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解決就業是貫徹"三個代表"的重大實踐  

    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天在京召開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 在會上指出,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係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關係國家的長治久安,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江澤民説,千方百計解決好群眾的就業問題,就是為人民辦實事,就是貫徹“三個代表”要求的重大實踐。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認識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始終作為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事,務必抓緊抓實抓好。

    江澤民強調,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為國家建設作出過貢獻,理應得到國家和社會的關心和幫助。解決好他們的再就業問題,是整個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力氣,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實做好再就業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主持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出席了會議。

    江澤民説,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工作歷來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取得了顯著成績。當前及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中國就業形勢仍十分嚴峻。就業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素質不相適應之間的矛盾。當前主要表現在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和就業結構性矛盾同時並存,城鎮就業壓力加大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速度加快同時出現,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和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相互交織。焦點集中在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上,而且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帶有全局性影響的重大經濟和社會問題。

    江澤民指出,要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下崗失業人員的特點,有組織地開發一批適合下崗失業人員從事的就業崗位;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要充分重視職業培訓在促進再就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積極開展再就業援助;要繼續鞏固“兩個確保”,搞好“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切實做到應保盡保。

    江澤民説,從長遠來看,要逐步加快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建立以勞動者自主就業為主導、以市場調節就業為基礎、以政府促進就業為動力的就業機制。

    江澤民指出,做好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要正確處理好以下五個方面的關係。

    第一,要正確處理發展經濟和擴大就業的關係,通過發展經濟促進就業,通過擴大就業推動經濟發展,實現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第二,要正確處理經濟結構調整和擴大就業的關係,使經濟結構調整和勞動力結構調整協調推進;第三,要正確處理深化改革和擴大就業的關係,堅持減員增效和促進再就業相結合、職工下崗分流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原則;第四,要正確處理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和擴大就業的關係,把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和解決“三農”問題緊緊聯繫起來;第五,要正確處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擴大就業的關係,通過實行“兩個確保”解決保障基本生活的當務之急,通過促進再就業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根本出路,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深化改革和擴大就業提供保障。

    江澤民説,要精打細算,節省一切可以節省的資金,首先保證多用一些在就業和社會保障上。要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加財政對就業的投入。

    朱鎔基在主持會議時説,要認真學習江澤民的重要講話,深刻領會,全面落實。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分析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面臨的形勢,明確新時期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動就業和再就業工作。

    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在會上作工作報告。他説,自1998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會議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有力地保證了國有企業改革脫困三年目標基本實現,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他也指出,當前就業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吳邦國説,今後要堅定信心,千方百計擴大再就業門路。要發展第三産業尤其是傳統服務業,增加再就業崗位。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勞動密集型企業,拓寬再就業門路。要支援有條件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輔業轉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要完善政策,強化服務,大力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鼓勵和支援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鼓勵服務型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鼓勵有條件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安置富餘人員;對下崗失業人員中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的人員實行特殊的就業援助。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除政策支援外,還必須通過加強培訓和改善服務強化再就業服務。要把社區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體系建設,作為促進再就業的重要基礎工作來抓實抓好。

    新華網 2002-09-12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