察和克羅埃西亞總統梅西奇在友好的氣氛中就雙邊關係和地區形勢等重要問題交換了意見,表達了談判解決爭端的決心以及進一步加強履行代頓協議、解決難民問題和打擊恐怖主義活動等領域的合作的願望。

    中國網 2003年01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