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穩定增長階段的中國經濟展望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1 月16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節選)

在宏觀調控政策引導下,中國經濟已經從前幾年的加速增長階段轉向穩定增長階段。2005年,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就業形勢有所好轉,物價總水準漲幅趨於穩定,經濟運作的協調性明顯增強。展望2006年,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在高位增長平臺上穩定運作格局,宏觀調控政策宜繼續維持“雙穩健”基調,進一步加大財政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居民消費—儲蓄傾向,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繼續嚴控投資增長速度,努力調整國際收支狀況,實現“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一、2006年我國經濟有望保持高增長低通脹格局

1.經濟增長率向潛在增長率方向平穩回落

從國際環境看,2006年世界經濟仍將保持穩定增長,據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春季預測,2006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與2005年大體持平,世界貿易增長率略高於2005年。世界經濟和貿易在保持增長的同時也面臨的制約因素包括:首先,如果美聯儲在2006年繼續執行其既定的穩步調高利率的政策,將不僅對國內需求産生負面影響,還可能會影響其他地區的利率政策,世界各國經濟都將受到影響。其次,油價居高不下,給世界經濟帶了不利影響,尤其對發展中國家衝擊更大。2006年,全球經濟持續增長造成對石油的需求繼續旺盛,會使石油價格維持在高位之上。總體上看,我國2006年經濟增長的國際環境仍然較好,但高油價和國際貿易摩擦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從國內環境看,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各個領域經濟體制改革步伐加快,特別是金融體制和土地管理體制改革保證了信貸和土地的調控政策得到較好落實,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將進一步顯現。全國各地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隨著前幾年投資形成的生産能力陸續投産,國內支援經濟增長的供給能力更加寬鬆,煤電油運的緊張狀況將進一步得到改善。但部分加工工業産能過剩的矛盾將明顯加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人民幣小幅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需要逐步消化,國際石油和其他初級産品價格高漲對部分行業的成本推動難以通過市場價格上漲得以解決,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縮小。

從國際環境、國內體制政策環境和供給條件看,2006年我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有利因素較多。如果國內外沒有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宏觀調控政策繼續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格局,預計國內生産總值增長8.8%左右,比2005年回落0.6個百分點。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在經過連續兩年較快增長後,增速將從2004年的6.3%和2005年的5%回落到4.5%左右。第二産業受投資增速回落影響,重工業和建築業增速有所下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2004年的16.7%和2005年的16.2%減速為15.5%左右,第二産業增速也由2004年的11.1%和2005年的11%減速為10.5%。第三産業受消費需求穩定增長和國家擴大消費政策影響,預計增長9.2%左右,與上年基本持平。

2.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穩中略降

2006年我國固定資産投資將呈現快速增長中平穩回落的態勢。2005年1~8月份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39975億元,同比增長28.4%,增速提高1.5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佔施工項目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7.3%提高為64.3%。從2005年新開工項目情況看,2006年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長慣性充足,有條件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06年是我國“十一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將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工。

之所以固定資産投資將呈現平穩回落態勢,一是中央對固定資産投資的調控力度不減,特別是對土地的控制仍然較嚴,近期對部分地方出現的“以租代徵”的錯誤做法叫停,各地在逐步消化了前幾年過快徵用的農地後,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對固定資産投資的約束在明年將更加明顯地表現出來。二是今年以來銀行中長期貸款增幅逐步下降,8月末,中長期貸款餘額7.69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增幅同比低8.1個百分點;中長期貸款增速放慢將影響明年的投資增速,特別是影響房地産開發投資的增速。三是加工工業産能過剩問題明年將更加突出,部分行業産品成本上升、價格下降使利潤空間明顯壓縮,必然降低企業投資意願,約束部分行業的投資擴張。四是今年以來,隨著貿易摩擦加劇和國內産能過剩壓力加大,部分行業外商向我國的産業轉移放慢,1~8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79.93億美元,同比下降3.02%。多年少見的實際利用外資金額下降對明年固定資産投資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初步預計,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0%左右,比2005年回落5個百分點左右。

3.消費品市場繼續保持穩中偏旺形勢

2006年消費需求仍保持較快增長局面。主要有利因素是:

第一,農民收入連續兩年保持較快增長,農村消費結構穩步升級。由於國家支援農業發展、保護農民利益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糧食保護價政策有利於農業再現增産增收的局面。2005年全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有望增長6%左右,農民收入連續兩年呈現較快增長,對於改變農民收入預期,擴大消費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農村以家用電器為主的第二次消費結構升級已由沿海擴展到越來越多的內陸地區。

第二,城市居民收入繼續有較大增加,中等收入階層消費成為城市商業市場主要推動力量。2005年部分地方政府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失業人員補貼等政策措施。2006年將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在收入政策上向中低收入者傾斜,公務員工資結構調整將提高公職人員收入水準,其示範作用將帶動城市工薪階層收入水準的提高,有利於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挖掘他們發展型消費的潛力。

