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國家和地區現代化水準評價體系的評價指標的分層

(節選)

根據上述九條原則,我們選擇了國家和地區現代化水準的評價指標體系(表5-3)。其中,第一次現代化評價指標是以英格爾斯指標為基礎,進行了適當調整後的指標;第二次現代化評價指標是同響模型評價指標的改進;綜合現代化指標是新建立的。

1、國家現代化水準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前三期《中國現代化報告》對130多個國家1950~2000年現代化水準評價的經驗,目前,上述指標對國家現代化水準評價是比較合適的。但是,有些指標需要適時調整,例如,如果有郊區化的統計數據,可以把城鎮化指標調整為郊區化指標(郊區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有知識産業的統計數據,就應用知識産業代替物質産業等。

2、地區現代化水準評價指標體系

這裡所謂的地區,指一個國家內部的不同區域。區域劃分的方法和方案很多。例如,按經濟地理條件劃分,一個國家可以分為幾大地區,如中國可以分為東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和西部地區(一級經濟區劃)等。按行政性質劃分,中國分為34個省級地區(一級行政區劃)和3000多個縣級地區(二級行政區劃)。為了敘述的簡便,可以把國家內部的地區劃分統一起來,分成四類。

一般而言,國家發展指標的數值是一級地區指標的數值的加總(或加和平均數),一級地區發展指標的數值是幾個相關二級地區指標的數值的加總(或加和平均數)。

如果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是地理均勻的(各地區平衡發展),那麼,國家發展指標與地區指標的變化是平行的。

如果一個國家現代化是地理不均勻的(各地區不平衡發展),那麼,國家發展指標與地區指標的變化的關係就比較複雜。因為,在一個國家內部,有些指標反映的對像是高度流動的(如知識和大學生等),有些指標與地區分工或者國家佈局有關(如經濟結構、知識創新等),有些指標已經接近“穩定態”變化不大(如成人識字率等)。

以美國為例。在一級地區水準上,地區發展指標與國家發展指標的變化是平行的,多數指標的變化是顯著相關的,有些指標如知識創新指標、大學普及率指標、城鎮人口比例指標、嬰兒存活率指標等的相關性就差一些。在二級地區水準上,地區發展指標與國家發展指標的變化是基本平行的,但有更多的指標的相關性比較差,如經濟結構、就業結構、大學普及率、知識創新指標等。

在進行地區現代化水準評價時,應該進行指標相關性檢驗。如發現相關性比較差的指標,應把它們替換成相關性比較顯著的指標。例如,在對美國50個州進行評價時,可以把大學普及率指標換成25歲以上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指標等。

(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

中國網 2004年3月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