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馬凱詳解"十一五"規劃綱要中39個定量指標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6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2006年3月6日15時,十屆人大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招待會,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副主任朱之鑫在人民大會堂一樓新聞發佈廳就“十一五”規劃綱要答中外記者問。記者招待會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曹衛洲主持。中國網進行了現場直播

馬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對“十一五”規劃當中確定的指標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他説,《綱要》第三章描述了九個方面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全篇定量的指標一共有39個,其中最主要的指標是在第三章的專欄二,一共有22個指標。這22個指標非常有特點,反映經濟增長的只有2個,反映經濟結構的有4個,反映人口、資源、環境的有8個,反映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的有8個。指標設計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和“五個統籌”的要求。在這個指標體系中,最主要的、最有代表性的是兩方面的指標,就是溫家寶總理在人大開幕會上所講的,第一方面的指標是經濟增長速度,GDP年均要增長7.5%,這是一個反映産出的指標,就是經過5年的努力,綜合實力能夠達到什麼程度,國民經濟這塊蛋糕能做多大。第二方面的指標就是能源消耗和減排指標。這個指標反映了投入方面的情況,就是要衡量經濟總量增長,在資源和環境上付出了多大代價,代價是大還是小?不能因為今天增長了,明天就要為今天的增長付出更大的代價,這樣的增長就不是真實的增長,甚至可能是負增長。只有既考慮産出,又考慮投入,才能綜合地看出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

馬凱指出,把指標分為預期性和約束性是歷次規劃中的首次。所謂預期性指標,就是國家期望的發展目標,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來實現。政府幹什麼呢?政府就是要創造一個好的宏觀環境、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使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能夠發揮得更好。約束性指標,就是在預期性指標基礎上,強化了政府必須履行的職責,是政府必須實現、必須完成的指標。這種區分可以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規劃的定位,有利於分清政府和市場的職責,有利於強化政府在公共服務和涉及公共利益領域需要履行的職責,有利於規劃的可操作性,也有利於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績效考核和政績考核體系。對政府必須履行職責的領域,比如説能源消耗要降低、污染排放要減少、耕地保有量不能突破、社會保障覆蓋率要提高等,屬於政府職責的硬指標,必須進行考核,這樣做可以避免盲目地追求GDP,簡單地追求增長速度。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