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80億元建公路 廣東山區公路建設規模史無前例

    以“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成名的廣東交通,最近又出臺了一個政府出資修路的決定,廣東省財政分兩年拿出80億元進行公路建設,其中30億元用於山區普通公路建設,重點放在完善山區縣通鎮公路網路,用2-3年時間實現縣到鎮基本通三級公路,通車里程近4600公里,並且全部作為公益項目,不設收費站。

    以修路為山區發展突破口

    由財政拿出這麼多資金搞山區公路建設,在廣東交通建設史上堪稱“史無前例”。

    實際上,廣東下這個決心是為了把山區公路建設作為山區發展的突破口。通過修路,解決山區時空閉塞、交通不便、資訊不靈問題,讓人才、資本進得去,貨物、礦産出得來;通過建設快捷的公路網路,提升山區的戰略地位和區位優勢。

    廣東許多山區鄉鎮甚至市縣公路的現狀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路面翻漿”。偏遠村莊的幹部群眾到鎮裏辦點事,一來一往要好幾個小時,更不要説發展經濟了。

    按有關技術標準,二、三級公路的遠景設計年限分別為15年和10年,一般能適應的交通量分別是每晝夜3000-7500輛和1000-4000輛以下中型車。可以説,有了這一次的“4600公里通道”,廣東山區公路在路面等級、抗災能力方面都將躍上一個新臺階。

    不收費公路仍需各方支援

    建設“4600公里通道”還蘊含著另一個“史無前例”———公路全部不設收費站。一些專家表示,我國路網結構隨著高速公路發展已發生很大變化,但因收費引起的矛盾卻日益嚴重。效益好的公路可以通過收費還貸,而自然條件差、交通量小的公路,收費還貸很困難。也就是説,目前我國通過收費還貸修建二、三級路的發展空間已經很小。

    事實也證明,廣大幹部群眾在修路這件事上的觀念已經逐漸從“要我修路”轉變為“我要修路”。以粵北的南雄市為例,縣道沿線居住的群眾為了修好路紛紛自願捐款,少則三五元,多則數百元。主田鎮在外經商的青年池帝軍,回鄉看到正在鋪水泥路,當即捐資30萬元。他説:“我是從山裏這條路走出去的。我願今後更多的人從這條路走向富裕。”據不完全統計,南雄市公路建設中,自願捐款捐物超過1000萬元。

    山區公路建設迎接新的發展潮

    在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方針下,為了進一步加快全省山區和珠三角發達地區的協調發展,廣東省提出,全面加快山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山區國道、省道主幹線公路的改造,實現地級市通高速公路,市到縣通二級公路,縣到鎮基本實現通三級公路,儘快形成與高速公路相銜接的區域公路網路。

    最近,從國家計委和交通部傳出消息,今後3年我國將安排一批國債用於改善農村公路技術等級,實現硬底化。這批國債投放重點是東部的行政村公路、中部的縣到鄉公路、西部的縣際公路。這顯示,廣東在山區公路上的大投入,與國家今後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十分契合,並且為迎接下一步縣鄉公路建設的高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人民日報 . 華南新聞》 2002年11月1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