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現代化的坐標分析方法

(節選)

1998年,中國科學院何傳啟研究員提出了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建立了一種現代化研究的新方法。這種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人類文明進程的時間表、週期表、坐標係和路線圖;世界現代化的評價模型和現代化坐標係;經濟現代化的時序分析、截面分析、經濟時間表、週期表、坐標係和路徑圖等。這種用“現代化坐標”研究和刻畫世界現代化進程的研究方法,可以稱為“現代化研究的坐標分析方法”。

1、現代化研究的坐標分析方法

現代化研究的坐標分析方法是利用“現代化坐標”來分析世界現代化進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它主要包括三大步驟和六個部分(表1-9)。其中,三大步驟是:建立坐標係、變數分析和表達結果;六個部分是:現代化的坐標體系、範式分析、進程評價、時序分析、截面分析、坐標圖和路徑圖等;其主要特點是:時序分析與截面分析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分析方法和結果表達的模型化、圖形化、數量化、系統性、實證性和科學性。三大步驟和六個部分相互關聯和相互支援,形成世界現代化的連續的、系列的時間坐標圖和截面分佈圖,從而相對直觀和系統地刻畫世界現代化的進程和分佈。這種方法,可以應用到現代化研究的全部領域。

(1)現代化的坐標體系。現代化的坐標體系是坐標分析的核心內容。它包括人類文明進程的時間表、文明和現代化的週期表、文明和現代化的坐標係、文明和現代化的路徑圖等。

文明和現代化的坐標係由橫坐標和縱坐標組成,橫坐標可以是歷史時間、文明時間、經濟時間或社會時間等,縱坐標可以是文明水準、現代化水準、經濟現代化水準、社會現代化水準或某個現代化指標水準等。現代化的坐標係可以分為四類:現代化的基本坐標係、各個領域現代化的坐標係、各個層次現代化的坐標係和各個現代化指標的坐標係(表1-10)。

註釋:歷史時間指自然的物理時間,文明時間指根據人類文明發展前沿的“歷史時間軌跡”所標識的一種時間刻度,經濟時間指根據世界經濟發展前沿的“歷史時間軌跡”所標識的一種時間刻度,社會時間指根據人類社會發展前沿的“歷史時間軌跡”所標識的一種時間刻度,指標時間指根據人類社會某個指標發展的世界前沿的“歷史時間軌跡”所標識的一種時間刻度,其他類推

(2)現代化的範式分析。現代化的範式包括基本範式(現代性、文明形態等)和人類社會各領域的範式(如文化形態、經濟形態和社會形態等)。關於現代性、文明形態和人類社會各領域的範式分析,可以成為現代化的坐標體系的基本變數。

(3)現代化的進程評價。現代化的進程評價包括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評價、各個領域和各個層次的現代化評價等,可以是定量評價、定性評價或綜合評價。

(4)現代化的時序分析。現代化的時序分析包括文明、現代性、現代化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和各種指標的時序分析。

(5)現代化的截面分析。現代化的截面分析包括文明、現代性、現代化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和各種指標的截面分析。

(6)現代化的坐標圖和路徑圖。如果將現代化進程評價、時序分析、截面分析和範式分析的結果,標記在現代化的坐標系裏,就可以構成現代化的坐標圖、路徑圖等。現代化的坐標圖和路徑圖,既有基本圖,也有各個領域和指標的分解圖,它們可以組成一個現代化的坐標圖和路徑圖的系統,從而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表徵世界現代化的進程和分佈。

2、社會現代化研究的坐標分析方法

現代化研究的坐標分析方法,可以應用到社會現代化領域。社會現代化研究的坐標分析方法,同樣包括六個主要部分:社會現代化的坐標體系、範式分析、進程評價、時序分析、截面分析、坐標圖和路徑圖等,六個部分是相互支援的。由於社會現代化的時序分析和截面分析在前面已經做了介紹,進程評價將在第四章專門討論,為避免重復,這裡先討論社會現代化的坐標體系,然後討論社會現代化的範式分析。

