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月菊:國際貿易形勢分析

    2001年的國際貿易量急劇縮減,與2000年相比下降1%。2001年國際貿易的衰退可以説是全球性的,幾乎涉及所有的地區,儘管各地區衰退的程度有所不同。2002年的貿易狀況開始逐步好轉,多數國家和地區下降的幅度在逐月減少,有的已經開始緩慢增長。如果這種緩慢增長狀況能持續的話,2002年的國際貿易會走出2001年的陰影,開始低速增長,增長率為1%左右。隨著“9•11”影響的逐步減小,全球經濟恢復增長,預計2003年的國際貿易狀況會好于2002年。

    一、2001年國際貿易形勢回顧

    全球IT泡沫的破滅,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放緩和“911”事件的影響,導致2001年國際貿易形勢惡化。據WTO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2001年全球貨物出口量從上年增長11%急劇下滑至下降1%。以美元計算的全球商品貿易下降了4.5%,是1982以來年縮量最大的一年(參見圖1)。全球工業製成品出口下跌了2.5%;農業和礦産品的貿易與往年相比增長速度大大放緩,同比僅增長了1.5%。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亞洲地區,出口額為-9%,進口額為-7%,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該地區的貿易增長速度一直在世界貿易中處於領先地位,是國際貿易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日本的商品出口呈現雙位數的下降,增長率為-16%,為2001年世界出口下降幅度最大的國家。

    


    資料來源:根據世界貿易組織《2002年年報》(2002年7月)繪製,圖中2002年數據為作者預測數。

    2001年的世界服務貿易出現了自1983年以來首次下降,服務貿易額僅為1.44萬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幾乎影響到了所有的服務貿易項目和所有貿易地區。據世界旅遊組織2002年9月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2001年全球旅遊收入為4620億美元,同比下降2.6%。英國和美國旅遊收入下降的幅度最大,分別達到18.8%和11.9%。運輸服務收入也下降了2%。最大的服務項目(包括交通、保險、金融服務、專利和許可證費)在2001年處於停滯發展狀態。各主要地區間服務貿易的下降程度是不同的。拉美和亞洲的出口下降幅度最大,分別由上年的增長11%和12%,下降到2001年的增長-4%和-2%.北美的進口由上年的增長14%下降到2001年的-6%。

    儘管2001年全球經濟疲軟,一些國家和地區仍然在不景氣的大環境中獲得了較為強勁的增長。如經濟轉型國家、非洲和中東地區,由於受IT泡沫破滅的影響較小,而且在燃料出口中獲益較多,因此經濟和貿易增長較快。經濟轉型國家的區域內貿易達到兩位數的增長水準,成為2001年全球貿易的亮點。非洲和中東地區由於燃料出口增長較快,同時帶動了GDP和進口的增長。

    中國的貿易增長雖然受到主要出口市場疲軟的影響,與上年相比增長幅度大幅下降,但在世界貿易普遍不景氣甚至出現大幅度下滑的背景下,中國的外貿仍然一枝獨秀,進口和出口都有較高的增長,增長率達到9%。按照商品貿易出口和進口排序,如果把歐盟作為一個整體計算的話,中國則是世界上第四大貿易國。

    二、2002年國際貿易形勢分析

    從全年走勢看,2002年的國際貿易有望走出下降,預計國際貿易量將增長1%左右,國際貿易額增長2%左右。原因是:第一,2002年上半年,主要貿易區的進口雖呈下降態勢,但下降的幅度卻在逐月減少,説明國際貿易已經開始緩慢回升。第二,受“911”事件的影響,2001年國際貿易的大幅下跌主要出現在下半年,特別第四季度。因此,如果國際貿易緩慢回升的態勢能夠持續的話,2002年下半年國際貿易的同比增長將出現正增長,特別是第四季度增長的幅度會更大,從而有望使全年的貿易恢復至正增長。第三,資訊技術産品生産和需求的復蘇,也給下半年國際貿易的增長帶來了希望。第四,2002年上半年全球的服務貿易強力反彈,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彌補貨物貿易下降的影響。第五,與上年相比,2002年國際市場主要商品價格普遍反彈,因此,以美元計算的國際貿易額的增長幅度也會加大,貿易額的增長將高於貿易量的增長。

    從2002年上半年的情況看,國際貿易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 美國進出口貿易仍未走出下降狀態,但貿易降幅逐月減少

