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2004年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現狀及展望(一)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9 月7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2004年,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繼續保持了較快發展,再次邁上新臺階。展望2005年,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既面臨著機遇,又存在著挑戰。如何充分利用外部經濟環境給我們提供的機遇,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並正確應對所面臨的挑戰,克服劣勢,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2004年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情況

2004年,在國家宏觀産業政策的大力引導和支援下,在世界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延續了近兩年的高速增長勢頭,對促進我國外貿增長和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産品出口高速增長

2004年,我國高新技術産品進出口總額達到3269.7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42.4%。其中,出口額達到1 655.4億美元,增長率為50.1%,在2003年出口凈增424.6億美元的基礎上,2004年出口凈增552.2億美元;進口1614.3億美元,增長35.3%。高新技術産品進出口貿易自1991年以來首次實現順差,是1999年實施科技興貿戰略以來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取得的最好成績。

(二)貿易競爭力顯著提高

根據2004年的統計數據分別計算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對主要出口市場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可以看出,我國對香港的貿易競爭力指數最接近1,對美國和歐盟的指數值為正數,對日本和東盟的指數值為負數,説明我國對歐美和香港市場的比較優勢較為明顯。統計顯示,自2000年以來,除東盟外,我國對主要出口市場的貿易競爭力指數都在不同程度地向1趨近,説明相對於這些國家和地區而言,我國高新技術産品貿易的比較優勢呈上升趨勢。其中,對美國、歐盟和香港的指數值趨近1的速度較快,對日本的競爭力指數近年來變化不大,但指數值正在不斷提高。對東盟的貿易竟爭力指數2004年大於2003年,説明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在該地區的貿易競爭力也在增強。

(三)出口結構凸顯新特點

1.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仍然集中于資訊與通信技術領域,但在光電技術和材料技術領域出口增幅最快

近年來,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基本上形成了電腦及通信技術、電子技術、電腦整合製造技術、光電技術、生物技術、生命科學技術、航空航太技術、材料技術等領域産品全面發展的局面,但是資訊與通信技術領域産品一直是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中的重點産品。2004年,資訊與通信技術領域(包括電腦技術、通信技術、電子技術、電腦整合製造技術和光電技術)産品出口額達到1601.1億美元,佔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的96.7%。其中,電腦及通信設備的佔比從1999年的69.83%,增加到2004年的82.4%,提高了12.57個百分點,增長最為明顯。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之所以集中于資訊與通信技術領域,主要原因在於這些産業與消費需求升級、國民經濟資訊化的關聯度較高,符合國際産業轉移的大趨勢。

從各領域産品出口的增速來看,2004年,在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10大領域中,各領域産品的出口增長率均在兩位數以上。其中以光電技術和材料技術領域的增長率最高,分別達到110.6%和62.4%。這兩個領域産品出口得以實現高速增長主要依靠外資的拉動。2004年,光電技術和材料技術領域産品分別實現出口增加值19.96億美元和2.58億美元,其中,外資企業出口增加值為13.26億美元和1.42億美元,貢獻率分別達到66.43%和55.04%。

2.前15位出口産品排名出現新變化,筆記型電腦躍居為出口額最大的高新技術産品

3.東部地區仍是我國高新技術産品的主要出口來源地,貴州、內蒙等西部省區高新技術産品出口有較大發展

2004年,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仍然高度集中在東部地區,其出口額為1633.6億美元,佔全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的98.68%。出口額居前10位的省市中前9位均位於東部地區。而中、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産品出口近年來雖然也有較大發展,但在全國出口中所佔比重始終沒有較大提高。2004年,中、西部地區所佔的比重分別為0.55%和0.77%。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來源地分佈情況反映出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發展同外商直接投資及加工貿易的地區分佈呈現明顯的趨同性。

從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省市排名來看,廣東、江蘇、上海、天津、福建、北京、浙江、遼寧、山東和四川等省市自1999年以來就始終保持在全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前10位。其中,廣東省穩居榜首,其他省市的排名略有變化。2004年,前10位省市高新技術産品出口額為1639.3億美元,佔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的99.03%。其中,居前3位的廣東省、江蘇省和上海市在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中佔有重要地位,其每年出口額約佔當年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的3/4左右,2004年所佔比例接近80%.

