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展現文明新風尚

    今年夏天,廣東深圳市實驗學校高三學生容憶先後收到美國8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除學習成績優異外,容憶是以深圳義工聯環保“綠色家園”服務組成員受到美國大學特別關注的。她初中時加入深圳義工聯環保小組,因出色表現在2000年12月被提名聯合國“全球環境五百佳”獎,今年6月世界環境日國際紀念活動在深圳舉行時,她成為聯合國官員指定的邀請嘉賓。前往大洋彼岸時,容憶深情地説:參加義工小組活動,讓我領悟到了人生新境界。

    容憶的話,代表深圳義工的一種心聲。在深圳,能成為義工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

    關愛,從聆聽開始

    深圳義工的出現,源於一個熱線電話。上個世紀80年代末,深圳經濟高速發展,由於當時相關的社會服務機制不夠完善,勞資糾紛等問題比較突出,為此深圳團市委決定開設一個青少年熱線電話。團市委借鑒香港義工經驗,向社會招募志願者。號召發出後,很快就有19名青年報名,這19名熱線電話諮詢員成為深圳的第一批義工。

    第一個報名的俞泓,被稱為深圳義工第一人,他回憶説:“從接電話開始,慢慢地我們又做外來工社會調查,很多調查報告受到了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不少建議還被採納。我們的勁頭越來越足,吸引的人也越來越多。”

    如今,深圳義工已超過5萬人。他們堅持“服務社會,傳播文明”的宗旨,從聆聽到濟困,從個人到團體,從深圳到外地,廣泛融入社會生活。義工活動,不僅成為深圳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特色內容,也成為深圳市民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際行動。

    愛心,在大地延伸

    貴州長順縣威遠中學操場,薛恒與朝夕相處了300多個日日夜夜的學生們揮淚告別。汽車開動了,孩子們還在後面追著、喊著。此刻,她真正理解了“大山的呼喚”的含義。1998年起,深圳市以“大山的呼喚”相號召,連續3年每年招募20名青年志願者赴貴州山區扶貧支教,第一年有3600人報名“競爭”,第二年有3800人“競爭”,第三年“競爭”者近5000人。薛恒是首批志願者之一。

    徐勇是1999年第二批作為扶貧支教隊隊長到貴州織金縣支教的。結束為期一年支教、帶著“先進標兵”稱號回到深圳不久,他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停薪留職,重返貴州,為孩子們建希望小學。他與海外60多家慈善機構和11家基金會建立聯繫,帶著這些機構的代表到貴州山區考察,去年引進800多萬元,建起了90多所希望小學。

    2002年1月26日,為期一週的“健康直通車———深圳青年衛生醫藥志願者扶貧接力活動”啟動,深圳市醫療機構的16名骨幹醫護人員和志願者,深入廣東梅州山區,為貧困群眾送醫送藥。服務周只是一個開端,梅州是深圳的對口扶貧地區,“健康直通車”將常開不停。

    顆顆愛心,伴隨深圳義工們的足跡,在神州大地延伸。在我國首次向海外派遣5名志願者的隊伍中,也有深圳一名中文教學志願者。

    情操,因奉獻昇華

    黑裏透紅的臉蛋,不到1米的身高,剛滿5歲的小銘銘,由爸爸、媽媽帶來被破格“錄用”到了梅林一村義工站成員行列。在深圳,像小銘銘這樣從小被父母領著到義工活動中接受熏陶的數不勝數。無論白領還是勞工,不管官員還是市民,人們對義工有了心底的認同與親近。舒思遠是鹽田區人民醫院的醫生,他擔任市義工聯信箱組和網路組組長。每到節假日,他開著私家車,把一家3口拉到市義工聯來工作。他説:“重要的是培養人的情操。”

    參與、互助、奉獻、進步,正是深圳義工精神。深圳“五星級義工”、4年中堅持義工服務820多個小時的某公司門衛張建忠身患鼻咽癌。在市義工聯組織的募捐晚會上,第一個為他捐款的就是被義工照顧了多年的癱瘓病人王大媽。她要捐500元,義工聯考慮到她的家境,勸她捐200元,她堅持要捐300元。她説:助人者應該得到幫助。張建忠感動地説:做義工這麼多年,得到的最大體會就是助人助己。

    市義工聯藝術團團長叢飛,在全國各地參加慈善募捐義務演出186場,不但分文不取,還捐款捐物,長期資助義演時認下的37名特困學生。他説:“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助人助己,別人快樂我快樂,深圳義工的情操深深感染和影響著人們,深圳物質文明的快速發展也迅速提升著精神文明的品位與內涵。當人們把奉獻視為一種幸福,當作凈化心靈的良方時,這種情操就會引領為這個城市的品格與風尚。“真正做過義工的人,都會愛上它。”深圳市義工聯秘書長巫景欽這樣形容深圳義工的魅力。(喻季欣)

    《人民日報》 2002年11月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