    美國商務部的最新統計顯示,2002年1-8月份,美國進出口總額為15625億美元,比2001年同期減少3.95%;其中,出口6415.2億美元,進口9209.8億美元,同比分別減少6.76%和1.90%(參見表1)。美對其前十大貿易夥伴的貿易中,僅對中國和馬來西亞的貿易出現增長。

    雖然美國進出口貿易絕對值仍低於上年同期的水準,但1-8月,美單月進出口額出現逐步增長勢頭,在比例變化上表現為貿易降幅逐月縮小,6月份開始進入正增長。1-8月份的增長幅度分別是-13.2%、-9.5%、-9.2%、-4.1%、-0.6%、0.77%、2.9%、3.3%。同期,美對外貿易逆差出現較快增長。1-8月貿易逆差總額達279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4%。由於2001年美國貿易的大幅下跌主要出現在9月以後,所以,按此趨勢發展下去,2002年美對外貿易仍有可能保持或超過2001年的水準。

     表 1 2001-2002年美國商品和服務貿易情況單位: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作者據美國商務部2002年10月18日發佈的《美國貿易統計》繪製。

    2、世界主要進口市場的進口額仍呈下降態勢

    2002年上半年,美國、歐盟和日本的進口額比2001年同期分別下降了4.3%、7.3%和6.5%。根據歐盟委員會統計局公佈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由於2002年上半年進口的下降,歐元區外貿順差達420億歐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高達877%。歐盟從日、美、俄三國進口下降較大。其中,從日本進口下降了18%,從美國進口下降了11%,從俄羅斯進口下降了8%。特別是法國上半年的進口下降幅度高達7.4%。日本在出口增長1.6%的同時,進口也下跌了6.5%,從美國、歐盟和亞洲的進口分別下降了9.4%,3.8%和3.8%。

    由於美國、歐盟和日本的進口額約佔世界進口總額的50%。這些市場進口增長的緩慢,直接影響其他國家和地區出口的增長。

    3、亞洲地區仍是國際貿易增長最快的地區

    隨著亞洲地區經濟的逐步復蘇和IT市場需求的緩慢回升,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狀況也逐漸好轉。亞洲地區仍將成為2002年國際貿易增長最快的地區。南韓央行8月22日發表的統計顯示,上半年南韓經濟增長率為6%,超過年初的預期。其中第一季度增長5.7%,第二季度增長6.3%。拉動南韓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出口迅猛增長,二季度南韓出口增長13.7%,7月份出口增幅高達20%。2002年上半年馬來西亞出口穩步增長,其中6月份出口76.3億美元,增長5.8%,進口66億美元,增長3.5%。6月份外貿盈餘10.4億美元,增長22.6%。泰國商業部將2002年出口增長率定為5.6%。

    中國依然是國際貿易增長的亮點。據海關統計,2002年1-8月,中國進出口總值累計3835億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長16%。其中進口1828億美元,增長15%;出口2007億美元,增長18%。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79億美元。

    4、拉美地區貿易下跌局面難以扭轉

    由於美國市場需求仍然疲軟,以及受阿根廷經濟危機的影響,使對美國市場依賴性較強的拉美地區貿易表現不佳。據巴西外貿部估計,2002年巴西出口額可能會達到490億美元,比2001年下降4-6%,預計全年的貿易順差將在70億美元左右。

    據哥倫比亞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字,2002年上半年,哥倫比亞進口總額60.58億美元,同比下降7.2%,運輸工具進口下降18%,中間産品進口下降5.4%。咖啡等傳統商品出口下降明顯。

    據智利2002年7月18日《信使報》報道,智利2002年上半年累計出口95.793億美元,進口77.167億美元,比2001年同期分別下降5.1%和9.7%。但智利出口在連續11個月大幅下降後,6月出現了年增長率9.5%的驚人數字。因智利的出口占GDP的60%,因此6月份出現的出口增長給智利經濟界帶來一片驚喜,特別是帶來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希望。

    可見,拉美地區主要國家的進出口貿易均未擺脫下跌局面。即使下半年貿易狀況有所好轉的話,全年的下跌局面也很難扭轉。

    5、 IT市場需求緩慢回升,給國際貿易的增長帶來一線生機。

    從2002年上半年的情況看,IT市場需求已經走去下降的陰影,開始緩慢回升。特別是IT産品中最受青睞的半導體和個人電腦,已經呈現出緩慢而平穩的增長態勢。

    據業內專家分析:自2001年年底以來,全球半導體工業已開始復蘇,特別是來自無線和數位方面的需求增長較快。美國半導體産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SIA)公佈的數據顯示,2001年全球半導體銷售第二季成長5.8%;2002年全球電腦晶片産業銷量第三季將較第二季成長7-9%,就全年而言,全球晶片銷售預計將比低迷的2001年高3%。

