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2005-2006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總報告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1 月16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節選)

2003年以來,我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注意採取必要措施,及時解決新出現的各種複雜問題,宏觀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平穩增長,經濟運作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得到進一步抑制,薄弱環節得到進一步加強,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取得積極進展,宏觀經濟繼續向著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發展,國民經濟總體形勢連續多年保持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狀態。

把目前較好的經濟發展勢頭繼續保持下去,爭取此次宏觀調控取得更好成績,為“十一五”規劃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不懈努力。有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十六屆四中全會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指導,我們具備很好的條件,可以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戰勝各種各樣的挑戰,爭取在2006年中為“十一五”規劃的實施開好局,取得宏觀調控和經濟發展的新成績。

本報告將在模型模擬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基礎上,預測和分析2005年和2006年我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和面臨的問題。

一、主要國民經濟指標預測

如果我們能夠繼續較好地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主動而及時地進行宏觀政策調整以適應國際經濟環境和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新的變化,據預測,2005年我國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將與上年基本持平,GDP增長率將達到9.4%左右。如果2006年國際經濟政治環境不發生有重大影響的突發事件,國內不出現大範圍的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重大問題,在宏觀調控措施的影響下,GDP增長率將有所回落,可以保持在接近9%的水準上。由於加強農業生産的各項政策的落實,2005年農業增長速度將取得增長5%以上的好成績,2006年仍將實現接近5%的增長;2005年和2006年,第二産業仍將保持比較高的增長速度,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長率將分別為11%和10.2%,這兩年中重工業增長仍將快於輕工業,但是輕重工業增加值增長率的差距將縮小到一個百分點左右;第三産業在2005年和2006年的增長速度將仍然與第二産業有較明顯的差距,這兩年中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率將分別為7.4%和7.5%,能夠保持比較穩定的增長。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在2005年和2006年將分別達到86100億元和103060億元,實際增長率分別為21%和17.4%,名義增長率分別為22.9%和19.7%。與前兩年相比,今後兩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將呈繼續緩慢減速的趨勢,繼續向宏觀調控的目標靠近。我們必須注意的是,連續多年存在的投資增長明顯大幅度高於GDP增長的狀況使得當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佔GDP的比例持續攀升,預計2005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佔GDP的比例將超過55%,2006年將可能進一步接近60%,這是一個必須立即引起我們十分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緩解的問題。

2005年宏觀調控措施在減緩價格水準上漲壓力方面産生了明顯效果,各項價格指數,特別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社會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率都從2004年的水準逐漸下降,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準上。在目前情況下,不會出現通貨緊縮。預計2005年和2006年社會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的年變動率將分別為0.9%和1.2%,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率將分別為1.9%和2.1%。需要我們關注的是上游産品的價格上漲率仍然相對較高。反映一般價格水準的GDP減縮因子在2005年的變動率為3.4%,較為明顯的高於消費價格水準。

由於宏觀調控保持了經濟的平穩快速增長,城鎮居民收入將繼續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長,2004年和2005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將分別增長8.6%和7.8%。由於2005年中央繼續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努力提高農民收入水準,農村居民收入得以實現繼續增長。預計 2005年和2006年兩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增長率將分別到達5.7%和5.2%左右。我們需要繼續努力改變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速度仍將低於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的局面。

隨著科學發展觀的逐步落實,宏觀調控加強了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措施力度,消費需求增長出現了逐步加快的好形勢。與前幾年相比,2005年和2006年我國消費增長的速度有所提高。消費將出現較穩定的增長,成為拉動宏觀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預計這兩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將分別達到60890億元和68170億元,實際增長率分別為11.8%和10.6%,名義增長率分別為12.9%和12.0%,為近年來的最高水準。

2003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出現了出人意料的大幅度增長。2005年全年的進出口增長勢頭仍十分強勁,特別是出口保持著相對很高的增長速度,使得2005年對外貿易順差可能達到創記錄的1000億美元左右。預計2005年的進口和出口的增長速度都將分別達到16.1%和25.7%左右的水準;2006年由於人民幣升值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出口增長速度將有所減緩,外貿順差將有所下降,進口和出口的增長速度將分別為16.2%和12.6%。

總的來看,我國目前宏觀經濟形勢基本穩定,國民經濟在2005年和2006年兩年中仍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GDP增長率將保持在較高水準上。

