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趕上了最好的發展時期──訪十六大代表、民營企業家蔣錫培

    走出人民大會堂,江蘇遠東集團董事長蔣錫培滿臉笑容。

    “我沒想到,總書記報告中有關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關係的問題,會闡述得那麼細、那麼深,讓我更加堅信新世紀民營企業的春天已經到來。”

    39歲的蔣錫培有很多“沒想到”———

    13年前,這個鐘錶匠癡想著這輩子能掙上5萬元錢。沒想到,13年後,他累計交給國家的稅收就有數億元;

    當他剛剛富裕起來,偷偷摸摸將紅包塞給跟他幹活的職工時,沒想到今天他會理直氣壯地説———本企業員工家産千萬和百萬的已有幾百名;

    當他為頭頂上“個體戶”、“民企老闆”的帽子忐忑不安時,沒想到一個個榮譽接踵而至。特別是,當他經過無記名投票當選為黨的十六大代表時,不禁喜極而泣。“我真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所有的民營企業,為了我們的黨和國家高興。”

    蔣錫培向記者描述那記憶猶新的一幕:當他在申請表上“身份”一欄莊重地填上“民營企業家”幾個字時,他清楚地意識到,他將成為黨代會歷史上第一次純粹以民營企業家身份參會的黨代表。

    1989年底醞釀創業,從一個100多萬自籌資金、28名青年職工的小企業,發展到如今擁有12億資産、年銷售20多億元的大型股份制企業。1991年宣誓加入中國共産黨的蔣錫培由衷地説:“我趕上了最好的發展時期。沒有黨和政府的支援,我是過不了很多難關的。”

    正因為珍惜企業發展的大好機會,蔣錫培説自己一直備感壓力,從未間斷過學習。“有人説,靠著政策好和當初的拼搏,一個民營企業容易起步。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暴露許多問題,比如沒有長遠戰略,人才儲備不足,家族式管理,等等。不少民營企業因此很難做大做強。”

    早在5年前,遠東初具規模時,蔣錫培就冷靜地提醒一些滋生自滿情緒的創業戰友。他作出了一個當時令許多人想不到的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在海內外廣納賢才。

    已經在紐西蘭工作、生活了6年的杜立平,起初沒有留意國內這個不起眼的民營企業。可是一封一封執著的郵件,一個個真誠的電話,終於使他心動。當他意外地見到專程登門拜訪的蔣錫培時,立即被這位同齡人微笑的面容所折服———那是一張很中國的臉:沉靜、謙和、誠信、堅毅、智慧。

    杜立平從紐西蘭回來了,陳亞洲從加拿大回來了……不到5年功夫,就有5名專業對口的優秀“海歸”青年被“挖”進遠東,佔了高管層人數的一半。“現在看來,這個人才戰略是實施對了。如今我們2100名職工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佔了近一半,有36名博士和碩士。”蔣錫培談起他的員工構成如數家珍:“當然,留人留心,最關鍵的是要健全完善各項制度,特別是分配機制。”

    蔣錫培透露,公司每年內部第一號文件都是關於薪酬管理體系的內容。“我特別贊同江總書記報告中所説的‘不能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産、有多少財産當作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和落後’的標準,要‘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談到不久前公司成立的全國第一家民營企業黨校,蔣錫培鄭重地説:“我們就是要在公司形成‘黨員是員工中的優秀分子’的氛圍,在公司中樹立‘為社會多做貢獻才能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信念。拿我自己來説,入黨不是為了陞官,更不是為了錢,就是為了一種信念———能讓更多職工變成百萬千萬富翁,能更好地帶動家鄉和社會致富,我這個共産黨人才當得有光彩。” (張坤)

    《中國青年報》 2002年11月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