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以來我國産業結構調整,比較優勢突出

    入世以來,中國按照産業的國際比較優勢來構建自身的競爭優勢,優化自身的産業結構,由此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農業結構向生態型和環保型轉變。傳統的農業發展戰略從傳統型農業向市場競爭型農業轉變,從增産型農業向品質效益型農業轉變,從依靠資源消耗型的增長方式向重視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增長方式轉變。

    製造業技術進步加快。從製造業來看,如是加快促進我國製造業整體水準的提高,廣大而迅速成長的國內市場,生産要素的低成本和一定技術含量的製造業,使中國具有突出的製造業優勢。加入WTO後,由於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進一步接軌,市場透明度增加,製造業優勢將更加明顯,更多的製造廠商將向中國大陸轉移。日本經濟新聞社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東京證券交易所1143家上市公司中,有一半企業表示將在3年內把生産基地外遷,其中70%的企業將中國作為主要目的地。此外,加入WTO後,祖國大陸和港澳臺的經濟將進一步融合,促進港澳臺産業結構升級。

    服務業發展迅速。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傳統服務業(傳統的物流及餐飲旅館業)比重較大,現代服務業(金融、保險、電信及商業服務)比重小,服務業發展的空間非常廣闊。中國承諾加入WTO後有步驟地全面開放服務業。如上海正在加大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先行試點的步伐將在今後幾年內允許7大服務領域(一般商品的批發、零售和物流配送;會計、審計類仲介服務;高等教育;電影院的建設、經營;音像製品的分銷;電信增值服務;公路貨物運輸等)引進外資,同時承諾在入世後一年內,允許外資控股上海本地企業,三年內允許外資設立獨資企業。外資的進入將會打破國內服務業的行業壟斷,強化市場競爭,加快技術轉移,從而促進服務業效率的整體提高。中國將借助於外資的示範效應,擴大服務業門類,提升現代服務業比重。

    産業整合步步推進。在産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産業的組織和整合步步推進,入世“過渡期內”中國經濟迎來新的購並浪潮和産業大整合的時代。這一趨勢由經濟全球化和規模經濟的要求所決定。從全球範圍來看,企業購並規模逐年上升,大宗購並案明顯增加,相同行業的“強強聯合”成為主流,同時跨國購並迅速發展,並成為跨國投資的主要方式。但中國目前産業集中度相對較低,購並市場不能得到健全、迅速的發展,跨國購並佔FDI(國外直接投資)的比重還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加入WTO後,社會經濟開放程度和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企業家能力將逐步積累發展,市場仲介組織將進一步健全發展,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也將更加市場化,市場經濟體制基礎將更牢固,中國並購市場發展的障礙將逐步消除。

    更為重要的是,入世後,中國民營經濟將保持大發展勢頭,外資也將加快流入,這將成為中國購並市場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黨的十五大為解放生産力作出了一系列決定,尤其是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格局。這就為國有資産管理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提供了理論和政策根據。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的佈局和結構,通過購並推進國有企業的改組,使之從那些非核心部門退出,為民營企業大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而加入WTO,更是強化了股權流動和民營企業大發展的趨勢。同樣重要的是,入世後,外資也在加速進入。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外商實際投資同比增長18.69%,是改革開放歷年來的半年最高增幅。外資戰略性購並中國企業,加快參股、控股,搶佔中國市場,已是大勢所趨。比如,2001年12月29日匯豐銀行和香港的上海商業銀行分別參股上海銀行8%和3%,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則在原持有上海銀行5%股份的基礎上增持2%。此外,阿爾卡特也間接持股上海貝嶺。外資的參股控股,將賦予國內企業超常規發展的重大機遇,促使企業的資産規模、管理體制、經營理念和服務手段都發生重大變化。

    中國網 2003年1月1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