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節約型技術支撐體系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20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節選)

1、科學技術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動力

科學技術是生産力中最活躍、最革命、最主要的因素,是“第一生産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建設節約型社會,解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資源與環境問題,根本要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建立節約型社會要通過科技創新,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轉變;要通過科技創新,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實現從資源消耗型經濟向資源節約型經濟的轉變;要通過科技創新,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實現以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增長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增長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培育和提升節約型社會的科技支撐能力,要引進和學習世界上先進的科技成果,但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創新,必須加強節約型社會相關領域的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關鍵領域掌握更多的自主智慧財産權,在相關科學前沿和重要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從科技創新角度出發,把開源、節流的相關科技研發作為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的科技需求的主要著眼點。“開源”的科技主要體現在提高資源供給、替代和高效綜合利用能力,包括:(1)拓寬資源開發領域,勘探開發新資源能源如多金屬結核、天然氣水合物等技術;(2)促進資源替代,用可再生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如開發風能、生物柴油、生物乙醇、非金屬替代材料等技術;(3)開發資源的深度和廣度利用技術,如加強對共生、伴生礦産資源的開發,資源的多層次、綜合性開發技術,能源的梯級利用技術,經濟方便地開採低品位資源技術等。“節流”的相關科學技術包括減少資源消耗、使資源的加工、轉換和迴圈使用過程達到高效率、少排放(或“零”排放)的技術,節能技術,資源迴圈利用的連結技術,廢物的無害化處理技術等。

2、節約型型社會科技支撐能力建設的若干重點領域

“十一五”期間,培育和提升節約型社會的科技支撐能力,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創新型國家,要重點發展以下幾方面的科學技術:

(1)發展引導和實現科學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科學技術。(2)發展保護與利用各類自然資源的科學技術。(3)發展可使生態環境品質加快改善的綜合治理科學技術。(4)發展綠色過程的科學技術、生態微生物工程、環境友好工業。(5)發展全球競爭條件下的能源和資源開發技術。

3、節約型社會科技支撐能力的關鍵技術項目

(1)潔凈煤利用技術。我國是全球少數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之一,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中的比例為70%左右,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主導地位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通過潔凈煤技術的研發來提高燃煤效率、降低環境污染,將煤高效地轉化為電力、優質液體燃料及相關化學産品,是煤炭開發的戰略方向。

根據我國國情,潔凈煤利用技術發展的重點是大型煤氣化和煤炭多聯産技術:① 高效潔凈火力發電技術。② 燃氣輪機及聯合迴圈技術。③ 煤炭氣化多聯産(Poly Generation)——中國新一代潔凈煤技術綜合發展計劃。④ 煤炭利用前沿科學技術探索。

(2)可再生能源技術。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研究與開發資源、能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和模式,為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發展提供多樣化的開發技術,促使可再生能源在我國多元化能源結構中佔有重要地位。

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重點是:① 規模化風力發電技術。② 生物質能高效轉化技術。③ 一體化生物質能利用系統。④ 高性價比太陽能電池。⑤ 經濟、安全的太陽能利用技術。⑥ 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拓展。

(3)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人類邁入21世紀,第三次能源格局更替正在醞釀之中,這次將是氣體燃料取代液體燃料,即以氫能技術和燃料電池為基礎的氫能取代石油能源,以氫能為基礎的氫經濟將是人類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理想選擇。和其他能源相比,氫能具備成為無限能源的特點,表現為氫的資源豐富、氫的來源多樣、氫的可再生性、氫的安全性、氫的可儲存性、以及氫是最環保的能源載體等。實現氫能經濟需要突破許多技術難關,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紛紛開展氫能技術的研發工作,如,美國政府先後制訂了《美國向氫經濟過渡的2030年遠景展望》、《國家氫能發展路線圖》和《氫能技術研究、開發與示範行動計劃》,英國制訂《氫能發展戰略框架》、加拿大制訂了《向氫經濟過渡的路線圖》、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冰島聯合啟動了《北歐五國氫能的燃料電池研究與示範工程》、歐盟提出了《氫燃料經濟——通向可持續能源的橋梁》的報告,在歐盟第六個框架計劃中加大力度資助氫能的燃料電池項目,日本政府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氫能發展戰略。2003年11月,在美國能源部的倡導下,包括我國在內的15個國家和歐盟簽署了國際氫能夥伴計劃(IPHE),旨在加強國際合作,加速氫經濟發展。

建設節約型社會,我國氫能技術領域重點發展方向和任務如下:① 氫能技術。② 燃料電池技術。③ 氫能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技術。④ 國家氫能標準法規體系及産業化環境建設。(摘自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撰寫的《2006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