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師闊步新時代——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綜述

    世界環球航行史上首次留下了中國海軍的航跡。

    穿越33000海裏航程,沐浴三大洋巨浪驚濤。9月23日,由“青島”號導彈驅逐艦、“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艦艇編隊勝利返回青島軍港。人民海軍歷史上這次航程最遠、航經海域最廣、歷時最長、訪問國家最多的遠航,不僅全面檢驗了中國新型戰艦的全球導航能力、指揮通信能力、連續航行能力、氣象保障能力和後勤支援能力,而且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

    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重大變化,全軍將士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統攬,圍繞“打得贏”、“不變質”,努力實現軍隊現代化建設跨世紀發展的戰略目標,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一)

    人民解放軍用現代化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證明了這樣一條真理:黨的旗幟就是軍隊的旗幟,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就是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的行動指南。

    據有關部門統計,13年間,全軍共舉辦理論輪訓班萬餘期,每年輪訓團以上幹部達85%以上。僅去年以來,全軍舉辦的“三個代表”學習班、輪訓班就達2600多期,出版學習研究“三個代表”讀物120部;組織“三個代表”講師團、輔導組150多個,為部隊作學習輔導5000余場次。

    把握時代特徵,順應時代潮流。解放軍思想政治工作煥發出勃勃生機,針對性、系統性和創造性得到加強,保證了三軍將士始終凝聚在黨的旗幟下。

    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材料,最近10年,全軍涌現出3萬多個先進基層單位,近200萬名優秀士兵。黨的十五大以來,全軍共有1.2萬多個(次)黨支部受到團以上單位表彰,涌現出一大批具有時代特色的先進黨支部、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共産黨員的典型。

    僅最近5年,全軍部隊支援省以上重點工程建設就達2000多項。無論是裁減軍隊員額50萬還是執行軍隊不經商的決定,無論是在1998年抗洪的緊要關頭還是在各項嚴峻的政治考驗面前,三軍將士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

    1999年,共和國成立50週年大閱兵,將人民解放軍闊步精兵之路的壯麗行程濃縮在天安門廣場。第二年金秋在四地同時舉行的世紀大演兵再次引起世人注目,把全軍科技練兵的豐碩成果展現在人們面前。

    過去的13年,人民解放軍的組織結構、運作機制和政策制度進一步適應現代化建設和提高戰鬥力的要求,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標邁出新的步伐,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物質技術基礎明顯增強——

    海軍已初步形成海上機動作戰、基地防禦作戰和海基自衛核反擊作戰的裝備體系,防空、反潛、反艦作戰和電子對抗能力有了新的提高;空軍已基本形成殲擊機、對地攻擊機、運輸機和多種支援保障飛機相結合的裝備體系;第二炮兵形成近中遠端和洲際導彈齊備、核導彈與常規導彈兼有的武器系列。就連傳統的陸軍也在發生著質的飛躍,反應速度、火力合成和技術含量明顯提高。

    針對中國安全環境和軍事鬥爭任務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江澤民主席親自主持制定了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從應付一般條件下的戰爭轉變到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來。

    近10年來,全軍舉辦高技術講座和各種形式的學習班10000多期;軍隊專家先後完成重大研究項目2000多個;軍事訓練改革創新成果創歷史最高紀錄。

    從今年開始,集中體現三軍科技練兵成果精華的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已在部隊全面實施。隨著一批適應陸海空三軍及不同戰區需要的、擁有先進導調設施的現代化訓練基地的初步建成,以作戰指揮訓練為重點的模擬器材及應用軟體的廣泛使用,軍事訓練的基地化、模擬化、網路化取得重大進展,網上練兵和遠端教學變為現實。

    解放軍幹部隊伍的結構開始向知識型轉變,一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脫穎而出。今天,全軍作戰部隊軍、師、團領導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別為88%、90%、75%。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軍官達到71.8%。海軍,一線艦長100%畢業于專業院校;空軍,航空兵師長、軍長都是能飛四種氣象的特級飛行員;戰略導彈部隊,專業技術軍官幾乎都是學士甚至碩士……

    (三)

    進入20世紀90年代,儘快建立既適應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需要,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化後勤保障體系,成為我軍後勤建設的當務之急。

    13年來,全軍各級後勤部門在改革創新中謀發展、求突破,不斷加大後勤體制、後勤制度、後勤科技和理論的創新力度,努力實現著後勤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後勤保障思路,由“標準加補助”向全部“吃皇糧”轉變。1998年7月,按照黨中央的決策,軍隊和武警部隊停止一切經商活動,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數千家經營性企業全部撤銷和移交地方。

    後勤保障體制,由三軍自成體系開始向三軍聯勤保障轉變。在進行了劃區保障試點的基礎上,2001年1月1日,新的聯勤體制正式啟動。按照新的體制,全軍實現了通用物資和通用勤務就近保障,控制了重復建設,物資倒流和不合理運輸大為減少,後勤力量得到了集約使用。

    後勤保障方式,由“自我保障”向“社會化保障”轉變。軍以上單位和非作戰部隊推行生活保障社會化、實行住房貨幣化和軍人自有住房社會化、建立軍人保險制度、部分保障性企業和農場移交地方,使後勤保障呈現出向更高層次社會化發展的新趨勢。

    後勤保障方法、手段,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全軍後勤系統開展科技攻關,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的成果就有1100多項,完成了100多項骨幹後勤裝備的研製。解放軍的野戰生存能力、物資快速補給能力、醫療救護能力和機動保障能力明顯提高。

    傳統的軍隊後勤保障觀念、保障模式和方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全軍官兵的吃、穿、住、行發生了質的變化:全軍出臺了新的食物定量標準,基層官兵早餐吃上雞蛋、喝上了牛奶,開始由溫飽型向營養型轉變;新式軍裝、新型棉墊子、毛巾被、體能訓練服、99式作訓鞋、抗菌防臭襪子,新被裝去冬今夏已經陸續發放到全軍基層部隊;全軍90%以上基層部隊住進了堅固適用,水、電、暖設備齊全的新式營房;構建起“鐵路、水路、公路、空中銜接,陸、天、郵、通一體”的保障大通道,數條公路穿越冰峰雪嶺通往各個邊防哨所。

    繼往開來承偉業,雄師闊步新時代。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下,人民解放軍三軍將士正以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闊步行進在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上。

    新華網 2002年10月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