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歐盟國家的地區現代化

(節選) 

1、歐盟國家的地區現代化水準

2000年歐盟國家總人口約為3.76億,大約相當於我國東部沿海8個省市的人口總和(北京、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和廣東的人口總數約為3.74億)。歐盟15個國家大小相差很大,其中,德國是人口最多的國家,約為8200萬,英國約為6000萬,法國約為5900萬,義大利約為5800萬,盧森堡是人口最少的國家,約為44萬。歐盟人口規模比美國大一些(比美國多9000萬),歐盟各個國家的人口規模與我國的一個省相當,與美國的一個州相當。我們對歐盟國家的73個一級統計地區(NUTS-1)的現代化水準進行了評價。

2000年,歐盟國家73個地區全部完成第一次現代化,有50多個地區已經進入第二次現代化,有48個地區屬於發達地區,25個地區屬於中等發達地區。有53個地區綜合現代化指數高於80點,20個地區綜合現代化指數低於80點。

2、歐盟國家地區現代化過程中的地區差距

20世紀末,受歐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關於歐盟國家地區經濟趨同和趨異、專業化和工業集中、地區追趕和落後的研究文獻大量涌現。這些文獻分別從全部歐盟的地區和各個國家內部的地區兩個層次上分析地區差距的變化。

首先,從整個歐盟角度分析地區差距。20世紀50至70年代中期,地區經濟差距(每人平均收入、每人平均GDP、GDP/工人等指標)在收斂;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地區經濟差距擴大;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地區經濟差距比較穩定(Cuadrado-Roura 2001)。但是,不同學者分析的樣本和時間不同,結果也不完全一樣。

在20世紀80~90年代,歐盟高收入地區出現分化,部分繼續高速增長,部分增長放慢;欠發達地區勞動生産率的增長快於歐盟平均值。歐洲學者(Cuadrado-Roura 2001)利用馬爾科夫鏈分析歐盟109個地區每人平均GDP的變化,發現經過17年的發展,大約70%的低收入地區(每人平均GDP少於歐盟平均值的75%的地區)仍然是低收入地區,大約30%的低收入地區有了“進步”;大約48%的高收入地區(每人平均GDP大於歐盟平均值的125%的地區)仍然是高收入地區,大約52%的高收入地區“退步”了。學者們(Basile 2001)還發現,歐盟117個地區每人平均收入和勞動生産率的變遷具有同樣的特點,從1988年至1998年, 94%的低收入地區仍然是低收入地區,68%的高收入地區仍然是高收入地區;93%的低勞動力生産率地區仍然是低勞動生産率的,76%的高勞動生産率地區仍然是高勞動生産率的。

其次,分析歐盟各個國家內部的地區差距。在20世紀,不同國家內部的地區差距的變化是不同的。在60年代,西德、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家的地區差距收斂;80年代,西德、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國家的地區差距發散。1951~1999年,義大利92個省的每人平均收入收斂,但80~90年代地區每人平均GDP發散。在1911~1993年期間,瑞典全部24個縣的每人平均收入收斂。

大量的歷史數據表明,歐盟國家之間的現代化是不平衡的,歐盟國家的各個地區的現代化是不平衡的,歐盟各個國家內部的地區現代化是不平衡的。先進國家和地區可以保持先進水準,也可以退步成落後者;落後國家和地區可以趕上甚至超過先進者,也可以保持在落後的狀態。這就是説,地區現代化是客觀存在的,走在現代化前沿的地區要努力保持其領先的水準,走在現代化後列的地區要努力追趕先進水準。 (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

中國網 2004年2月2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