二、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在2004年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2005年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繼續向著宏觀調控的預定目標發展,宏觀調控的效果在各方面越來越明顯:一方面,某些領域和部門固定資産投資的過快增長已經得到了控制,經濟運作中的一些不穩定、不健康的因素得到了抑制,通貨膨脹的勢頭得到了遏制;另一方面,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穩定的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投資、消費和凈出口三駕馬車有力地拉動著宏觀經濟增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同時薄弱環節,特別是農業和糧食生産得到了較快發展。宏觀調控的效果主要表現在這樣一些方面:(1)年度和季度GDP增長保持平穩快速,9%~9.5%的增長速度舉世矚目。(2)農業和農村形勢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糧食生産穩定發展,全年糧食將再獲好收成,農民現金收入較快增加,農業各行業運作平穩。(3)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比上年同期明顯回落,投資增速趨於穩定,投資結構有所改善,投資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依然明顯。(4)消費增長平穩,增幅有所加快,居民收入保持增長,確保了消費增長,加強了經濟內生增長的動力。(5)對外貿易活躍,外貿總量持續擴大,出口快速增長,拉動了國內經濟增長,凈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加大。(6)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明顯回落,上游産品價格趨於穩定,價格增幅趨於合理,價格水準上漲壓力有所減緩。(7)財政收支和貨幣信貸保持穩定,為宏觀調控實現預期目標和宏觀經濟的穩定增長提供了重要保障。(8)經濟運作中的一些結構性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特別是煤電油運矛盾不同程度地有所緩解。

在宏觀經濟穩定快速增長的同時,2005年各項改革逐步推進繼續深化,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和諧社會理念深入人心,和諧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績。應該説,目前我國宏觀經濟運作進入了較高經濟增長、較低價格上漲的合理區間,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處於改革開放以來最理想的發展階段。

在宏觀調控取得顯著成效的時候,我們必須密切關注經濟運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對策措施。2005年以來,需要注意的新出現的問題主要有:

1.某些部門出現了生産能力的過剩現象

由於前些年某些部門的投資盲目擴張,目前逐步形成了超出有效需求的新增生産能力,出現了生産能力的過剩現象,進而導致了這些部門生産增速減緩,效益下降,産品的價格下跌,企業經營困難的問題日漸突出。數據顯示,鋼材、鋁材、水泥等前幾年投資過度擴張的部門都出現了産能過剩、庫存積壓、價格下降的現象。煤炭近來也出現了過剩和價格下跌的情況,不同品種價格下跌了10%~20%。電力供求缺口逐漸縮小,估計2006年電力供求可達到基本平衡,2007年會出現過剩。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已經出現了産能過剩的信號,但是仍有大量項目在建,會在今後幾年形成更大規模的産能。目前鋼鐵部門在建項目産能是目前産能的50%;發電在建項目能力是目前産能的1.13倍。對這些問題如果不加以重視,將會在2007年以後出現更為嚴重的産能過剩問題。

2.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上漲,國內成品油供求緊張

由於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劇烈上漲的影響,同時受國內成品油生産和供應某些環節存在問題的影響,目前我國某些地區成品油市場出現了供應緊張的問題。面對這一新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準備應對高油價長期持續可能造成的通貨膨脹局面。20世紀後半期油價的走勢表明,油價上升幅度與世界經濟總的通貨膨脹率成正比。在1970年和2000年之間,每次油價大幅上漲都造成世界商品價格上漲,許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上升。我們要通過必要的調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將油價上漲必然形成的通貨膨脹壓力限制在最小程度。另一方面,要積極穩妥地加快原油、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國內外市場價差對國內市場的衝擊。21世紀以來我國的能源消費彈性持續上升,已由2001年的不足100%上升到2004年的183%,這一狀況更需要我們儘快妥善處理好能源産品的價格機制改革問題。

3.對外貿易不平衡狀況加劇,負面影響值得注意

近幾年,我國對外貿易順差持續上升,2005年前8個月外貿順差已經高達602億美元,出口和進口增速的差距十分明顯,預計全年順差數量接近1000億美元或更多。這一狀況需要引起重視。首先,外貿順差的激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內需減弱的問題。據粗略計算,2005年上半年凈出口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29%,全年此項貢獻率會超過30%,國內經濟增長依賴外需的程度大大提高,同時意味著經濟增長風險的提高。其次,在全球貿易量增長不足10%的情況下,我國出口增長超過30%,勢必引起各種貿易摩擦數量和數額的上升。據統計,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保障措施和特保立案調查大量上升,幾乎為世界之最。此勢態持續下去,負面影響會越來越大。再次,我國的外貿順差過於集中在若干大國和地區,使摩擦的性質更顯嚴重,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外貿活躍對於促進國內經濟活躍會起到積極作用,問題是在外貿活躍的同時,如何做好外貿平衡和國際收支平衡,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外貿的積極作用,把對外開放不斷深入下去。