    從全球個人電腦市場上看,2002年有望逐步回暖至實現正增長,但因市場日趨飽和,無法回到2000年以前年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的水準。研究科技市場動態的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9月9日預測,2002年全球個人電腦(PC)銷售增長1.1%,達1.36億美元,並預期2003年將增長8.4%。

    在全球半導體業,持續顯示亞洲新興半導體中心的相對強勢。如2002年上半年,中國台灣在半導體設備銷售方面猛增49.3%。2002年上半年南韓電子産品出口228億美元,同比增長8.2%。 南韓産業資源部預計,2002年下半年,包括半導體在內的電子産品的出口將比2001年同期增長33.5%,達335億美元。從而全年電子産品的出口將增長20.5%,達623億美元。

    在PC領域也是如此。由於經濟放緩腳步,發達經濟體中的企業與消費者大多認為無須更換舊的PC,因此,西歐與日本PC出貨量將會縮減,而美國出貨量將僅微幅增長0.5%,顯示實質的增長來自於新興市場。

    三、國際商品市場情況

    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繼2001年末跌至谷底後,便一路攀升。英國《經濟學家》週刊公佈的綜合反映國際市場初級産品價格變化的“世界商品價格指數”(不含石油)顯示,繼2001年12月較上年同期下降9.9%後,至2002年3月,較上年12月回升6.6%,其後經4—5月份的回落後,6—7月份又再見上升。截止2002年7月,較上年12月回升11%。其中,原料類商品和食品飲料商品價格分別回升12%和10.5%。原油價格升幅尤大,同期上升37.6%,其次為農産品原料類商品,價格上升20.8%,有色金屬類商品價格也升5%。一些主要工業製成品的價格也有所上升。如同期,鋼材價格上升9.2%,一些基本石油化工原料價平均上升34.5%,通用塑膠價升4.6%,棉紗、布價格也分別上升5.8%和6.1%。

    2002年以來國際市場許多商品價格出現回升和續升,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市場需求有較明顯的恢復。2002年以來世界經濟形勢較2001年有所恢復,國際市場對一些商品的需求也出現明顯的增長,價格隨之大幅攀升。

    其次,有些産品的産量趨減。如世界主要生産天然橡膠的泰國,2002年1月份天然橡膠的産量較上年同期驟減10%;加上近期馬來西亞的大雨和泰國的炎夏,影響了割膠和膠乳産量,使世界天然橡膠的供應持續吃緊,價格一度升至5年來的新高。 繼2002年1月1日起歐佩克國家決定將其原油日産量減少150萬桶後,3月15日和6月26日又先後兩次宣佈其日産量限額繼續保持不變,加之中東巴以局勢緊張以及伊拉克一度宣佈停止其原油出口1個月,進一步加劇了油價的上漲。

    再次,美元匯價持續下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價格的上漲。據計算,自年初至 6月底,美元對西方一些主要貨幣的匯價平均已下跌7.8%。7月份以來仍有下跌,其對歐元和日元的匯價又分別再降3.6%和4.2%,對英鎊、瑞士法郎等匯價也都各有下跌。這種情況除影響國際商品市場的需求外,也使國際市場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有所上浮。

    2002年以來也有為數不多的商品價格仍有下跌或轉跌,但影響不大。由於産量增長,供應充裕,與上年12月相比,2002年7月糖價下跌15.8%,鉛、葵花籽油和花生油等價格也各跌逾5%。 此外,一些商品如鉛等,則由於需求低迷而造成價格下跌。至6月底,倫敦金屬交易所鉛的庫存已因此升達17.9萬噸,即較上年底上升了82.7%。

    預計2003年國際商品市場需求將繼續有所增長,許多商品的供應短期內仍將趨緊,價格上升。但由於2002年以來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的總體水準已有較大回升,今後一年價格的發展將是緩慢和適度的,難再保持較大漲勢。

    四、歐美在貿易領域的主要分歧

    近來,國際貿易摩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美國2002年3月下旬單方宣佈增加進口鋼鐵關稅8—30%後,5月中旬美國總統布希又簽署了一項新的農業法案,要在未來10年內向美國農業部門補貼1900億美元,在國際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在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中,首當其衝的對像是歐盟。歐盟和美國是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貿易體,它們為自身利益而挑起的貿易衝突牽涉到的不僅是雙方的利益,還涉及全球多邊貿易談判能否順利進行,國際自由貿易規則的前途等問題,這些衝突無疑對世界貿易會産生不利影響。