2004年,在東部地區中,浙江省高新技術産品的出口增速最快,達到了79.7%,比同期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長率(50.1%)高出29.6個百分點。此外,上海市、天津市和山東省的增長率也較高,分別為76.4%,73.0%和62.1%。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西部地區的貴州和內蒙古兩省(區)的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發展速度非常快,其增速分別達到128.3%和235.4%,産品出口額分別為1.3億美元和0.09億美元,在西部落後地區表現出高增長大跨越的反差,成為之004年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新亮點。

此外,科技興貿重點城市在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2004年,20個科技興貿重點城市出口額達到1 108.6億美元,佔全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的66.97%,對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從2004年各重點城市的出口增速來看,成都市(76.7%)、上海市(76.4%)和天津市(73.0%)的增長較快,而蘭州市出現了明顯的負增長(-16.2%)。

4.三大經濟帶仍是高新技術産品的主要出口基地,長三角地區出口規模首次超過珠三角地區

到目前為止,我國高新技術産業已經初步形成了長江三角洲(包括江蘇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珠江三角洲(主要指廣東省)和環渤海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山東省及河北省)三個各具特色的産業帶,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主要集中在這幾個地區。其中,長三角在電腦技術、電子技術和電腦整合製造技術領域的産品出口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珠三角則是我國臺式電腦、通信産品和家電産品重要的出口基地;而在環渤海地區,京津唐雄厚的科技力量使得其高新技術産業研發優勢明顯,該地區集中了國內1/3的科研機構,技術人員密度為全國之最,同時由於摩托羅拉、諾基亞等世界著名的通信企業在此注資,使得該地區成為我國最大的行動通訊類産品基地。

2004年,這三個地區的出口額佔到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的94.6%,比2003年提高了0.67個百分點。從各地區所佔比重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向長三角地區集中的趨勢明顯。近年來,除長三角地區所佔比重保持穩步增長外,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的高新技術産品出口所佔比重基本呈逐年緩慢下降趨勢。2004年,長三角地區出口額為687億美元,佔全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的41.5%;珠三角地區出口額為664.6億美元,佔全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的40.15%;環渤海地區出口額為213.7億美元,佔全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的12.91%,長三角地區的高新技術産品出口額首次超過珠三角。

5.外資企業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私營企業增速大幅回落

2004年,外資企業高新技術産品出口額為1445.9億美元,在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中佔居主要地位;國有企業出口額為140.1億美元;私營企業出口額為42.3億美元;集體企業出口額為26.9億美元。

從各類企業出口所佔比重來看,2004年,外資企業的出口占比達到87.3%,與2003年相比提高了1.93個百分點;私營企業出口占比為2.6%,與上年相比略有提高;集體企業出口占比1.6%,發展比較平穩;國有企業出口呈下降趨勢,所佔比重從上年的10.41%下降為8.5%。

從各類企業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增長速度來看,儘管2004年私營企業的出口增速達到67.6%,在各類企業中仍然排名第一,但與前幾年兩倍甚至三倍的增速相比,下降較為明顯。

6.出口仍然高度集中于發達國家和地區,歐盟取代香港成為第二大出口市場

2004年,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市場集中現象依然十分明顯,對前10位出口市場的出口額達到1573.9億美元,所佔份額為95%,其中對前3位出口市場的出口額達到1 139.2億美元,所佔比重為68.82%;對前3位市場出口增加值達到377.4億美元,佔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加值總額的68.34%。其中,僅對美國市場的出口增加值就佔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加值總額的24.45%。

從各主要市場的排名來看,2004年,美國仍佔居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市場的第一位,佔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的24.3%,排名第二、三位的是歐盟和香港,分別佔22.5%和22.0%。歐盟超過香港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産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場,這是2004年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市場中的又一重大變化。另外,雖然2004年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仍依賴於傳統市場,但對非傳統市場的出口也實現了較快增長。例如2004年對印度的出口增速達到114.6%,其增長非常引人注目。