4.農民進一步增收的困難加大

近兩年在中央各項促進農民增收政策的作用下,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有了明顯加快。但是2005年以來,農民進一步增加收入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了。一方面以糧食為龍頭的農産品價格持續小幅下降,農民出售農産品的收入下降。8月份小麥價格環比增長1.5%,同比下降3%,大豆環比下降0.63%,同比下降14%。而另一方面,農業生産資料的價格卻明顯上漲。今年以來,化肥價格延續去年上漲的走勢,國産尿素價格上漲13%,磷肥上漲19.7%,複合肥上漲24%,農膜、柴油等價格漲幅在14%~24%之間,據測算,由於化肥價格上漲使農民糧食每畝多增加成本20~30元。糧食價格的下降和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的上升不僅影響了農民的消費水準的提高,而且會對農民進行農業生産的積極性造成負面影響。雖然,減免農業稅、發放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政策性增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民收入的提高,但總體上看,支撐農民持續性增收的亮點不多。此外,農村市場價格漲幅較城市市場要高,也不利於農村消費的擴大。2005年國內糧食産量仍然低於國內糧食消費量,在此情況下就出現了糧價的下跌,是需要我們從政策力度和效應等多角度進行研究的。

5. M1、M2增速差距值得注意

今年以來,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由1月份的14.13%上升到8月份的17.34%,貨幣供給總體上是較為寬鬆的。但狹義貨幣M1的增速總體上呈下降趨勢,由15.32%下降到11.5%。而且,除了1月份以外,M1各月增速均低於同月M2的增速。M2與M1的不同變化使得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持續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業流動資金以及社會資金供給偏緊的狀況。目前這種貨幣供給流動性下降局面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國內信貸佔M2的比重一直在下降,國外凈資産所佔比重則相應一直上升,銀行體系購買外匯資産並相應投放外匯佔款已經成為當前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順週期偏好及資本充足率的硬性約束會引發“緊信貸”傾向。面對增速不同的貨幣與信貸指標,我們應更關注信貸政策如何解決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

上述這些問題有的是過去較長時期中已經存在的問題,有的是由於國內外形勢變化新出現的問題,但都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一要靠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二要靠積極穩妥地推進各項改革。在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我們完全有條件在前進過程中逐步加以解決。

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的政策建議

1.既要防止反彈,又要防止出現過度回落,重點是防止投資反彈

與2004年的宏觀調控相比,2005年的宏觀調控具有更大的難度。2004年某些部門的過熱現象非常明顯,宏觀調控的方向比較明確,宏觀調控的重點是把握兩個閘門,有保有壓,控制部分行業的過熱現象。2005年隨著宏觀調控成效的逐步顯現和新問題的出現,宏觀調控需要面對兩方面的問題:由於宏觀經濟運作中既存在著形成投資反彈的因素,又存在著可能造成增長速度下滑的因素,因此宏觀調控既要防止在經濟運作中出現反彈,又要防止增長出現過度回落。

目前值得注意的可能形成反彈的因素主要有:第一,上游産品價格上漲幅度持續明顯高於下游産品,對投資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值得關注的是統計數字表明,2005年8月份我國生産資料價格總水準環比出現上升,前8個月同比上升4.8個百分點,明顯高於消費價格上升幅度。第二,地方投資上項目的積極性依然很高。2005年前8個月中央項目投資僅增長12.3%,而地方項目投資增長了29.5%,中央項目投資與地方項目投資的數量比是1:8.4。地方項目投資在增長幅度和數量佔比方面都大大超過了中央項目投資,而且還存在著進一步擴大的趨勢。第三,目前新開工項目數量和數額的增長都在明顯加快,2005年前8個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8.4%,而且呈繼續加速之勢。

目前值得注意的可能造成增長過度回落的因素主要有:第一,某些部門的産品出現了産能過剩的問題,特別是某些上游産業部門雖然已經出現了産能過剩的跡象,但是投資增長仍然很高。第二,2005年以來企業利潤增幅較上年同期明顯回落,行業效益出現明顯分化。2005年前7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增幅同比回落了19個百分點,製造業,特別是一些主要的製造業部門,包括汽車、建材、電子行業,利潤下降較多。第三,一些結構性問題,例如增長過多依賴出口增長、服務業增長相對滯後等等,也可能産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與防止反彈和防止過度回落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目前價格變動趨勢究竟是可能出現通脹還是出現通縮。認為會出現通縮的意見,主要觀察的是消費價格指數上升幅度遠低於年初的預期水準,以及産能過剩的出現和企業效益水準的下降。事實上,2005年以來消費價格指數漲幅穩步回落的主要原因是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特別是糧食的供給能力不斷得到增強的結果,而不是消費需求的下降。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各級政府在抑制各種可能造成價格上漲的因素方面所做的努力,也是目前消費價格較為穩定的一個主要原因。隨著居民消費能力的上升和供給結構的調整,消費價格指數不會出現崩潰式的滑落。此外,目前上游産品價格、生産資料價格依然處於相對較高的水準,衡量宏觀經濟總體價格水準變動幅度的GDP減縮因子仍然在3%以上,因此總體上看,經濟運作出現通貨緊縮的可能性不大。