(1)社會現代化的坐標體系

社會現代化的坐標體系是坐標分析的核心內容。它包括社會時間表、社會現代化週期表、社會現代化坐標係和社會現代化路徑圖等(詳見第二章)。社會現代化的坐標係由橫坐標和縱坐標組成,橫坐標可以是“社會時間”等,縱坐標可以是社會現代化水準或某個社會現代化指標水準等。社會現代化的坐標係可以分為四類:社會現代化的基本坐標係、各個分領域的坐標係、各個層次的坐標係和各個指標的坐標係等。

縱坐標的刻度:社會現代化水準或某個社會現代化指標的水準。數據來自範式分析、時序分析、截面分析和定量評價的結果。關於社會現代化評價方法,將在第四章專門分析。

橫坐標的刻度:社會時間等。社會時間指根據人類社會發展前沿的“歷史時間軌跡”所標識的一種時間刻度。

為什麼要建立“社會時間”呢?因為歷史時間不完全適用於社會形態分析。社會史學家的大量研究已經證明,人類社會的變遷是不同步的。由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變遷是不同步的;在同一個歷史時間,不同國家和地區可能存在不同的社會形態;所以,歷史時間和社會形態不是一一對應的,就像人的生物年齡與生理年齡不完全對應一樣,歷史時間不能簡單地作為社會形態分析的時間坐標。

如何建立社會現代化的“社會時間”呢?歷史學家布羅代爾認為:“我們能夠推導出一種世界規模的經驗時間:世界時間。……但即使在經濟和社會領域領先的國家裏,世界的時間也沒有滲透到每一個角落。”在《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中,我們建立了經濟時間。我們認為,可以利用人類社會的社會生産力的世界最高水準的“歷史時間軌跡”來建立社會時間。因為,人類社會的社會生産力是不斷發展的,社會生産力水準和社會現代化水準是完全正相關的;如果以社會生産力的世界最高水準的變遷的“歷史時間軌跡”為刻度,就可以建立一種能夠反映不同歷史時期的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社會形態的“社會時間”(表1-11)。

一般而言,經濟是社會的基礎。社會時間與經濟時間應該是基本一致的,社會時間與經濟時間的刻度也應該是基本一致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建立了經濟時間,時間刻度為原始經濟、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知識經濟時代。根據第二次現代化理論,並與經濟時間對應,從人類誕生到21世紀末,“社會時間”刻度為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知識社會時代,每個社會時代的發展過程又包括起步、發展、成熟和過渡等四個階段(表1-10)。

在世界上,不同國家都採用統一的歷史時間;但是,在同一歷史時間,不同國家可能處於不同的社會時間。歷史時間好比人的生物年齡,社會時間好比人的生理年齡。對於走在人類社會前列的國家,社會時間可能與歷史時間是一致的;對於後進國家,社會時間與歷史時間是不一致的。例如,2000年,美國處於知識社會,許多非洲國家處於農業社會。

(2)社會現代化的範式分析

社會現代化是社會變遷的一種形式,而人類社會的變遷有250萬年的歷史。分析人類社會的變遷,不僅要有單個社會指標分析,而且應該有整體社會變遷分析。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那麼,如何分析人類社會的整體變遷呢?一種選擇是借鑒科學哲學的“範式”概念,分析社會形態的變遷。當然,簡單地把人類社會的變遷歸結為幾種“社會形態”的演替(演變和交替)是有風險的,因為關於社會形態並沒有統一的認識,而且這種提法具有“程式化”的嫌疑。儘管這樣,社會形態分析,仍可以作為社會分析的一種有價值的分析工具。

首先,社會形態的基本概念。科學哲學家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範式”的概念,認為成熟科學的發展模式是“範式——科學革命——範式”。簡單地説,範式指科學共同體公認的範例,包括定理、理論和應用等。在科學發展史上,一種範式代表一種常規科學(成熟的科學),從一種範式向另一種範式的轉變就是科學革命。儘管還存在爭議,範式和科學革命被認為是解釋科學進步的一種有力理論。借鑒庫恩“範式”的思想,我們把社會形態理解為一種“社會範式”,於是,人類社會的變遷可以表述為“社會範式——社會革命——社會範式”,或者“社會形態——社會革命——社會形態”。所以,可以抽象地認為,社會變遷表現為社會形態的演變和交替,社會現代化表現為新社會形態的形成和轉變。

