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堂崑曲新聲
王湜華

    


    《紅樓夢八十回校本》脫稿于1956年;就在這一年,俞平伯創辦了北京崑曲研習社。8月19日,崑曲研習社在他家老君堂老屋召開了成立大會。

    那時高雅的文人大都認為京劇太白,唱詞粗俗,不夠精美;在書齋裏,在案頭上,繼續在拍著唱著的,仍然還是崑曲。

    俞平伯家是世代高雅文人,俞平伯的夫人許寶馴家也是世代書香。俞許兩位都是從小聽崑曲看昆戲長大的。尤其俞夫人,嗓音又好,拍起曲子來字正腔圓自不在話下,還能填詞度曲,即為曲詞配上曲譜——作曲,或用傳統成曲填上新詞。筆者生之也晚,只趕上了北京崑曲研習社的一個尾巴,大概在1962-1963年間,曾到朝內老君堂俞府,跟著俞先生俞夫人拍過一兩回曲子,不久俞平伯嗅到某些“史無前例”的火藥味而主動解散了研習社。俞先生的嗓子不如夫人,還愛跑調,甚至五音不全,但他拍起曲子來,那板眼之認真,那神情之嚴肅,都讓人感動。他還喜歡自擊檀板,那擊板打鼓的樣子,至今仍在我腦海裏留有不可磨滅的印象。

    五十年代末,三十三轉等密紋唱片剛在逐步普及,歐陽予倩也年事已高,出於搶救性質,中國唱片公司為他灌制了幾張昆劇唱片,唱片上就特地標明“俞平伯司鼓”。兩個大名並列放在顯赫的位置上,俞平伯作為崑曲司鼓的水準於此可見一斑。

    在1956到1964年這八年時間裏,北京崑曲研習社在俞平伯認認真真的領引下,還真對崑曲的研究、傳習起了十分良好的作用。不少連專業劇團都不問津幾乎瀕於絕跡的曲目,在俞平伯手下恢復了青春;就是像《牡丹亭》這樣永垂不朽的名著,由於原劇過於冗長,也已難於適應時代的快步,在俞平伯親自主持與倡議下,經過精心的整理與改編,終於又以全劇的形式,恢復了她的舞臺生命。這個改編並壓縮的可以適應現代演出的劇本,是俞平伯與華粹深二人合作的結果。經過曲社草創後一年的努力,全體社員通力合作,居然在1957年10月15日舉行試排,于1958年1月22日推上舞臺試演了。為紀念湯顯祖逝世三百四十週年,10月2日在北京王府大街文聯大樓(即現在中華書局與商務印書館)禮堂演過一場。筆者有幸參加了這次紀念會並觀看了演出。開幕之前,俞平伯登臺作了簡短講話,中間有這樣一句:“要紀念湯顯祖,最好就是演出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那次與會者甚多,禮堂幾乎坐滿了人。周總理、陳叔通、鄭振鐸、葉聖陶、張奚若等人也都蒞臨觀看。

    關於崑曲研習社,還有一事不可不提。《紅樓夢》的乾隆抄本中有極重要的一種,即《舒元煒本》,上面有他的兄弟舒元炳的題詞《沁園春》。俞夫人許寶馴就用這首著名的《紅樓夢題詞》譜寫了崑曲工尺譜,俞平伯為之一再修改潤色,並作了詳注。1963年7月7日,北京崑曲研習社舉行了紀念曹雪芹逝世兩百週年的曲會。最後一個節目即合唱俞平伯夫婦合作的這首《沁園春》,參加合唱者達二十二人。這次活動,堪稱是崑曲史與紅學史上都該提上一筆的一個交接點,也是俞平伯研究《紅樓夢》挨批後依然放不下《紅樓夢》,仍在關心與研讀《紅樓夢》的一個明證。

    摘自《俞平伯的後半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