二、2004年影響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在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需要對促進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原因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同時,也應該對各種制約因素做出認真分析。2004年,科技興貿工作穩步推進、加入WTO積極效應進一步顯現、外商投資持續增長以及國際市場需求擴大等因素,為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創造了良好的內外部環境,而國際貿易壁壘的加劇、國內出口退稅新機制和偏緊的土地、能源供給情況,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新技術産品的出口增速。

(一)推動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因素

1.科技興貿穩步推進

2004年,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主要得益於國家科技興貿戰略的穩步實施為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003年11月12日,為了進一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較好地解決高新技術産業在金融、財稅、物流等方面存在的制約因素和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遇到的越來越多的問題,商務部會同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資訊産業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質檢總局等八部委聯合起草了《關於進一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若干意見》是我國1999年實施科技興貿戰略以來發佈實施的第一個科技興貿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同“科技興貿行動計劃”和“科技興貿十五計劃綱要”相比,《若干意見》具有重點突出、任務明確、措施具體的特點。

2004年,在《若干意見》的指導下,科技興貿的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為了加強對智慧財産權的管理和保護,在2003年八部委的基礎上,將智慧財産權局也納入到科技興貿聯合工作機制中,形成了九部委聯合工作機制。在聯合工作機制中,各部委針對具體項目和問題,根據各自的職責範圍,依託自身的資源優勢,按照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合力的原則,分別從不同側面研究解決在科技興貿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切實使科技興貿聯合工作機制得以高效開展。在全面推進科技興貿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各部委之間形成了中心職責各有側重,橫向聯繫順暢有效的工作模式,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科技興貿政策。其中,質檢總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措施》,提出到2004年年底,實施檢驗檢疫綠色通道制度的企業力爭達到2000家等九項措施;海關總署出臺了《海關總署關於貫徹國辦發92號文的通知》,擴大適用便捷通關企業的範圍,在全國範圍適用便捷通關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年出口額從1億美元下調為1000萬美元;商務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聯合下發了《關於利用出口信用保險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通知》,提出了簡化承保和理賠程式等措施;中國進出口銀行下發了《高新技術産品出口賣方信貸管理辦法》,降低了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企業申請出口賣方信貸的門檻。

為了落實科技興貿戰略,促進高新技術産品出口,2004年,圍繞貫徹《若干意見》和全國科技興貿工作會議精神,商務部、財政部從高新技術技改貼息和研發資助入手,從源頭環節支援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將科技興貿專項資金從2003年的2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3億元。同時,組織專家對各地申報的2003年度高新技術産品技術更新改造貸款貼息項目進行了評審,共計項目213個,貼息金額15089萬元。

從以上政策措施可以看出,2004年,各部委在聯合工作機制框架內,從資金投入、金融支援、稅收優惠、技術進出口管理、出口環境優化等方面積極採取了有效措施,把科技興貿戰略真正落實到了實處,為高新技術産品的出口提供了強大的助力。

2.加人WTO效應日漸顯現

2004年是我國加入WTO後的第三年,加入WTO對高新技術産業的積極效應進一步顯現。首先,加入WTO後,我國可獲得參與制定國際貿易政策與規則的權力,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與國外企業在對等的國際貿易規則基礎上,磋商和解決貿易爭端。加入WTO之前,由於我國不是世貿組織成員,不能利用世貿組織有效地解決貿易爭端,經常處於不利的地位。中國的一些高新技術出口産品常常被進口國徵收高於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反傾銷稅。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情況下,借助世貿組織解決貿易爭端的程式,有利於維護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正當權益,促進高新技術産品的出口。其次,加入WTO後,我國進口産品的關稅水準不斷下調,使得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加工企業産品成本下降,對於以加工貿易方式為主的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十分有利。第三,逐步推進的市場開放措施為外資的進入帶來了巨大機遇,為我國的高新技術産業充分利用國際技術資源、資本資源、市場資源提供了便利,使我國的高新技術産業能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提升産業的技術水準,增強了産品的競爭能力。關稅水準的下調和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都會引起高新技術産品進口的增加,而有關計量模型的測算表明,高新技術産品的進口對我國高新技術産品的出口具有較強的正向影響力。因此,加入WTO的積極效應也是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3.外商投資持續增長

