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現代化的時序分析方法

(節選)

地球上蕓蕓眾生,富的富可敵國,窮的衣不蔽體。

世界上國家林立,富的富甲天下,窮的難以為繼。

歷史經驗已證明,富的不會總富,窮的可以翻身。

經濟中心的轉移,就像地球自轉,永遠不會停止。

在二千年前,世界上有兩個經濟中心,它們分別是歐洲的羅馬帝國和亞洲的大漢王朝,都是富甲一方的世界強國。在隨後的歲月裏,它們先後衰落。16世紀以來,歐洲經過文藝復興、商業革命、科學革命、啟蒙運動、工業革命和政治革命,逐步實現偉大復興,成為新的世界經濟中心。20世紀末,亞洲經濟日新月異,現代化建設熱火朝天。在21世紀,亞洲能否成為世界經濟中心,中國能否迎頭趕上世界經濟先進水準,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在二百多年世界現代化進程中,有些國家成為發達國家,有些成為欠發達國家;有些國家後來居上,有些江河日下;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這些客觀現象需要從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本期《中國現代化報告》的主題是經濟現代化研究(圖一),試圖從經濟角度去探索和解釋這些現象。當然,本報告的探索是初步的,研究結果不是定論,而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的研究和討論。

 

世界經濟現代化的客觀事實

在過去的500年裏,世界經濟中心從東方轉移到西方,西方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在西方內部,苦樂不均,經濟強國輪流坐莊,“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先有葡萄牙和西班牙崛起和衰落,後有荷蘭和法國,再有英國和德國,最後美國稱雄天下(圖1-1)。200多年前,發生在歐洲的工業革命成為世界經濟的分水嶺,歐洲成為經濟現代化的發源地。經濟現代化先從歐洲擴展到她的海外殖民地,然後成為世界經濟的世紀大潮,創造了新的人類經濟歷史和世界經濟格局。掌握和利用經濟現代化的基本規律,就成為每一個國家的必修課。

世界上有兩件事情不能改變,那就是事實和規律。尊重事實,尊重規律,是成功的前提。經濟現代化研究,首先要識別經濟事實,發現經濟規律。假設“經濟現代化指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經濟和現代化的一種深刻變化”(具體定義見第二章),顯然,經濟現代化研究是經濟學和現代化研究的交叉領域,可以也應該借鑒經濟學和現代化研究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且,經濟現代化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一個受政治和文化等多種因素影響的經濟變遷過程。如果不考察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作用,只研究經濟本身的變化,對於經濟現代化研究來説,將是不完整的。但是,如果將各種影響因素一起考慮,不僅需要非常大的篇幅,而且會沖淡經濟主題。所以,本期報告選擇以經濟自身變遷為對象,研究經濟現代化,暫時忽略其他因素的影響;其他因素的作用,留待以後再繼續分析。本章將主要考察過去300年間的世界經濟變遷的事實,包括經濟時序和截面數據、經濟制度和觀念變遷、經濟現代化的路徑等,試圖去發現和歸納經濟現代化的基本原理的事實基礎。

經濟現代化的時序分析

在過去的300年裏,經濟現代化是世界經濟變化的主旋律,但不同國家的表現差別很大。在20世紀中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庫茲涅茨連續發表了比較國民經濟核算的10篇論文,建立了經濟發展類型的跨國比較分析方法,包括經濟時序和經濟截面分析。他在1971年出版的《各國的經濟增長》書中分析了約17個國家1801~1967年的經濟時序數據,包括生産率、增長率、産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貝羅克教授分析了工業革命以來工業化水準和經濟差距的變化,時間擴展到1750~1980年。1995年麥迪森教授完成《世界經濟二百年回顧》,2001年他又完成《世界經濟千年史》,分析了1000~1998年世界經濟效率的時序變化。大量研究表明,在18至20世紀,世界經濟增長迅速,但經濟差距在持續擴大(圖1-2),經濟週期長期存在(表1-1)。這些工作為分析經濟現代化過程中生産率、增長率、工業化、經濟波動和經濟差距等的變化提供了系統詳實的資料。

然而,這些工作對於理解經濟現代化仍顯不夠,因為經濟現代化涉及經濟領域各個方面的深刻變化。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相繼超越了工業化階段,以非工業化、非物質化、服務化、資訊化、知識化和全球化等為特徵的新經濟現象日益明顯。為了理解經濟現代化過程的長期趨勢及變化規律,有必要擴展時序分析的分析範圍和深度。

在本期現代化報告裏,我們把經濟現代化時序分析的領域擴展到經濟效率、經濟結構、經濟制度和經濟觀念等四個方面,分析內容包括長期趨勢、前沿和差距的變化等,時間擴展到其全過程(本報告為1700~2001年),國家樣本數約為15個。其中,關於經濟制度和經濟觀念的變遷將在第三節專門分析。

經濟現代化的時序分析方法

經濟時間序列數據分析是經濟學的一種常用方法,在經濟增長和經濟週期研究時經常用到。庫茲涅茨在《各國的經濟增長》書中的時序分析方法是通過計算經濟變數的10年平均增長率,比較分析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長期趨勢。麥迪森在《世界經濟千年史》書中則採用國際美元(購買力平價)計算不同國家不同年份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比較和分析世界經濟的長期趨勢。經濟現代化的時序分析,可以借鑒經濟學的時序分析。

我們認為,經濟現代化的時序分析的目的是,通過比較不同國家的經濟時間系列數據和變化,揭示經濟現代化的長期趨勢及其變化規律。它的基本內容包括:

(1)選擇分析的國家樣本。2001年人口超過100萬的國家約有131個。顯然,我們不可能在有限篇幅裏對每一個國家的經濟時序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而且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時序數據非常少。考慮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現代化的不同步,我們選擇15個國家(表1-2)作為基本樣本(8個發達國家和7個發展中國家),它們的國民收入(GNI)約佔世界總收入的78%,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2%。關於大國和小國的經濟差別,我們將在第二節經濟截面分析時進行比較。

(2)選擇分析的時間範圍。我們需要了解經濟現代化的全過程,所以,時間跨度應覆蓋經濟現代化的全過程。本報告的時間跨度為1700~2001年。

(3)選擇分析的主要變數。經濟現代化的時序分析的變數,可以包括經濟效率、經濟結構、經濟制度和經濟觀念等方面的時序變數。其中,經濟效率和經濟結構可以定量分析,經濟制度和經濟觀念更多是定性分析。

經濟現代化是一個長期過程,也是複雜過程。在經濟現代化過程中,不同經濟變數的長期趨勢和變化的特點不同,概括起來有四種類型。①上行變數:有些經濟變數隨時間而增長,其數值會發生短期波動。②下行變數:有些經濟變數隨時間而減少,其數值會發生短期波動。③限行變數:有些經濟變數長期在一定範圍內波動,運動沒有明顯的方向性,有些波動與産量同步,有些不同步。④隨機變數:有些經濟變數的變化是隨機的,趨勢不明顯。經濟現代化的時序分析,要注意經濟變數的特點差異。

(4)採集和建立經濟變數的時間序列數據。應該採用比較權威的統計數據。

(5)分析和比較不同國家經濟水準的長期趨勢,包括經濟增長和波動的特徵事實。

(6)分析世界經濟的前沿、差距、水準的長期趨勢的變化規律等。(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

中國網 2005年3月1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