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進出口形勢分析……李文鋒

    (節選)

    一、2002年以來外貿進出口情況

    2002年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了較高增長,尤其是出口增長好于年初預計。據海關統計,2002年1-9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4451.35億美元,同比增長18.3%,其中:出口2325.64億美元,同比增長19.4%;進口2125.72億美元,同比增長17.2%,進出口順差199.92億美元,同比增長49.4%。外商投資企業成為外貿出口的重要主體,增長23.9%,集體和私營等其他企業成為我國擴大出口的生力軍,增長61.9%。我國對主要經濟體的出口都實現了高速增長,1-9月,對香港、美國、歐盟、日本的出口增速分別為25.2%、24.5%、13.8%、4.9%。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繼續成為我國出口的重要增長點,1-9月分別高達29.5%和45.2%。

    我國外貿出口的這種高速增長,是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主要發達國家出口均下降的情況下取得的(2002年上半年,美國出口下降8.9%,法國下降1.9%,德國下降0.5%),對我國國民經濟較快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我國能夠實現外貿出口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02年上半年GDP增長7.8%,品質提高,為出口增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經濟基礎和良好條件。外經貿的發展取決於國民經濟的速度、品質,反過來,外經貿又促進和拉動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二是我國制定的一系列擴大出口、鼓勵吸收外資的政策措施得到了穩定和落實。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制定了一系列擴大出口和吸收外資的政策,這些政策對保持出口穩定增長髮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年的形勢下,這種政策作用更加突出。

    三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積極效應逐步顯現。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法制建設和政府職能轉變取得新進展,政府的服務意識、企業的競爭意識明顯加強。我國向其他成員開放市場,同時也獲得了進入其他成員市場的機會,一些國際零售集團擴大向我國採購商品,刺激了出口,吸引外資的效應更加明顯。同時降低關稅和取消一些非關稅措施後,進口沒有激增,貿易保持了順差,一些重要敏感領域沒有受到衝擊。

    四是世界製造業加快向中國轉移,並迅速形成了較強的生産出口能力。

    2001年以來,在全球經濟顯著放慢特別是美國經濟嚴重滑坡的大背景下,中國政治穩定、經濟快速增長和即將加入WTO、申奧成功等一系列因素,使中國成為全球經濟中的一個?#23433;全島?#12290;在不少行業出現了跨國公司增加在中國的生産和採購、壓縮在其他地方的生産和出口的現象,這在機電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摩托羅拉關閉了歐洲和南美的工廠,增加了在中國的投資和生産。世界上主要電子資訊製造商都將其生産網路擴大到中國,將中國納入其全球生産和供應鏈之中。因此,在全球資訊技術産業和貿易大幅收縮的背景下,我國以資訊技術産品為主的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仍能維持20%以上的增速。

    在中國形成這種生産轉移效應主要有以下成因:第一,世界經濟不景氣特別是作為火車頭的美國經濟下滑是形成這一效應的國際大環境;第二,我國良好的政治經濟形勢和國內外對中國經濟長期預期改善,是這一效應形成的關鍵,我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資訊技術市場的一枝獨秀更是導致資訊技術産業生産和採購向我集中的直接誘因;第三,大量外商投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進入中國(也包括部分沿海地區有實力的內資企業的發展),充分發揮了我國製造業的比較優勢,顯著增強了我國出口競爭力,是導致全球生産向我國轉移的重要基礎;第四,我國採取的優化通關環境、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和吸收外資的政策措施,對這一效應的形成發揮了積極作用。

    五是美元走低有利於我國出口競爭力的提高。今年以來,美元持續走低,尤其是近期美元出現大幅貶值,呈持續震蕩下跌的趨勢。美元下跌,進一步增加了採用浮動匯率制的我周邊國家貨幣連鎖升值的壓力,導致人民幣匯率相對貶值,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東南亞國家與我出口商品結構相似,出口市場均以美國市場為主,我與其存在直接競爭關係,美元貶值對我今年擴大對美出口的正面影響比較明顯。

    二、影響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外貿進出口的主要因素

    在外貿進出口實現較高增長的同時,我們還要關注有可能影響我國出口增長的不良因素。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外貿出口仍將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世界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的變化是影響今後一段時期我外貿出口增長的關鍵因素。