從長期看,我國存在的投資方面的深層次問題尚未根本解決,2005年8月份的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又顯露出加快的跡象,同時大量新開工項目開工的現象也需要引起密切注視。雖然目前某些部門和産品存在著産能相對過剩的問題,各項價格指數存在著增幅下降的趨勢,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投資的增長速度仍然相對偏高,近期又出現了投資增速有所加快的傾向。此外,還應該注意到,目前價格水準上升緩慢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政府在著力控制價格上漲,防止價格上漲過快。因此總的判斷應該是,目前更需要採取必要措施,防止出現投資反彈,特別是防止電力、煤炭等部門的無序盲目投資。

2. 正確處理好投資與消費的關係,重點是大力促進消費需求

自20世紀末我國開始實施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以來,投資增長一直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由於我國的特殊國情所決定,在今後一段時期內,為了進一步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和推進城市化進程,我國經濟增長仍將在很大程度上延續投資主導型增長模式。

但是另一方面,在我國過去的幾十年曆史中,投資過度膨脹又經常是造成宏觀經濟出現過熱,經濟運作發生大幅度波動的直接原因。自20世紀末至今,與GDP和消費的增長相比,我國一直存在著投資增長速度過快、投資率過高、投資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相對過大的問題。近幾年來,由於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長速度持續明顯快於GDP增長,致使總投資佔GDP的比例已經超過了55%,接近60%的水準。不斷攀升的投資率使投資與消費這一基本經濟結構關係的矛盾日益凸顯,已經到了必須對宏觀收入分配政策進行調整,予以充分重視的時候了。

解決投資與消費的矛盾,不是簡單地壓縮投資數量,而是應該在宏觀經濟的增量上做文章,將擴大國內消費需求作為宏觀調控工作乃至整個經濟工作的重點。當前,在擴大消費需求方面需要加深以下幾方面的認識:

第一,要不斷提高各階層居民的收入水準,扭轉多年來居民收入增長低於總體經濟增長水準的狀況,同時要注意扭轉不同收入階層居民收入水準差距擴大的趨勢。

第二,將改革初期為了儘快促進經濟增長而實行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政策指導原則淡出過渡到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上來,在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準的基礎上,實現全體人民生活水準的同步提高,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與和諧,實現社會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

第三,深化改革,特別是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等等。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切實解除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從制度上、政策上保障居民消費水準的不斷提高。

第四,積極有效地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在當前總體消費由於受居民收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暫時不能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要發揮財政政策促進總體消費的作用。應該考慮將財政政策由以前較多地側重促進投資功能轉變為更多地側重促進消費功能方面來,實現財政政策功能導向的再次轉變。在財政支出,特別是國債資金的使用上更多地投向農村,更多地投向社會保障,更多地投向社會公益事業,更多地投向轉移支付。

3. 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重點是適時適度進行政策調整

目前我國宏觀經濟運作處於平穩增長時期,大好局面來之不易,必須珍惜。在2006年的宏觀調控工作中應該注意保持宏觀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應該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一方面,目前經濟的平穩增長説明前一階段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是合理的、有成效的,需要不斷總結經驗,繼續發揚成績;另一方面,宏觀經濟運作不斷出現需要及時解決的新的矛盾和問題,以及一些深層次的問題的解決,也需要相應政策配套。因此,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應該是一個根據形勢變化逐步進行政策調整和深化的過程。在目前形勢下,如何有效地在防止增長過度回落的同時著重防止出現反彈,應該是中短期宏觀調控的重點。而如何處理好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係,實現消費的較快增長,應該是中長期宏觀經濟工作的重點。

4. “十一五”開好局,重點是防止盲目上項目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開始執行的第一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為“十一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勾勒了宏偉藍圖。“十一五”規劃的實施必將使我國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各項進程更加堅實。2006年為“十一五”規劃開好局是這一年的重點工作。與“十五”相比,“十一五”開局面臨著更為有利的形勢。“十五”開局時,我們尚未完全擺脫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國民經濟運作仍在爬坡。而“十一五”開局,我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平穩健康增長的階段,財政政策已轉變為穩健型。在這樣較好的形勢下,更要保持頭腦冷靜,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反對急於求成、不切實際、盲目攀比。特別是在目前新開工項目已明顯增加的情況下,要重點防止各地盲目上項目,防止出現新的“過熱”,保持宏觀經濟的平穩快速健康增長,真正為“十一五”規劃的順利執行開好頭。

2005年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已成定局。2006年將開始執行“十一五”規劃,這一年也將是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保持經濟平穩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的一年。我們仍然面臨著十分艱巨的任務,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有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指引,我們的宏觀調控和經濟發展定能取得新的偉大成績!(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摘自社科文獻出版社《2006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