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現代化的思想溯源

(節選)

社會現代化是18世紀以來人類社會變遷的一種形式,而社會變遷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西元2001年截面為我們提供了一幅社會類型和世界人口的分佈圖(圖2-1)。就像動物胚胎發生過程是動物進化過程的重演一樣,2001年社會截面圖大致是人類社會變遷的歷史縮影。顯然,社會現代化是人類社會歷史的最新篇章,也是輝煌篇章。

註釋:圓圈代表新型社會生産力的起步、發展、成熟和過渡的變化週期。知識社會人口 ≈ 進入第二次社會現代化的22個高收入國家的總人口,工業社會人口 ≈ 世界總人口─知識社會人口─農業社會人口,農業社會人口 ≈ 發展中國家(中等和低收入國家)每天生活費低於1國際美元(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口(WB 2005),狩獵採集人口 ≈ 現在仍然(或曾經)以狩獵和採集為生的人口(Schweitzer 2000)。請注意,高收入國家的部分人仍然過著工業社會甚至農業社會的生活,中等收入國家的部分人已經達到知識社會的生活;有人認為(吉登斯 2003)目前世界上狩獵採集人口不足25萬

毋庸質疑的是,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遷,社會思想也會變化;而且,它們並不總是同步的。社會思想,既包括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反映,也包含對理想社會的嚮往和闡釋;有些社會思想會發展成為一種社會學理論。社會現代化理論是關於社會變遷的一種理論,它有三個知識來源。其一是社會思想和社會學理論,其二是社會現代化的客觀事實和基本規律,其三是廣義現代化理論。20世紀50年代以來,社會現代化理論的發展大致有三個階段:經典社會現代化理論、後現代社會理論和廣義社會現代化理論(第二次社會現代化理論)等。本章將分別討論社會現代化的思想、理論和方法。

社會思想與社會現代化

社會現代化理論是20世紀50年代開始形成的,但其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很早。事實上,人類社會的誕生,就意味著社會思想的萌動;人類社會的變遷,必然伴隨著社會思想的演化(表2-1)。在2000多年前,西方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理想國》,東方思想家提出“大同社會”和“太平社會”等;在20世紀,“現代化社會”成為許多國家和學者的追求目標。古往今來,理想社會就一直是思想家思考和追求的目標。社會思想源遠流長。但是,對社會現代化發揮直接作用的社會思想,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社會思想。社會學的誕生是19世紀中期的事情。雖然每一種社會理論多少都會與社會現代化有關,但那些闡述社會變遷的理論與社會現代化關係更緊密,例如,社會進化論、社會發展論、結構功能論和現代性理論等。有些社會理論僅僅是闡述了某種社會主張,它們與社會現代化的關係比較疏遠。

社會現代化的思想溯源

社會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社會現代化與現代化的歷史起點是基本一致的。一般而言,18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政治革命是世界現代化進程的起點,也是社會現代化的起點。雖然社會現代化是18世紀開始的,但社會現代化的理論研究是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比社會現代化起步晚了約200年。由此可見,理論和實踐並不總是同步的。

儘管社會現代化理論比社會現代化實踐晚了約200年,但是,社會現代化的思想源頭要比社會現代化的實踐早很多,大約要早400年。因為,社會現代化的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16~17世紀的科學革命、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18~19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等(表2-2)。當然,文藝復興的一些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文明時期。但直接影響社會現代化的思想,是文藝復興以來的社會思想。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3》簡要回顧了西方的現代化思想起源,下面引用其內容。

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思想解放時期,封建和宗教專制的桎梏逐步被打破,世俗主義、個人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思想在歐洲傳播,一個非教會的、以大城市為中心的社會在歐洲出現。同時,商業革命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隨後的科學革命,給歐洲帶來了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為現代化運動準備了知識和人才。

在啟蒙運動時期,思想家們收集、整理和傳播哲學和科學知識,用理性的目光分析歷史。他們的許多思想成為經典現代化理論的內容,如寬容、正義、理性、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等。“現代化”一詞就産生於這個時期(1748~1770)。現代化既是一個歷史過程(達到先進水準的過程),又是社會發展的前沿及新特點(最先進水準)。沒有啟蒙運動,就沒有歐洲的現代化。

在工業革命時期,斯密主張經濟自由主義,聖西門向人們描述了工業社會的情景,孔德提出了社會學,斯賓塞推進了社會進化論,馬克思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學説,迪爾凱姆發表《社會的勞動分工》,韋伯闡述了合理性和官僚制度。政治革命推動了民族主義、自由主義、民主主義、法治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和實踐。

在20世紀初,一些學者開始研究現代化。例如,1933年中國《申報月刊》刊出“中國現代化問題號”特輯,發表26篇文章,探討中國現代化的困難和道路。1937年,美國學者帕森斯發表《社會行動的結構》。結構功能主義後來成為經典現代化研究的重要理論框架。20世紀上半葉的現代化研究,只是一些零星的工作,尚沒有上升到理論層面。

20世紀50年代以來,現代化研究受到廣泛關注,包括社會現代化研究在內。事實上,早期的現代化研究,往往沒有明確區分社會現代化和現代化的不同。(摘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 )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