我國高新技術産業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吸引了大量的跨國投資。統計數據表明,外國直接投資(FDI)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之間存在著相當強的正相關關係,外商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主導力量。2004年,外商投向高新技術領域的金額持續大幅度增長。其中,電子器件製造業和電腦應用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54.7%和17.3%。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近700家,主要分佈在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等行業;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地區總部已逾30家。當年外資企業出口在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中所佔比重達到87.3%,是內資企業的 6.9倍。外資企業對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1.13%,成為拉動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力量。

跨國公司在加速向我國高新技術産業進行投資的同時,投資的集聚效應也明顯顯現,相關配套産業高度集聚。這種集聚趨勢大大提高了高新技術企業的生産能力,使生産成本進一步降低,資源實現更優化配置,使我國高新技術産品的出口競爭力不斷提高;此外,外商投資的逐步集聚還相應提高了對國內採購和配套的要求,帶動了更多內資企業加入國際高新技術産業鏈,並在産業鏈中不斷向高端環節邁進,使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出口能力不斷提高。

4.國際市場需求較大

在近年來傳統産品的國際市場需求增長有限的情況下,高新技術産品已經成為國際貿易新的增長點。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分析,2004年世界電子製造業市場值(包括數據處理、有線通信、行動通訊、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和工業用電子六大類)將在2003年增長4.1%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到8%,達到1.08萬億美元。數字電視、DVD機和MP3機將成為消費熱點。在生物技術産業方面,2003年世界生物技術産業市場值約為894億美元,預計2004年的增長速度為13%左右,其中生物醫藥産業增長最為迅速。高新技術産品貿易日趨活躍並顯示出巨大的增長潛力,為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制約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因素

1.貿易壁壘日益增強

目前,國際間的貿易壁壘開始轉向智慧財産權保護、技術性貿易壁壘等新形式,針對的産品從紡織、輕工領域逐漸轉向彩電等高新技術産業;美、歐、日等在多、雙邊場合屢屢質疑我國智慧財産權保護,與我國DVD、手機、數字電視等高新技術産品的智慧財産權糾紛此起彼伏。發達國家發難的對象往往是我國具有明顯競爭力的高新技術出口産品,而發難的時機也多選在産品的高成長期,對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2004年4月,美國卓然公司向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申訴,指控我國一些資訊技術公司向美國出口和銷售侵犯其專利權的晶片及與之相關的DVD等産品,違反了美國《1930年關稅法》的337條款,要求ITC禁止從涉案公司進口上述産品,並頒布限制這些公司的産品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永久禁止令。隨後ITC對此進行了337特別條款調查。為應對ITC的調查,諸如新科電子之類的中國DVD機大廠終止了向美國的出口業務,藉以避免可能出現的懲罰性關稅保護。受此影響,2004年我國第三季度DVD機出口出現下滑態勢,比上一季度出口下降了20%-30%。諸如此類的貿易壁壘已成為影響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2.出口退稅新機制影響凸現

2003年底,我國對出口退稅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對專用通用設備、臺式電腦及外設、家用電器、大部分電子元器件、儀器儀錶等産品的出口退稅率進行了下調。此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於優化高新技術出口産品結構雖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也産生了一些負面影響。

首先,部分高新技術出口産品的成本上漲,對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增長産生了一定抑製作用。據研究,出口退稅率每下調1個百分點,就相當於一般貿易出口成本增加約1個百分點,出口增速將下降4.9個百分點。因此,對於我國一些習慣於以低價格進行競爭的高新技術出口企業來説,此次出口退稅的調整對他們有較大的影響。在此次出口退稅率調整中,有85%左右的高新技術産品的出口退稅率從17%下調至13%或更低。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導致一些企業不得不放棄原本處於保本微利的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以手機行業為例,有關資料表明,2004年,受出口退稅率下調的影響,我國手機行業的出口利潤一度減少了3%-5%,前半年成本費用同比增長47%;還有一些出口加工企業準備把原來在國內採購的零配件轉向國外採購,使國內加工貿易配套企業的業務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如廈門戴爾公司已將部分訂單轉向其他國家生産,諾基亞公司也調整了該公司全球訂單在我國生産的分配量,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增長。

