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起飛期的貨幣政策……王德培

(節選)

最近,關於廣義貨幣M2與通貨膨脹的討論見諸於各大媒體。2003年,貨幣供應量和機構貸款的增速明顯加快。有關方面的數據顯示,2003年上半年,廣義貨幣M2餘額為20.5萬億元,同比增長20.8%,是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第一季度,M2的增幅超過GDP增幅和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增幅之和9.8個百分點,第二季度則達到11.9個百分點;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8萬億元,已接近2002年全年貸款水準。有關方面因而發出了謹防經濟過熱和可能出現通貨膨脹的警示,並提前採取了收縮房地産信貸,加大公開市場操作等措施予以防範。而有關學者則認為,實際經濟運作中,M1或M2是潛在的需求能力,只有它轉化為貸款時,才變成了有效需求。在中國以M1或M2的增加來論證有無通脹,在理論上的分析將遭遇尷尬。

對於當前信貸形勢突變,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提出了四大理由:一是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力刺激了貸款要求的提高;二是各地方政府完成換屆後投資增長勢頭加快;三是國際經濟增長放慢,利率不斷趨低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帶來的大量資本流入;四是商業銀行近期貸款運作新特點推動貸款迅猛增長。銀行信貸是市場需求的反映,在夏斌看來,信貸的變化是由於市場需求與經濟形勢的變化所引起,是經濟運作內在規律的正常要求,並不能簡單地對當前的經濟下“過熱”的結論。其實,對於信貸和M2是否增加過快的爭論本質上是如何判斷當前的經濟形勢,尤其是對經濟形勢前提的認識直接導致這一爭論的出現。

有關部門判斷經濟形勢的理論依據是GDP增幅和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增幅加在一起,相當於廣義貨幣M2的增幅。2003年一季度,M2高出前者9.8個百分點,明顯偏高。於是有關部門認為有通貨膨脹的可能,並以此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經濟形勢的發展早已超過政策的理論基礎,用M2的投放量作為衡量形勢標準已經不合時宜。中國已經進入了經濟起飛期,在此大背景下,GDP的增幅很可能超過最初的預計數值。況且,GDP在統計中有可能出現失真的情況,納入統計範圍的並不反映方向與實質,如GDP的統計可能與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有出入。而物價究竟是通縮還是通漲,難以確定。日用消費品通縮,工業原材料上漲。所以,當M2的增幅高於GDP增幅和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增幅時即認為有通貨膨脹之虞這個推論難以成立。

任何理論和政策的應用都有前提,傳統的貨幣政策適用於典型的市場經濟。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準備金率、再貼現率等工具來調節貨幣的總供給量,刺激投資與需求,配合經濟的發展。在經濟正常運作期間,貨幣政策對於經濟的影響作用是很顯著的。但對於非典型意義下的經濟,貨幣政策作用有限。在一個間接融資方式逐步衰退的市場,央行的利率等工具對調節資金的供給與流向的作用不明顯,貨幣政策對於經濟的作用有限。同樣,調節利率一直是美聯儲的重要工具,對美國經濟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但如今美國經濟對格林斯潘的降息措施反應平淡,原因在於其經濟處於非典型時期。

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往貨幣政策的適用前提已經不復存在,但客觀上卻存在以傳統的貨幣政策來調控當前的經濟,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現行的貨幣政策滯後,對經濟的作用與效果不明顯。從微觀上看,國有企業進行戰略佈局的調整,以後將逐步地從競爭性行業退出,民營企業將成為許多行業的主體。而銀行的國有體制基本上沒有改變,縱向的、計劃經濟的、為國有大企業服務的特徵更加突出。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很難從四大銀行貸到款,即資金的供給者四大國有銀行與眾多的資金需求者之間的資金流通渠道沒有完全打通,民營企業更多的是依賴民間資本發展。缺乏中間傳導機制,以三大平衡術為特徵的總量性貨幣政策對微觀經濟主體作用不顯著。從宏觀上看,中國經濟已經進入起飛期,這是20多年來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集中釋放,也是中國抓住美國忙於自身的安全與戰略問題,歐洲則著力解決內部事務的戰略機遇期發展的機會,更是市場經濟規律運作的結果。貨幣政策難以在經濟起飛這個特定時期起主導作用。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是國家調控經濟的兩個主要手段,中國的宏觀、微觀經濟的變化使貨幣政策的作用減弱,相比之下,財政政策更能有效地調動資金的流動,對經濟的作用更為明顯。宏觀財政政策是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通過國家投資、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可以實現國民收入在各地區、各階層、各行業的分配,也就是資金在這些領域的流動。如從1998年開始,中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投資的拉動作用,刺激了經濟發展,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和特大洪水造成的不利影響。當然,財政政策也是有一個度的問題,過度使用積極財政政策也有其負面後果。微觀上應鼓勵資本的發展。間接融資的權重在下降,銀行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在下降是客觀現實,而資本在經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微觀資本是提供企業發展資金的另一主要途徑。上海、江浙等地通過資本重組、企業並購、産權交易等形式,建立了新的企業機制,使許多企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國資改革、民企改制的大背景下,資本對於經濟發展的作用尤為突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鼓勵微觀資本合理流動,將改變資金的流向,推動微觀經濟主體的繁榮發展。

鄧小平説過,我們制定任何政策和路線都要從我們的國情出發。現在我們最大的國情是正處於經濟起飛期,此時對於M2增長過快或是經濟是否過熱的討論在此面前都顯得蒼白,理論與政策均需要適應經濟形勢的變化。經濟政策的上策是抓住戰略機遇期,以貨幣政策配合經濟形勢的發展,通過發展來解決就業、居民收入問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作者單位:上海福卡經濟預測研究所)

中國網 2004年1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