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邁向更加寬裕的小康  

    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多種耐用消費品進入千家萬戶——

    也許,再也沒有比這些消費品的變化更能説明我們生活水準的變化了:在改革開放前,百元級的手錶、自行車、縫紉機等消費品還是人們家庭財富的象徵;如今,千元級的消費品如彩電、冰箱、洗衣機、照相機、電話、行動電話等,早已不是稀罕物,而萬元乃至十萬元級的消費品如電腦、住房、汽車等,已經成為城鎮居民家庭的新寵。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和黨的十五大以來,是我國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生活水準提高最快時期。我們不僅實現了溫飽有餘,邁進了小康社會,而且開始邁向更加寬裕的小康。我國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即食品支出佔消費支出的比重)在改革前一直在57%以上,1994年首次跌破50%的大關,2001年達到了37.9%。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1978年為67.7%,2000年跌破50%的大關,達到49.1%,2001年更降到47.7%。

    改革開放改變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長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不前的狀況。1989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1375.7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為601.5元。到2001年,城鎮居民家庭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6859.6元,扣除價格因素,平均每年增長7.1%;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提高到2366.4元,扣除價格因素,平均每年增長4.3%。與此同時,老百姓手裏的存款也多了起來,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由1978年的210.6億元,增加到2001年的73762.4億元,每人平均儲蓄存款由22元增加到5780元。此外,居民還擁有外幣存款、各種債券、股票等多種金融資産。

    城鎮居民生活變化最為顯著的是家庭耐用消費品。2001年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彩電121台、洗衣機92台、電冰箱82台、空調器36台、家用電腦13台。黨的十五大以來,城鎮居民消費中出現了新的熱點和亮點。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結束了延續多年的實物分房制度,貨幣分房雖然才剛剛啟動,卻已對房地産市場産生積極影響:近兩年房地産市場保持投資銷售兩旺,個人購買商品房的比例早已穩定保持在90%以上。

    農民生活在食品、穿著、居住及擁有的家庭耐用品方面有明顯改善。到2001年末,平均每百個農村住戶擁有電視機105台,其中彩電54台,電風扇129台,洗衣機30台。目前,農民貨幣性生活消費支出佔生活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也已大大提高,我國農民已走出了傳統的自給自足經濟的圈子,步入了商品經濟發展的軌道。

    《人民日報》 2002年09月16日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輝煌成就系列報告會在京舉行
迎接黨的十六大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