其次,各地區因出口商品結構不同而受到的影響不同。由於電腦零附件、印表機、光碟播放機、行動通訊設備和螢幕等廣東省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前五位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均降至13%,2004年,廣東省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僅增長38%,比2003年的增速(55.6%)回落了17.6個百分點,低於全國平均增幅(50.1%)12.1個百分點。同時,受諾基亞、戴爾公司轉移訂單的影響,北京和廈門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分別增長46.5%和26.7%,低於整體增速。出口退稅率保持17%的筆記型電腦是浙江、上海、江蘇等省市出口量最大的高新技術産品,2004年,上述省市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分別為38.7億美元、288.9億美元和359.4億美元,分別增長79.7%、76.4%和57.1%,均大幅高於整體增速。

另外,出口退稅新機制還引發了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例如,一些手機企業為減少損失,加大了來料加工産品的生産和出口力度。有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第一季度,我國通過來料加工貿易完成手機出口數量為35.3萬部,佔總出口量的1.21%,來料加工貿易同比增長率達到155.8%。這是因為同等採購金額下,企業通過保稅區進口元件將比本土採購獲得更多的退稅額。這種情況的出現,從長遠來看不利於我國高新技術産業和産品出口的發展。

3.土地供應持續偏緊

由於我國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是在作為發展中國家、工業基礎較差的背景下完成的,因此,作為我國高新技術産業發展重要載體的高新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先導區、改革開放的示範區和科技創新與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重要基地,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最為強勁的區域。可以説,我國高新技術産業和産品出口能夠實現快速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以地招商、以地養區”的發展模式。十多年前,國家開始建立高新區,當時經批准新建的高新區面積平均不足十平方公里。隨後,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採取種種方式擴張了大部分高新區的建設。截止到2003年,全國共建設了53個國家高新區,總規劃面積為724.90平方公里,累計投入土地開發資金1892億元,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為57120億元,即每投入1元錢的土地開發費用約産出30.2元,而且隨著國家高新區的不斷發展,高新區土地開發的經濟社會效益也在逐年提高。

儘管如此,高新區在土地發展空間和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方面仍存在很大間題,高新區合理規劃土地發展面積與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2004年,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部署,五部委聯合組成10個督查組,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工作進行全面督查。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全國共撤銷各類開發區4813個,佔開發區總數的70.1%;核減開發區規劃用地面積2.49萬平方公里,佔原有規劃面積的64.5%。儘管此次治理整頓工作並非針對高新技術開發區而展開,但在目前情況下,偏緊的土地政策無疑會通過對高新區開發規模的制約,從而間接影響到外商投資的流入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發展。

4.原材料、能源供應緊張

2003年以來,我國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的購進價格大幅度上漲,煤電油運供應緊張,資源約束矛盾日漸凸顯。受此影響,大部分製造業企業的生産成本上升,經濟效益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同時也制約了部分國外製造業資本的流入。2004年,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仍然沒有緩解跡象,特別是東部和東南部地區能源瓶頸效應突出,拉閘限電時有發生。據估計,2004年,全國約有200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缺口。同時能源、原材料價格全面上漲,供不應求,致使許多企業開工不足,製造業成本上升,極大地影響了現有外商投資企業的生産。對於高新技術企業而言,鋼材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增加了企業的出口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出口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更為嚴重的是,在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較為集中的東部地區部分省市,能源供應不足還造成大量企業開工不足,無法及時交貨,影響了外銷合同履約。這些問題同樣構成影響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陳文敬 李光輝 李偉 張威 宋志勇 王樂 袁波 武芳 )

(本文節選自由中國商務出版社出版的《2005中國商務發展報告》)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