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年中國經濟與稅收形勢分析預測……張培森

 (節選)

一 2003~2004年中國經濟與稅收形勢分析預測

1.經濟運作穩定,稅收收入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2003年一季度經濟增長9.9%,二季度經濟增長8.2%,三季度經濟繼續增長8%以上。2003年中國雖然受到SARS的衝擊,使第三産業和有關行業經濟受到影響,但在三季度以後,經濟迅速恢復增長,為全年保持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根據2003年前三季度的投資、消費和進出口指標分析,投資、進出口貿易及部分消費都屬於高位運作,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是明顯的,由此經濟實現了較高的增長。然而,經濟增長的結構並不合理,甚至對經濟增長造成扭曲。例如,一些已經淘汰的小水泥廠採用落後工藝生産低質産品;已關閉的小煤窯死灰複燃,事故頻繁;汽車製造與裝配廠達到數百家,年産超過1萬輛的不過幾十家;房地産開發過熱,商品房建設一面在積壓,一面繼續開發;各地盲目投資,盲目建設開發區,大量土地佔有和閒置,等等。這些投資增加了産值,計算了GDP,但屬於無效益的和損失性增長。類似這樣的問題是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過的重復建設。現在雖還沒有引起經濟過熱,但是必須警惕。如果這樣的問題不加以控制,就會破壞結構調整目標。市場經濟允許和鼓勵競爭,但必須從宏觀上進行投資方向引導和調控。

從已公佈的金融運作數字顯示,事實上2003年1~8月份,貨幣供應量M2每月增長都超過20%,是GDP增長和居民消費物價增長之和的1.5倍。盲目投資,低水準重復建設,勢必降低經濟增長的品質。因此,國家將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由6%提高至7%;還將要出臺對汽車産業加以調控和引導的政策都是正確的。在2003年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30.5%,GDP繼續快速增長達8.9%,物價水準為正增長,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強宏觀調控,第四季度投資、物價、經濟將穩定增長、凈出口繼續增加,居民消費將超過第三季度,因此初步分析判斷,2003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格局已經形成,全年GDP增長約為8.3%左右。

2.稅收收入增長較快,得益於經濟增長潛力的發揮和依法治稅的作用

自2000年以來,稅收收入以每年超過2000億元的速度增長,是歷史上沒有的。這樣大幅度增長的原因,一方面,得益於結構調整及擴大內需使得經濟增長潛力發揮。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國家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以擴大內需,使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為稅收增收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由於經濟政策的制定更注重按照産業發展方向進行鼓勵、引導,稅收政策支援措施增加,提供了潛在的經濟增長能力,開闢了新的經濟稅源。稅收大幅度增加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近幾年依法治稅的環境逐步形成,稅收徵管力度加大。如果能進一步強化稅收徵管手段,採取有力措施打擊地下經濟活動,每年的稅收收入還將會大幅度增加。綜合分析2003年經濟與稅收運作狀況,如果物價水準為1%的增長率,經濟增長為8.3%以上,全年稅收收入增速將繼續保持較高位,約為17.5%,稅收收入絕對額達19979.7億元,稅收彈性仍將維持在1.8%左右的水準,仍要比稅收彈性理想區間上限1.2高出許多。這是因為雖然經濟繼續快速增長,但影響稅收的另一直接因素物價水準仍然偏低。根據2003年總體經濟運作狀況判斷,中國將結束通貨緊縮,2004年將進入低通貨膨脹率時期。在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物價水準有所提高的情況下,2004年中國稅收收入還將繼續實現快速增長,年增長率15.3%,達到23036.59億元。稅收彈性為1.6,比2003年約下降0.3,逐步趨向0.8~1.2的理想區間。這是在中國經濟走出週期低谷進入新的快速增長階段後,稅收經濟運作中的又一重要特點。同時也説明稅收與經濟實現基本同步增長的宏觀經濟條件已經基本具備。根據中國今後幾年經濟增長態勢及國際經濟環境的改善,2005年稅收收入仍將繼續實現較快增長,但增速會略放慢為14.5%,稅收收入將突破2.5萬億元,達到263028.28億元。稅收彈性下降為1.5左右。這主要是來源於1999年以來已形成的新經濟增長點的潛能作用的進一步發揮,是拉動總體經濟增長提升的重要原因,從而使稅收收入增長更為穩定。

二 有關改革及政策建議

1. 繼續推進經濟實現穩定、快速增長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必須加快稅制改革速度

現行稅制已經運作10年,目前稅制、稅收政策及管理嚴重滯後經濟發展的要求,與經濟發展的不適應性和弊端已經暴露出來。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已經提出,分步推進稅收制度改革的具體方針。按照這一改革方針,認真反思和總結現行稅制及政策存在的不足,適時進行改革和調整,是極為重要的。近年仍然是稅制改革的較好時機。目前最需要抓緊進行企業所得稅制、增值稅制和個人所得稅制的改革這三大稅種的改革。在改革方案的設計指導思想及原則方面,應當緊密結合中國經濟發展不均衡、市場經濟體制不充分等特點,應注意體現稅制的低稅收成本,高效率。企業所得稅的改革重點是體現不同所有制經濟企業的公平競爭,縮小名義稅率與實際稅負的差距;恰當處理不同企業間的優惠政策,使之實現非歧視;同時應注意解決稅收會計與財務會計制度之間的科學銜接問題,確立稅前扣除的範圍、標準、審批等具體的規範做法。增值稅改革的重點是結合中國企業生産經營實際,切實消除重復徵稅,增值稅管理應當降低徵納稅成本,提高稅收效率;完善增值稅制也可以考慮按照不同行業實際生産銷售及財務成本狀況,分別確定不同的增值稅負水準,並結合所執行的增值稅政策作為參照進行徵稅,消除因增值稅政策不斷出臺而造成的鏈條中斷,從而使稅收大量流失,以達到調節經濟活動的目的。個人所得稅改革的重點是需要較大幅度提高工資薪金所得的起徵點;體現保護低收入者,調節高收入者,並普遍實行終身號碼制和建立納稅檔案,實現銀行與稅務機關聯網及資訊共用等,以調節收入分配。

2.結合西部大開發和老工業基地振興改造,調整現行經濟政策和財稅政策

為了縮小東部與西部及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經濟發展差距,應當實行有利於貧困地區和資源省區經濟發展的經濟體制和稅收優惠政策。現行的所得稅政策優惠空間很小,因此應當實行靈活的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並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這是縮小東部與老工業基地及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政策取向之一。

3.繼續擴大內需,清理不協調政策

取消個人承擔的汽車購置稅;必要時有選擇地恢復對某些行業及項目開徵投資方向調節稅,以控制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問題。

4.理順中央與地方分配關係

在分稅制不作大調整的情況下,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許可權,有的政策和措施性的辦法可以下放給省一級地方政府,如某些地方稅種的減免幅度和期限,具體的徵管範圍及辦法等,以更有利於政策的落實到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5.適時研究稅收業務整合,提高稅收管理效率

按照市場經濟低成本、高效率和結合中國政體管理的具體模式,可總結研究,科學重組稅收徵管業務及流程,按照稅收資訊化的條件,全國集中申報納稅不應因機構不同而重復設立辦稅服務廳,中央與地方不同級次收入可在一個辦稅服務廳內完成,按照嚴格規定區分收入,分別劃入中央和地方金庫。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

中國網 2004年1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