第三,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助於擴大即期消費。隨著國家財力不斷增長,財政支出更加注重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國家出臺了較為嚴厲的制止教育高收費、亂收費的措施,部分城市推出中小學義務教育免費政策。有關部門對醫院收費加強監督,醫療統籌面繼續擴大。國家財政將住房改革的貨幣補貼落到實處,對住房不達標和無房人員進行貨幣補貼等等。隨著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和人性化設計,居民對未來預期不斷看好,消費需求將不斷釋放。

第四,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800元到提高1500元且實行全國統一標準,有利於擴大中低收入群體和中西部的消費。我國新的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方案有望在2006年出臺實施,對於擴大消費意義重大。各地實行統一的納稅標準,中西部相當部分中低收入階層將不必繳納個人所得稅,有利於提高貨幣購買能力。

2006年消費增長也面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受高油價和房地産調控政策的影響,汽車和住房消費仍將延續較為沉悶的市場形勢。二是農民收入繼續較快增長的難度加大。初步預計,2006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3.0%,名義增長高於2005年0.5個百分點;實際增長約為11.7%,比2005年實際增幅高0.2個百分點。

4.進出口增速差距有望縮小

2006年,我國外貿發展的有利因素是: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的基本面尚好,世界貿易增長速度有所加快。從國內環境看,我國出口産品結構不斷升級,出口産品競爭力明顯提升;受國內需求降溫影響,投資形成的加工生産能力使國內市場競爭加劇,迫使企業努力擴大出口。此外,隨著結構性投資過熱的逐步緩解,能源、基礎原材料、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總體短缺的格局將帶動進口增長逐步回升。加入世貿組織積極效應將進一步顯現,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熱情進一步高漲。

不利因素主要是:(1)2005年1000億美元左右的順差規模將成為我國外貿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無論國際、國內都將採取措施施加影響。(2)人民幣匯率機制的調整及人民幣升值將成為影響2006年進出口的重要因素。(3)煤電油運供應緊張、國內市場生産資料價格持續上漲以及環保壓力的增大、貿易摩擦的急劇增多、出口退稅地方分擔壓力、抑制“高能耗産品”出口的最新措施等問題都將對我國外貿出口産生抑製作用。

綜合以上因素,考慮到2005年基數因素的影響,2006年我國對外貿易將呈現均衡發展態勢,預計全年出口將增長20%左右,進口增長20%左右,貿易順差約1170億美元,新增貿易順差由2005年的650億美元減少為200億美元左右。

5.居民消費價格基本保持穩定

根據我們研製的CPI先行指數來看,先行指數在2005年3月份達到谷底,從4月份開始反彈,由於先行指數領先CPI指數變化半年左右,據此判斷,CPI漲幅也應該在四季度有所回升。從新漲價因素來看,近期國際油價上漲幅度較大,國內成品油價格存在上漲壓力。同時,近兩年一些基礎産品和公用事業價格上漲的壓力沒有充分釋放,也對CPI的上漲形成壓力。從貨幣供應量的變化來看,近期M1和M2增速都有所提高,將有助於抑制CPI漲幅下滑的勢頭。2006年上半年將繼續維持價格漲幅反彈的趨勢,下半年將有所回調,2006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大約上漲2.5%左右。

二、2006年宏觀調控政策保持“雙穩健”基調

2006年,國際原油價格高企、國際貿易摩擦頻發將使我國國際貿易順差將難以出現如2005年的大幅增長,貿易順差對經濟的拉動將明顯減弱。因此,保持國內需求持續、穩定增長是2006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著眼點。為此,2006年應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保持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方面的獨特功能。針對經濟運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貨幣政策調控方式上更加注重預調和適時微調,及時消除經濟運作中不健康、不穩定因素,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1.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有利於擴大消費的財政支出

2006年擴大內需的重點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財政政策要加大有利於擴大消費的政策支援力度。

首先,繼續加大支援“三農”的力度,促進農民增收。一是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二是進一步完善支農資金機制,提高支農效率和效益。三是採取切實措施穩定農資和糧食市場價格,確保農民持續增收。

四是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財政保障機制,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醫療救助改革試點。通過提高農民收入和減輕農民在教育醫療方面的負擔兩個途徑,增強農村購買力,保持農村消費品市場活躍興旺的局面。

其次, 發揮財政的收入再分配功能,調節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係。投資與消費的協調增長能更好地促進經濟內生增長潛力和品質。要發揮財政作為收入再分配手段的功能,一是在總量上適當減輕居民的負擔,加大對義務教育、公共醫療的財政投入,減輕居民教育、醫療方面的過重負擔。二是適當提高公職人員收入水準,適當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準,認真落實促進就業及社會保障的政策。

