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老區人走向世界

    曾經貧窮和閉塞的沂蒙老區,近十幾年來解放思想, 勇於創新,與時俱進,不僅在全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中率先脫貧,經濟實力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的位次明顯前移,而且與國際經濟逐步接軌,闊步走向世界大市場。

    在臨沂市外經貿委,記者看到這樣一組激動人心的數字:全市每年約有80億元的産品價值是通過出口實現的;全市累計利用外資折合人民幣約35億元;已建成投産的外商投資企業年實現稅收約佔全市工商稅收的20%以上,外資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0萬多人。

    “出了家門就是國際市場”

    致富不忘眾鄉親,將420萬元資産無償獻給村集體,帶領全村人共同富裕的羅莊區沈泉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廷江,10多年來帶領沈泉莊村一年一大步,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現已擁有28家工業企業,其中5家中外合資企業,在國外設立了13個辦事處。主營日用陶瓷、建築材料、肉類製品、木材經銷及加工、房地産開發等5大産業,以及進出口業務。

    “出了家門就是國際市場”是沈泉莊人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立足入世的市場前景,沈泉莊主動放棄了與國內低檔産品的惡性競爭,眼光瞄準了國內國際中高檔消費市場。2001年,沈泉莊投資4億多元從義大利引進建成了12條生産線,使自己的生産工藝和産品檔次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在2002年沈泉莊人舉辦的磁磚訂貨會上,中外客商欣然簽訂了260份銷售合同,總值達12億多元。

    像沈泉莊一樣,沂蒙山區有眾多的産品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蒼山縣的蔬菜不僅佔據了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主要市場份額,還擺上了日本、美國市民的餐桌。據市外經委統計,1988年全市出口只有100多萬美元,而2001年出口已達3.24億美元,出口增長幅度躍居山東全省第3位。出口商品結構旱災一步優化,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農副産品、原料性産品為主,發展到目前工業製成品佔70%,主要有紡織服裝、輕工工藝、醫藥化工、建材機械等1千多個品種。産品出口的國家和地區由最初的以香港、日本為主,擴展到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的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滾滾資金涌向沂蒙山

     經濟外向度的大幅提高,吸引了大批資金涌入沂蒙山。日前,深圳和澳大利亞的2家客商已與臨沂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投資近百億元人民幣建設商貿城和國際物流中心。

    截至2001年底,臨沂市實際利用外資近4億美元,批准三資企業800多家,外資來源的國家和地區達到38個。投資主要集中在食品、建材、紡織、機械、電子、服裝、輕工等行業。僅去年一年,全市合同外資就達1億美元。

    沂蒙山利用外資的方式不斷創新,由初期的單純合資、合作,發展到目前的合資、合作、獨資、股權轉讓、境外上市等多種方式並舉的格局,利用外資的領域也由興辦生産企業向服務業領域發展。其中,莒南縣的“臨沂善和醫院有限公司”是山東省第2家中外合資醫院,實現了沂蒙山服務業利用外資的新突破。臨沂江泉肉製品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發行股票,實現了沂蒙山的企業境外上市融資零的突破。紅日集團向俄羅斯阿康公司出讓股權已正式簽署合同,利用外資2千萬美元,使股權引資邁出了新的一步。

    在外地資金涌入的同時,沂蒙山人也開始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掙“洋錢”。目前全市擁有對外承包勞務簽約權的企業已有5家,2001年對外承包額251萬美元,外派勞務人員近200人次,主要派往香港、新加坡、日本、台灣等10個國家和地區,從事業務涉及製造業、建築業及交通運輸業。

    一些企業國際業務做大以後,開始在國外設立分廠或辦事處。沈泉莊村辦企業華盛集團在國外設立了13個辦事處,並以日薪300美元、年薪超10萬美元的高報酬吸引來義大利、西班牙的專業技術人才。去年他們投資3千多萬元吸納國內外優秀設計師組建成産品研發中心,研製開發的系列産品先後通過了歐洲標準和ISO9002國際品質體系誰,拿到了國際市場的“通行證”。13個駐外國辦事處的涉外人員實行雙薪制,把公司的産品銷往全世界。如今,企業生産的日用瓷出口率達90%以上,木業製品出口率達100%。

    新華社2002年11月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