    美歐貿易摩擦主要分歧在以下幾方面:

    1、農産品問題

    2002年5月13日,布希簽署新的農業法,大幅度提高政府對農業的補貼。這項新農業法遭到世界許多國家的批評。歐盟已表示,將就這一問題向世界貿易組織控告美國。

     其實,歐美在農産品補貼問題上矛盾由來已久。歐盟長期以來通過實施共同農業政策,對農業生産進行補貼。經合組織的資料表明,1999年歐盟農業補貼佔農業生産總值的一半左右,美國對此非常不滿。在世貿組織多哈會議上,美國聯合發展中國家對歐盟施壓,要求其開放農産品市場。而歐盟則指責美國也對農業提供大量補貼,只不過補貼方式比較隱蔽。目前,美國平均對每個農場的補貼由1996年的3000美元提高到15000美元,歐盟則一直維持5000美元的水準,因此美國做的是其要求別人不要做的事。為此,雙方爭論不休,互不相讓。布希新農業法的頒布,使已有矛盾進一步激化。

    此外,激素牛肉、轉基因産品和香蕉問題也一直是歐美農産品貿易衝突的重點。

    歐盟于15年前開始禁止進口所有用生長激素餵養的牲畜及其加工産品,而生長激素在美國養牛業中廣泛使用,美國對歐盟牛肉出口因此受到嚴重影響。1998年,世貿組織裁定歐盟的進口禁令非法,歐盟對此置之不理。1999年7月,美國和加拿大宣佈對來自歐盟的1.17億美元的産品加倍徵收關稅。此後,美國曾建議在含激素牛肉包裝上加貼標簽,歐盟拒絕接受,歐盟甚至考慮以科學為依據,通過立法支援激素牛肉進口禁令。當然,歐盟也建議通過進口美國非激素牛肉來換取美國取消制裁。目前,歐美在此問題上的分歧尚未有解決的跡象。

    在轉基因産品方面,美國是種植轉基因産品最多的國家,尤其是玉米和大豆使用的轉基因種子最多。歐盟以安全為由禁止進口美國的玉米,美國出口商為此每年蒙受2億美元的損失。2000年7月,歐盟環境部長又無限期延長對轉基因農産品的進口禁令。

    從1993年起,歐盟實行了一套有利於其成員國從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進口香蕉的配額規定,從而損害了控制中美洲香蕉生産的三家美國跨國公司的利益,為此,美國將歐盟告到世貿組織,並於1997年勝訴。1999年4月,為報復歐盟,美國宣佈把來自歐盟1.99億美元的産品進口關稅提高100%。此後,歐盟開始考慮修改其香蕉進口政策,並於2001年4月與美國布希政府達成協定。協議規定,2005年之前,拉美國家享受的A類和B類關稅年度配額將增加10萬噸,而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享受的C類關稅配額則減少10萬噸;歐盟同意自2006年起對香蕉進口實行單一關稅管理;美國在協議生效後暫時取消懲罰性關稅等制裁措施。至此,歐美在此問題上的爭執暫告一段落。

    2、出口補貼

    歐盟一直對美國的外銷公司法不滿,認為是美國對本國公司的一種變相出口補貼。2002年8月30日,世貿組織裁決,歐盟可以對美國實施40億美元的制裁。這是美國多年來在貿易糾紛中所遭到的最大失敗。

    美國國會于1984年通過外銷公司法(FSC),允許美國公司通過其海外子公司出口可免繳該部分出口業務所得稅,美國公司可以此提高産品競爭力。美國波音、通用電氣、克萊斯勒、摩托羅拉和柯達等跨國公司每年因此有20億美元的利潤免繳所得稅。歐盟認為這實際上是一種出口補貼措施,歐洲公司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歐盟在1999年將美國推上世貿組織被告席。1999年9月世貿組織初步裁定美國的做法違反世貿規則,應立即終止,並要求美國在2000年10月1日前必須在法律上做出調整,否則歐洲有權根據世貿的有關規定,對美國4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徵收100%的懲罰性關稅。2000年7月美國眾議院通過議案,要求跨國公司關閉那些純粹為避稅而設立的數百家海外子公司。作為補償,美國政府將在5年內為這類公司提供15億美元的減稅額。這一議案遭到歐盟拒絕,但美國堅持不退讓。 2001年7月,世貿組織仲裁委員會再次要求美國立即終止此種變相出口補貼。美國宣稱其做法與一般出口補貼不同,是為避免雙重徵稅而採取的措施,因此提出上訴。2002年1月15日,世貿組織三人上訴小組裁定美國的做法為非法貿易補貼,該裁定為最終裁定。8月30日,世貿組織裁決,歐盟可以對美國實施40億美元的制裁。