簡要地説,社會形態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解釋。狹義地説,社會形態(或者社會範式)是對人類社會史上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當時先進社會生産力水準的社會的結構和特徵的一種抽象表述,每種社會形態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社會生産力、社會生活、社會結構、社會制度和社會觀念等。廣義地説,每一種成熟的、穩定的(常規的)社會都是一種社會形態。

社會形態是一個三維概念。①社會形態具有時間性。一種基本社會形態,對應一個社會時間;社會時間是根據社會生産力的世界最高水準的變遷的“歷史時間軌跡”所標識的一種時間刻度。②社會形態具有結構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自己的基本結構,包括人口、家庭、居住、衛生、教育、勞動、收入、休閒、交通通訊和社會制度等的結構。③社會形態具有特徵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自己的基本特徵,包括社會生産力(水準和結構)、社會生活(方式和品質)、社會結構(結構和變化)、社會制度和社會觀念的特點等(表1-12)。

其次,社會形態的基本分類。關於社會類型的劃分,因為劃分標準不同,迄今沒有統一認識(表1-13)。社會學家認為:“社會學家們從未在劃分社會類型的方式上達成過共識。”本報告認為,根據人類社會的先進社會生産力的水準和結構特徵進行劃分(圖1-2),是一種相對客觀的劃分方法。

根據社會生産力的水準和結構的特點,我們把人類社會分為四種基本社會形態;在每兩個基本形態之間,還存在一些過渡形態;在某個國家或民族地區處於某種基本社會形態的同時,它內部可以存在一些生産力水準各異的亞社會形態。反映了人類社會變遷的不平衡性。

①人類社會的基本社會形態和過渡社會形態。人類社會的基本社會形態,指人類社會史上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當時社會生産力的世界最高水準的、相對成熟和穩定的社會形態。從人類誕生到21世紀末,人類社會先後大致誕生了四種基本社會形態,它們分別是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知識社會等(表1-12),它們彼此之間在社會生産力、社會生活、社會結構、社會制度和社會觀念等方面有本質的差別。

人類社會的過渡社會形態,指在兩種基本社會形態之間存在的過渡性社會形態。因為,一個新的基本社會形態的形成需要經歷若干階段,不可能一蹴而就,從一個基本社會形態向另一個基本社會形態的轉變是一個長期過程(圖1-2)。這就預示著在基本社會形態以外,還有一些過渡性的社會形態。例如,在原始社會時代後期的園藝社會和遊牧社會;農業社會時代早期的遊牧社會、狩獵農耕混合社會等;工業社會時代早期的半農業半工業社會、自由市場經濟社會等;知識社會時代早期的半工業半知識社會、資訊社會或網路社會等。

②國家和民族地區的主社會形態和亞社會形態。國家或民族地區的主社會形態,指與國家或民族地區的平均社會生産力水準相對應的基本社會形態(或過渡社會形態),同樣有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知識社會等四種基本形態和幾種過渡社會形態。

國家或民族地區的亞社會形態,指在國家內部與主社會形態(基本社會形態)同時存在的、社會生産力水準與主社會形態的生産力水準有較大差別的社會形態。

人類社會的變遷是不同步的,國家內部地區變遷也是不平衡的。當某個國家進入某種主社會形態(基本社會形態)時,它的內部可以存在一些社會生産力水準比基本社會形態的生産力水準更低或者更高的社會形態;它們的規模相對較小,可以統稱為亞社會形態。國家的主社會形態(基本社會形態)和亞社會形態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可以相互轉換。

例如,某國家的主社會形態是農業社會,它的亞社會形態可能有工業社會、遊牧社會、園藝社會或原始社會等;某國家的主社會形態是工業社會,它的亞社會形態可能有知識社會、農業社會、遊牧社會、園藝社會或狩獵採集社會等;某國家的主社會形態是知識社會,它的亞社會形態可以有工業社會、農業社會、遊牧社會、園藝社會或狩獵採集社會等。

基於社會時間的社會形態分析,為社會現代化研究,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分析工具。(摘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 )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