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綠色衛士 創建綠色文明  

    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陳壽朋教授倡議,中國內蒙古沙塵暴研究治理促進會與團中央、國家林業局共同發起並組織編寫的《生態道德教育讀本》一書,即將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我國加強環境保護,順應全球可持續發展趨勢的具有重要意義的實際行動。

    回首歷史,可以看到,15世紀是“人”被重新發現的世紀,20世紀則是“自然”被重新發現的世紀。如果説,文藝復興運動,是人從神的奴役中解放出來的話,那麼,環境保護運動,則是自然從人的奴役中解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説,20世紀留給人類的最大的精神遺産,就是自然價值的重新確立以及人類給予自然應有的關懷和尊重。

    對一個國家而言,環境是全民族的共同財産,保護環境符合全民族的共同利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呼吸清新的空氣,飲用潔凈的清水;我們每一個人也有權利享受林上的清風,欣賞山澗的明月。同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來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使大好河山永不褪色,世代相傳。

    保護環境是一種義務,我們必須償還我們的前人直至我們這一代人對環境所欠下的纍纍債務;保護環境也是一種回報,我們必須以我們的良知來報答自然所給予我們的養育之恩;保護環境又是一種責任,我們必須以我們的愛心來保證子孫後代都能共用大自然的惠澤和福祉。

    我們必須意識到,自然環境不是人類慾望的函數,而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母體。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有一條永遠割不斷的臍帶,當我們從自然母體中汲取營養而創造文明時,我們不要忘記自然母親的恩德,更不能做以怨報德的不孝子孫。人不過是自然之子,我們無時無刻不受自然的恩澤,我們的生存無不依賴於自然生態系統。這個系統中的所有資源,如土壤、空氣、水、氣候、森林、草原和各類動植物,對人類來説都是生死攸關。人類文明與大自然的命運已緊密交織在一起,就如同心靈和軀體一樣密不可分。今天,人類不能再以一個征服者的面目對自然發號施令,而必須學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覺充當維護自然穩定與和諧的調節者。從一個號令自然的主人,到一個善待自然的朋友,這是一次人類意識的深刻覺醒,也是一次人類角色的深刻轉換。實現這一角色的轉換不僅需要外在的法律強制,更需要人類的良知和內在的道德力量。人類需要一種新的倫理學,以便為人類適應這種新的角色建立起新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

    

    (作者:曲格平 注:本文是作者為《生態道德教育讀本》所作的序言。)

    

    《人民日報》2002年09月24日

    


你的睡眠綠色嗎?
瀋陽以三道防線構築生態經濟圈
中藥現代化要走綠色之路
深圳運用環保方法銷毀光碟變廢為寶
一位藏族老人的綠色情懷
青島實施6大"綠色奧運"工程
中國青少年:綠色承諾在行動
廣東打響第二輪“綠色戰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