再次,保持合理建設國債規模,適度調控預算內投資規模。2006年,為了保證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和解決社會公共産品資金不足問題,中央財政赤字規模可穩定在3000億元左右,國家長期建設國債發行可以保持600億元的規模,適當增加財政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同時,對國債項目資金和中央預算內投資,要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主要投向“十一五”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利於擴大城鄉居民消費的城鄉基礎設施項目(城鄉電網、農村公路、城市軌道交通等)、新能源技術開發利用和環保設施項目、農村教育醫療基建項目等。

第四,要加快推進稅制改革。一是加快推進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併立法工作,以公平市場競爭環境,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二是加快增值稅轉型改革,在及時總結東北地區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在全國範圍內將企業新增機器設備所含稅款納入增值稅抵扣範圍的實施方案。三是繼續研究消費稅調整工作。降低一般護膚品、小排量汽車等商品消費稅稅率,適當擴大對高污染和高消費商品徵收消費稅的徵稅範圍。四是研究徵收資源稅,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五是擇機推出燃油稅。

2.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時微調,適度放鬆信貸控制

2006年,貨幣政策仍應堅持“穩健”的基調,一方面要保持貨幣信貸投放對經濟的支援力度,維護總量平衡;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考慮到人民幣匯率將持續穩中小幅攀升的走勢,價格型工具對經濟增長具有一定收縮效應。作為鬆緊搭配,數量型工具在總量上應適度寬鬆,以保證對經濟增長的支援力度。要靈活採取公開市場操作來對衝外匯佔款,努力保持銀行體系的流動性總量適度、結構合理和貨幣市場利率的基本穩定;通過信貸政策來引導商業銀行區別對待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貸款需求,保證“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合理正常的資金需求,及時為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繼續加大對農村和中小企業特別是一些成長型企業的貸款支援力度;客觀看待房地産業的發展與房地産市場變化,防止對房地産企業貸款“一刀切”現象,加大對普通商品住宅和經濟適用房的信貸支援力度。在不斷健全個人信用徵信體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達到在控制固定資産投資現反彈的同時,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的目標。

在結構調控方面。要積極發揮“窗口指導”在優化信貸結構中的作用,配合産業政策,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對符合三個“有利於”,即有利於鼓勵自主創新,有利於降低能源資源消耗,有利於增加就業的企業和項目要提供重點支援。對低水準、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和項目要嚴格控制貸款供應,促進優勝劣汰。

2006年,要進一步推進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對改製成熟的銀行可以考慮優先上市。要在社會資金總體充裕,銀行間接融資出現萎縮的情況下,積極拓展直接融資渠道,發展以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為重點的金融市場,以滿足企業無法通過銀行貸款滿足的資金需求。

3.根據我國CPI、PPI走勢和各行業承受能力,逐步理順資源類和公共事業類價格

要充分利用當前價格水準較低的有利時機,逐步理順資源類産品和公共事業類價格。建議分步小幅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適當釋放原油價格上漲的壓力。從供給看,可減小煉油企業虧損的壓力,提高成品油生産積極性,保證市場供給;從需求看,防止原油價格上漲對物價和經濟影響的直接傳導,將油價上漲的影響儘量減小到最低。但應充分考慮油價過高帶來潛在滯脹的可能性,不宜採用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完全掛鉤的方案。要進一步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適當提高電價。有計劃有步驟地調整水、天然氣、公共交通價格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嚴格控制旅遊景點漲價幅度。

4.採取配套政策,擴大城鄉消費

一是要積極推動消費結構升級。要保持房地産消費的穩定增長,儘快出臺住房二級市場的相關配套政策,盤活城市存量住房,同時控制部分城市住房價格的過快上漲。要實行鼓勵經濟型轎車使用和發展的有關政策,加快城市住宅區停車場的建設,規範和清理車輛使用期中的各種收費,降低汽車消費成本。有針對性地制訂和規範服務産品的品質和技術標準,引導人們擴大服務消費,滿足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強化服務型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力。

二要大力發展消費品市場。適應消費需求發展趨勢,搞好城鄉零售市場的規劃佈局。合理佈局城市商業中心,形成能夠帶動消費升級和創造都市商業氛圍的消費中心。以小城鎮建設為依託開拓農村消費品市場,鼓勵各類投資主體投資農村商業設施建設,支援國內外大中型流通企業向小城鎮延伸經營網路,採取直營連鎖和特許經營等方式改造提升農村集貿市場和代銷店,形成以縣城為重點、鄉鎮為骨幹、村為基礎的農村消費品零售網路。

三要發揮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加強對企業職工工資的管理。適時調整各地最低工資標準,保證職工平均工資水準能隨經濟的發展而同步增長。同時,加強政府對拖欠職工工資問題的監察,切實解決企業拖欠職工工資的問題。 (范劍平: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摘自社科文獻出版社《2006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