    面對世貿組織的裁定,美國態度強硬,並警告歐盟,如果歐盟執意對美國實施貿易制裁,大西洋兩岸將展開全面的貿易戰。正如美國貿易代表佐立克所説,如果制裁,就相當於給世界貿易體制引爆了一顆原子彈。美國對鋼鐵進口徵收高額附加稅,本來就使大西洋兩岸的貿易關係搖擺不定;如果馬上制裁,情況就會更糟糕,會使多哈回合的貿易自由化談判的努力付之東流。而且,對大量的美國出口産品實施懲罰性關稅對歐洲企業和消費者的傷害並不比美國人輕。面對威脅,歐盟非常低調,歐盟多數國家也都主張避免與美國貿易對決。因此,雙方在此問題上如何走出死衚同,值得關注。

    3、鋼鐵産品

    美國多年來一直指責歐洲、俄羅斯、日本鋼鐵企業向美國傾銷鋼鐵産品。為平息美國的不滿,歐盟曾主動減少對美鋼鐵出口。然而,美國出於經濟利益和政黨利益的目的,于2002年3月5日宣佈對來自包括歐盟在內的十幾個國家的鋼鐵進口製品在今後3年內徵收高達30%的關稅,以拯救本國的鋼鐵工業。

    美國的決定遭到了歐盟等主要鋼鐵出口國的強烈反對。歐盟3月7日正式向世界貿易組織仲裁委員會起訴。5月14日又向世貿組織提交了準備對美國産品實施制裁的清單。制裁清單分為短期和長期兩種,“短清單”總值為3.78億歐元,內容包括針對果汁、某些紡織和鋼鐵産品以及大米在內的商品徵收100%的關稅,歐盟委員會希望該清單經歐盟成員國批准後能夠從6月18日開始實施。而“長清單”的總值為6.06億歐元,若美國被世貿組織裁決為違法,且繼續一意孤行,歐盟則將對“長清單”中所列的美國産品實施制裁措施。

    不過,根據世貿規定,上述制裁措施只有到世界貿易組織對美國徵收高額鋼材關稅一事做出裁決後才能付諸實施,而世貿組織的裁決估計到明年中才會出來。為向美國施壓,歐盟欲在世貿組織做出最終裁決前,先行採取部分報復措施。美國態度強硬,布希政府不僅強調美國對鋼鐵産品加徵關稅的做法合理合法,而且威脅歐盟不要在世貿組織做出裁定之前就採取報復措施,否則美國將採取進一步報復行動。

    五、2003年國際貿易形勢預測

    從2002年上半年的情況看,全球經濟增速比預期的緩慢,因此,一些國際組織和世界著名的預測研究機構紛紛調低對2002年和2003年世界經濟形勢的預測。英國經濟學家情報組(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的最新分析報告將原先預測的3.2%和4.1%調整到目前的2.9%和3.9%。儘管如此,2003年世界經濟形勢將好于2002年似乎已經成為共識。

    從IT産業來看,2002的産銷增長溫和而平緩,2003年IT産業將進入一個新的增長期。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SIA)預測,該産業在2003年將增長23.3%, 2004年有望增長20.9%。IDC也預期2003年全球個人電腦銷售將增長8.4%。目前,IT産品貿易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近20%。從2000年的情況看,世界IT産品貿易增長19.7%,對世界貿易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8%。可見,IT産業的復蘇,無疑將給國際貿易的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但從目前的情形看,世界經濟中依然存在著許多風險。中東國家的緊張局勢,尤其是美英兩國決定在今後12月中對伊拉克開戰,無疑將影響到中東地區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的發展。同時,以巴衝突的進一步升級將給該地區的國家帶來更大的不穩定,同時也將影響到世界石油價格,並使OECD國家的經濟復蘇更加緩慢。此外,拉美一些新興市場型國家,尤其是巴西,拖欠欠款所造成的影響等,也將直接影響到全球經濟的發展,抑制新興市場型國家的經濟增長,同時也將減緩OECD國家的對外投資。

    可見,儘管2003年世界經濟形勢能會好于2002年,IT産業將進入一個新的增長期,但2003年國際貿易出現快速增長的可能性不大。預計2003年的國際貿易仍將處於緩慢增長狀態,增長速度會高於2002年。

    中國網 2003年1月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