    2001年以來,世界經濟已擺脫了2001年底以前出現的停滯和下降,進入了復蘇過程。IMF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約為2.8%,明年為3.7%,預計歐元區全年經濟增長0.9%,日本實際GDP全年將下降0.5%,亞洲發展中國家全年經濟增長6.1%。隨著2001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活動增強,世界貿易也開始出現復蘇。根據世貿組織的預計,如果下半年發達國家和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復蘇勢頭繼續保持,

    2002年世界商品貿易量可望出現1%的微弱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世界經濟復蘇勢頭有所減緩,各種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加,不排除出現逆轉的可能。世界經濟尤其美國經濟形勢的變化對我國外經貿的影響是複雜的、多面的。一方面,美國經濟不景氣,需求低迷、公司投資能力下降以及金融市場動蕩的擴散效應,對我國整體出口、引資乃至經濟、金融發展環境會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國民經濟一枝獨秀和作為全球安全穩定投資和運營場所的相對優勢進一步凸現,中國巨大市場潛力和製造業優勢將進一步為世界各國、地區所倚重,跨國公司投資、採購和生産向我轉移的勢頭有可能加強,從而也會對我國出口、引資和經濟發展産生積極的影響。我國目前的出口市場中,美國佔21%,如果加上香港等地的轉口貿易,對美出口要佔到40%左右。美國經濟增長趨緩,將會使其國內消費大幅削減。特別是,美國經濟放緩對我國經濟尤其是貿易所産生的影響將會通過周邊地區這一中間環節而得到放大,對此我們必須有足夠的重視。

    世界貿易區域化加劇了貿易替代性,對我擴大出口空間形成制約。

    歐元進入流通後,歐元區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區內貿易替代區外貿易的趨勢在一定程度加強,存在類似情況的還有北美自由貿易區。目前,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組成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區內貿易佔其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已由1994年的42.6%提升到2001年上半年的46.6%。墨西哥1995年出口僅為795億美元,2000年出口1664億美元,85%以上為工業製成品,其中20%以上為高新技術産品,88%的出口市場在美國。世界上一些主要自由貿易區區內貿易的迅速增長,一方面使這些區內國家對區外需求的依賴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也使我擴大對這些國家出口處於不利地位。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外貿出口的外部環境趨緊。

    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往往就是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時候。2002年以來,為了爭奪國外市場、保護本國市場,以美國為首的部分國家頻頻使用貿易保護手段。目前,我國已經成為遭受反傾銷和保障措施最多的國家。2001年,針對我國出口産品的反傾銷案件高達49起。美國、印度、阿根廷等國家頻繁發起對我國出口産品的反傾銷,極大地損害了我國的出口。同時,美國等一些發達成員還利用特殊保障措施和一整套監督機制,限制我産品的出口。2001年國外針對我國出口産品採取特殊保障措施的案件有9起;2002年已經有6起。即使世界經濟出現好轉,我一些優勢産品仍會受到這一因素的制約。

    一些生産和出口能力出現開始外移,將有可能影響到我加工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珠江三角洲地區一些具有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出現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轉移的趨勢。一些高新技術産業如IT産業,由於産品的生命週期大大縮短,結構調整的步伐大大加快,設備和訂單的轉移更為容易。如何使加工貿易既能夠引進來,同時又留得住,這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面臨的嚴峻問題。

    從國際國內經濟貿易形勢看,導致我國進口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在短期內仍難消除。

    2002年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一年,我國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在出口實現較高增長的同時,進口需求保持旺盛。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將繼續履行有關承諾,降低大豆、玉米、小麥等農産品,汽車、化肥、化工産品、移動通訊産品等工業品的進口關稅,逐步削減相應的非關稅措施,而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進口調控措施特別是有關産品的技術性措施體系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短期內可能會出現進口增長過快的情況,增加我國對外貿易平衡的壓力。

    根據以上分析,在世界經濟環境不發生大的變化情況下,同時我國各項外經貿政策能夠保持連續和穩定,

    保持2003年外貿進出口與國民經濟的大致同步增長是可望實現的。

    (作者單位:外經貿部政策研究室)

    中國網 2002年12月2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