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歐盟國家的國家現代化

(節選)

在第一節裏,我們比較系統地分析了美國的地區現代化,獲得了地區現代化的大量歷史事實。雖然美國的地區現代化是有代表性的,但僅有這些事實,對於我們理解地區現代化還是不夠充分的。本節分析歐洲的地區現代化,並以歐盟15國為樣本。

歐盟國家的國家現代化

地區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國家現代化是地區現代化的環境和條件。如果不了解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是不可能客觀分析這個國家的地區現代化的。分析歐盟國家的地區現代化,先要了解歐盟的國家現代化。

1、歐盟國家現代化過程中的創新與追趕

一般而言,世界現代化進程是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但西方現代化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16~17世紀的科學革命和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時期,而這些重大事件都發生在歐洲,發生在歐盟國家裏。可以説,歐盟的許多成員國家,都曾為世界現代化做出貢獻。但是,歐盟國家現代化的起步和發展是不平衡的。

首先,歐盟國家的思想創新。沒有思想解放,就沒有現代化。文藝復興首先發生於義大利,人文主義和世俗主義衝開了歐洲封建社會的層層黑幕,思想解放的駿馬衝出專制牢籠,賓士在古老的歐洲大陸上。隨後,科學革命也發生在義大利,並向歐洲國家擴散。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開始改變歐洲人的思想觀。發生於英國、發展于法國的啟蒙運動,將理性、自由、平等和民權的新思想,寫在人類歷史史冊上,併為歐洲工業文明的崛起做了社會動員。如果沒有啟蒙運動,新知識和新觀念就不可能普及,就沒有歐洲的現代化。

其次,歐盟國家的工業創新。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18世紀中後期的英國。19世紀初,工業革命開始向歐洲和歐洲的殖民地擴散。第一次工業革命以機械化和紡織工業為特徵。19世紀下半葉,德國和美國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中心,電氣化和化學工業成為主角。工業化是經典現代化的主體部分。

其三,歐盟國家的制度創新。17世紀英國資産階級革命,結束了英國的君主專制,建立了代議制立憲政體。18世紀美國獨立革命,建立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不僅建立了民主共和國,而且將“自由、平等和博愛”的人權思想傳向歐洲和世界。

其四,歐盟國家的社會創新。英國早在1601年就頒布《濟貧法》,在19世紀陸續制定一系列社會保障制度。18世紀普魯士(德國的前身)成立教育部,大力推進初等義務教育。19世紀初普魯士就建立了具有現代意義的柏林大學。19世紀英國、比利時和荷蘭等國家已完成社會城市化進程。

其五,歐盟國家之間的追趕。在經典現代化過程中,英國是第一個啟動現代化的國家,隨後是比利時、法國、德國和荷蘭等國家。顯然英國是先行國家,其他國家是追趕者。相對於其他歐盟國家,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和荷蘭等是先行者。奧魯克和威廉姆斯(O’Rourke and Williamson 1995a,1995b)研究了19世紀後期歐洲核心國家和週邊國家之間的追趕,所用指標包括每人平均GNP、每人平均GDP、每人平均收入、平均工資、兒童入學率和成人識字率等。阿姆斯特隆等研究了20世紀歐盟國家之間經濟差距的收斂與發散。歐洲學者發現,在20世紀50~70年代,歐盟12個國家每人平均收入在收斂;在80年代初每人平均收入發散,80年代後期收斂;90年代初每人平均收入發散。

根據OECD經濟學家麥迪森的分析(表1-28),在1820~1992年期間,丹麥、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典、荷蘭、奧地利和比利時等國家每人平均GDP先後趕上並超過英國;有些國家在有些歷史階段每人平均GDP與英國的差距擴大,如德國、奧地利和瑞典(1820~1870)、法國和丹麥(1850~1870)、義大利和芬蘭(1820~1900)、西班牙(1820~1950)和葡萄牙(1850~1950)等。

其六,歐盟國家的現代化水準。《中國現代化報告2003》分析了1950~2000年世界131個國家現代化水準,包括歐盟14個國家(盧森堡沒有完整數據)。2000年,歐盟14個國家全部完成第一次現代化,並全部進入第二次現代化;根據第二次現代化指數進行的國家分組,瑞典、芬蘭、丹麥、德國、荷蘭、英國、法國、比利時和奧地利等9個國家屬於世界發達國家,愛爾蘭、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等5個國家屬於中等發達國家。

2、歐盟國家現代化過程中的深刻變化

歐盟國家現代化過程中,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人民生活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財力、物力和人力的有限,目前我們尚不能對此進行系統的分析。這裡僅以英國國家現代化為例,分析現代化過程中經濟、社會和知識領域的深刻變化。

首先,英國經濟現代化。在1820~1992年期間,英國勞動生産率(每人平均GDP和GDP/工作小時)在不斷提高,勞動力就業結構和經濟産業結構的發展經歷了工業化和非工業化兩個階段,非工業化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

其次,英國社會現代化。在20世紀裏,英國人口在增長,預期壽命在延長,嬰兒死亡率在下降,汽車普及率在提高。英國在19世紀就完成城市化。20世紀英國是一個城市社會,但越來越多的人從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遷移到郊區。根據英國國家統計署的分析報告,80年代以來,人口從中心城市遷移到郊區,從大都市遷移到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發展趨勢,在倫敦、伯明翰和曼徹斯特等大都市,這種城市人口分散化趨勢非常明顯。20世紀50年代以來,英國7個都市縣人口絕對數下降,7個都市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下降,英國社會發展進入“非城市化”(逆城市化)階段。

相比較而言,歐盟國家多數是社會福利比較發達的國家,收入分配相對比較平等。但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英國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擴大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研究報告(Förster and Pearson 2002)稱,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比利時、瑞典、荷蘭、芬蘭、義大利、德國和英國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擴大了。

其三、英國知識領域現代化。在1820~2000年期間,英國人預期受教育年數從2年增加到16年。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基本普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90年代取得突破性進展,大學入學率從1990年的25%猛增到2000年的60%。在20世紀裏,英國已經普及了電話和電視,2000年英國家庭電腦普及率達到46%,家庭因特網普及率達到33%。英國家庭電腦普及率低於德國、芬蘭、瑞典、丹麥和荷蘭等歐盟國家,家庭因特網普及率低於荷蘭、丹麥和瑞典等歐盟國家。

 (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

中國網 2004年2月2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